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烽烟四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沛公之志或在万里之外
发布时间:2025-07-09 15:28:43 浏览量:2
本文为博主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专访稿件!
当美团王兴喊出“可送饭者可送万物”时,外卖行业的边界已被彻底打破;当京东以“欢迎美团、饿了么兄弟加入”的姿态杀入战场,当淘宝闪购以“饿补超百亿”的补贴掀起价格战,这场看似围绕外卖入口的争夺战,实则是巨头们为争夺“即时零售”万亿市场而布下的战略棋局。从短期配送物流的爆发到长期无人配送的产业化,从用户心智的争夺到供应链效率的较量,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未来五到十年零售行业的格局。
一、外卖入口争夺战的本质:即时零售的“未来门票”
外卖平台从“送餐”到“送万物”的进化,本质是零售行业从“计划性消费”向“即时性消费”的范式转移。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这一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30分钟达”的刚性需求——从生鲜日用到数码家电,从药品应急到鲜花礼品,即时零售正在重构“人货场”的底层逻辑。
巨头们深谙此道:美团通过百万骑手构建的“即时配送网络”,本质是抢占“基础设施”话语权;京东以“品质外卖”切入,试图将3C家电的供应链优势复制到快消领域;淘宝闪购的百亿补贴,则是用价格战加速用户心智渗透。这场战争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即时零售时代的“水电煤”提供者——谁掌控了入口,谁就能定义行业规则。
短期来看,配送物流(如达达、闪送)、本地商户数字化服务商(如微盟、有赞)、短保食品/预制菜供应链(如叮咚买菜、锅圈食汇)将直接受益;而传统餐饮堂食(尤其是非连锁中小商户)、未深度触网的传统商超便利店,以及承受补贴压力的外卖平台自身,则面临短期阵痛。长期视角下,胜出的平台将通过零售科技(如智能调度系统)和供应链效率(如产地直采、中心仓+前置仓模式)构建壁垒,而无人配送的产业化(如美团无人机、京东无人车)将进一步降低履约成本。
二、4C框架下的竞争策略:效率、品质与流量的三角博弈
从营销4C理论(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拆解,即时零售的竞争核心在于:
·
用户(Consumer):美团坐拥6.8亿年交易用户,京东PLUS会员超3000万,淘宝系月活超9亿,流量规模成为基础门槛。但流量转化率才是关键——美团用户打开APP的目的是“找吃的”,京东用户追求“品质保障”,淘宝用户则习惯“比价”,平台需通过场景化运营(如美团“神抢手”直播、京东“小时购”品牌专区)深化用户心智。
·
·
成本(Cost):价格战仍是短期杀手锏。淘宝闪购的“饿补”直接针对美团“神券节”,京东通过“免运费门槛”吸引高客单价用户,而美团则通过“拼好饭”渗透下沉市场。但长期来看,成本竞争将转向供应链效率——美团通过“美团优选”前置仓降低配送成本,京东依托“亚洲一号”智能仓提升分拣效率,淘宝则用“淘鲜达”整合商超库存实现“零库存配送”。
·
·
便利(Convenience):配送时效是核心战场。美团平均配送时长28分钟,京东“小时购”承诺“分钟级送达”,淘宝则通过“半日达”覆盖更多非即时场景。但便利性不仅限于速度:美团推出“准时宝”延误赔偿,京东强调“品质险”假一赔十,淘宝则用“客服直连”解决售后问题——服务细节正在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
·
沟通(Communication):品牌认知决定用户留存。美团通过“骑手文化”塑造“社会企业”形象,京东以“正品行货”强化信任感,淘宝则用“88VIP”构建会员生态。但舆论危机同样致命:美团“骑手社保”争议、京东“二选一”反垄断处罚、淘宝“假货”阴影,均暴露出巨头们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间的平衡难题。
·
三、供应链效率革命:从流量思维到生态思维的跃迁
即时零售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效率的竞争。传统电商的“中心化仓储+跨区域配送”模式,在即时零售场景下失效——用户需要的是“本地化供应+分钟级履约”。因此,巨头们的战略重心正从“流量争夺”转向“供应链整合”:
·
美团:通过“零售+科技”战略,将骑手网络升级为“即时物流基础设施”,同时以“美团买菜”“美团优选”切入生鲜供应链,试图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但骑手社保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
·
京东:依托“3C家电供应链”优势,向快消领域延伸,通过“小时购”连接线下商超,并投资达达集团补充运力。其挑战在于如何将“品质心智”从高客单价品类复制到低毛利快消品。
·
·
淘宝:以“天猫超市+淘鲜达+饿了么”组合拳覆盖全场景,并通过“翱象”系统帮助商超数字化改造。但阿里系内部流量分配机制(如淘宝与天猫的竞争)可能削弱协同效应。
·
脱虚向实是国家对即时零售的战略期待。平台需从“流量贩子”转型为“实体经济赋能者”:美团需通过骑手社保改革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京东需用供应链技术帮助中小商户降本增效,淘宝则需用金融科技(如网商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唯有如此,流量优势才能转化为生态优势——一个由平台、商户、骑手、消费者共同构成的可持续生态。
四、未来展望:无人配送与ESG的双重考验
即时零售的终极形态,或许是“无人化+绿色化”。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完成超12万单配送,京东无人车在北京亦庄常态化运营,无人配送的规模化应用将使单票配送成本降至1元以下。但技术突破背后,是伦理与法律的挑战:无人车事故责任认定、骑手群体就业转型、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平台提前布局。
ESG(环境、社会、治理)正在成为竞争新维度。美团“青山计划”推广环保包装,京东“青流计划”减少物流碳排放,淘宝“88碳账户”引导用户绿色消费——这些举措不仅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更能提升品牌溢价。未来,即时零售的胜负手,可能藏在一张可降解包装袋、一份骑手商业保险、一个碳中和配送选项中。
结语
外卖大战的烽烟,只是即时零售战争的序章。当巨头们从“流量厮杀”转向“价值创造”,从“零和博弈”转向“生态共建”,这场战争的终极意义将超越商业范畴——它关乎中国零售行业的效率革命,关乎数千万中小商户的生存状态,更关乎一个“即时满足”与“可持续发展”并存的新消费时代的到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沛公之志,或在万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