采购领域常见38种贪腐、舞弊手法
更新时间:2025-04-03 12:55 浏览量:1
采购是各类组织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在采购工作的全生命周期,从采购计划到验收入库、采购付款、退货换货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贪腐与舞弊的风险。以下是按采购流程生命周期顺序,列举的38种常见的贪腐、舞弊手法,工小伙伴们参考。
一、采购计划阶段
1.虚报采购需求,采购人员或需求部门故意夸大采购需求,以套取公司资金或获取额外利益。
2.内外勾结制定计划,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提前串通,共同制定采购计划,确保特定供应商获得相应采购额度(尤其在多家同类供应商的情况下)。
二、供应商选择阶段
3.收受供应商好处费,采购人员收受供应商的回扣、礼品或其他好处,将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4.指定特定供应商,编造理由,采用单一定向方式,排除其他潜在竞争者,为后续的贪腐行为创造条件。
5.关联方交易,选择与公司内部人员有利益关系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进行不公平的采购操作。
6.技术规格定制舞弊,以技术规格要求为由,量身定制采购标准,排除其他供应商,确保特定供应商[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参阅学习,内审网注]中标。
7.虚假资质审查,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流于形式,甚至帮助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通过审查。
三、招投标阶段
8.串通投标,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操纵投标结果,确保特定供应商中标,损害公司利益。
9.围标陪标,组织多家供应商进行围标陪标,提高特定供应商的中标概率,营造公平竞争的假象。
10.量身定制评标标准,根据特定供应商的优势,量身定制评标标准,使其在评标中占据优势。
11.泄露标底,采购人员泄露招标标底,使特定供应商能够提前准备,提高中标率。
四、合同签订阶段
12.合同价格虚高,在合同签订时故意抬高价格,与供应商私下分成,损害公司利益。
13.合同条款模糊,故意模糊合同条款,为后续的舞弊行为留下空间,如变更合同内容、增加额外费用等。
14.私下签订补充协议,在正式合同之外,私下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谋取私利。
15.合同执行期限舞弊,故意延长或缩短合同执行期限,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五、采购执行阶段
16.越权采购,采购人员超越权限、未经应有审批或流程进行采购,收受回扣或其他好处。
17.虚假采购,伪造采购业务,套取公司资金,如虚构采购订单、发票等。
18.以次充好,假冒山寨,与供应商勾结,采购低质次品,却按高品质报账,损害公司利益。
19.挪用采购资金,将采购资金挪作他用,如用于个人消费、投资等。
六、验收入库阶段
20.虚假验收,验收人员与采购人员或供应商勾结,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虚假验收,使其进入公司库存。
21.数量短缺隐瞒,验收时明知数量短缺却不报告,收受贿赂或与供应商私分短缺物资。
22.替换材料,在验收过程中“狸猫换太子”,将高品质材料换成低品质材料,私自出售高品质材料,谋取私利。
23.质量验收舞弊,故意提高对采购物资质量验收标准,拖延验收入库,刁难供应商,收取好处。
七、采购付款阶段
24.重复报账,利用虚假发票,重复报账套取资金。
25.私受押金,将自供应商收回的押金不交回公司,中饱私囊,挪作他用或侵吞款项。
26.提前付款,收取供应商好处,想办法提前支付款项,损害公司利益。
27.延迟付款获取利益,故意延迟付款给供应商,刁难供应商,暗示或明示其“进贡”。
八、退货换货阶段
28.虚假退货,与供应商勾结,进行虚假退货操作(尤其是虚假认定不合格),变卖所退货物,中饱私囊。
29.换货舞弊,在换货过程中替换材料或降低品质,谋取私利。
30.退货款私吞,将退货款私吞,不入公司账户,损害公司利益。
31.私自退货,未经审批私自退货,由个人收取并挪用、私吞退货款。
九、其他常见手法
32.私设或间接控制相关公司,采购后倒卖给公司,谋取价差。
33.个人购买租赁,个人购买设备或材料后租给公司使用,谋取租金收益,且可能涉及设备质量、维护等问题。
34.盲目采购,不进行市场调研和比价,盲目采购导致价格虚高,损害公司利益。
35.向材料商借款,利用采购职权向材料商借款,谋取私利,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
36.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供应商以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等名义给付回扣,采购人员收受后为其谋取利益。
37.提供不正当利益,供应商提供旅游、考察、高消费娱乐等不正当利益贿赂采购人员,以获取采购合同或优惠条件。
38.利用职权利用公司平台私自采购,截留货物销售牟利,或私自将公司采购物资据为己有。
实际工作中,变化是永恒的,各种新型舞弊手法也在持续出现,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是治理舞弊的关键。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