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叹为观“纸”!这个鄂州人会“指尖芭蕾”(他有份礼物送给你)

更新时间:2025-04-03 11:22  浏览量:1

手持锋利刻刀

在红纸上轻盈游走

随着刀尖的起落

一幅幅精致的画卷在指尖展开

宛如“纸上芭蕾”的艺术

便是鄂州雕花剪纸

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鄂州非遗雕花剪纸传承人夏祖康

光荣上榜

成为《鄂州雕花剪纸》项目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几十载的剪纸岁月中

有着怎样的故事与传奇

让我们一起走近

这位鄂州雕花剪纸大师

在鄂州市华容区杨田村,这个被誉为“花样窝”的村落,夏祖康与剪纸早已结下不解之缘。鼎盛时期,这里曾聚集了20多位民间雕花剪纸艺人。

鄂州雕花剪纸亦称“花样”“雕花”,旧时主要用作绣花底样,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枕头花、帐沿花等类别,创制过程中多用刀刻,兼用剪刀。鄂州雕花剪纸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于1963年的夏祖康,有着物质朴素却文化富足的童年时光。夏祖康的父亲,曾是镇上绣花厂的一名花样设计师,设计各种美观又吉祥的花样,是他的拿手好戏。而夏祖康的伯父夏玉庭,更是“两三剪子出活”的民间高手,也是雕花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

“小时候看伯父剪《鲤鱼跃龙门》,鱼鳞纹理细得似头发丝。”夏祖康至今记得,幼时他总爱坐在伯父身旁,痴迷地看其剪纸,也常盯着村里的婆婆、绣娘们飞针走线地绣花,一坐便是半晌。在父辈的教导下,夏祖康也尝试着剪了花样子,亲戚们觉得这孩子手太巧了,有人甚至直接拿他剪好的花样,依样绣花。在父辈身边观摩的时光,飘散着纸香的花样作坊,构成了夏祖康最初的雕花剪纸艺术启蒙

岁月流转,随着机器刺绣的发展,手工绣花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走街串巷卖花样子的匠人不来了,也不见村庄里围坐绣花的绣娘,雕花剪纸开始被人们淡忘。

“父亲跟我说,这门手艺不能在我这一代手里断掉,让我要把雕花剪纸传承下去。”忆起自己的雕花剪纸传承之路,夏祖康十分感念父亲的教诲。

为了传承好、发展好雕花剪纸艺术,多年以来,夏祖康搜集各种传统纹样,在民俗与现代相融合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发扬“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鄂州雕花剪纸显著特点和精髓,坚持创作各种雕花剪纸作品,作品《鄂州传统花样剪纸》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并用于教学,作品《生肖百福图》被央视报道,创作的《精准扶贫·决战小康》《乡村振兴·家乡巨变》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剪纸大赛多次获奖。

夏祖康深知,要做好鄂州非遗雕花剪纸活态传承,就要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让更多人接触、学习、热爱雕花剪纸。

自2012年起,在华容区文化馆的策划下,夏祖康满怀热忱地在红莲湖民俗陈列馆及凉亭社区开设了雕花剪纸兴趣班。同样在其热心支持下,华容中学、华容实验小学、凉亭小学等中小学也都开设了剪纸兴趣班,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雕花剪纸的艺术种子。他每周风雨无阻,义务为学生和居民传授技艺,深受大家的喜爱与赞誉。2016年,夏祖康和儿子夏义淇开办雕花剪纸传承人工作室,手把手教街坊邻居,同时还走遍周边乡村,长期免费教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学习雕花剪纸,让这门传统技艺在乡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年逾花甲的夏祖康,仍然不忘鼓励儿子将发展个人事业与传承非遗雕花剪纸结合起来,做非遗传承的“有志者”。作为鄂州非遗雕花剪纸市级传承人的夏义淇,将自己的平面设计特长,融入到非遗传承事业之中,着手于雕花剪纸衍生品创作。

前不久,父子俩共同研发设计的鄂州雕花剪纸系列手礼被认定为《荆楚放心礼》《荆楚有好物》,为鄂州非遗雕花剪纸传承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如今,面对鄂州雕花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夏祖康既有压力、更充满动力,“以刀代笔,以纸为媒,创作更多更好优秀作品,大力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他谦逊道。

“鄂州非遗雕花剪纸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真正的传承,要让更多人看得见、摸得着。”望着工作室内的一幅幅雕花剪纸作品,夏祖康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有!福!利!

为弘扬鄂州非遗雕花剪纸文化

我们特邀夏祖康老师

创作精美雕花剪纸作品一幅

作为粉丝福利赠送

欢迎转发、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