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陶瓷书法:泥与火中舞动的千年墨韵,比纸上写字难在哪?

发布时间:2025-07-15 07:39:35  浏览量:1


你有没有想过,在易碎的陶瓷上写书法,比在纸上难多少?一笔下去,可能烧裂、变色,甚至前功尽弃——但偏偏有人能把字“刻”进火焰里,让墨香穿越千年不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景德镇陶瓷书法的独门绝活。

提到书法,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宣纸上的挥毫泼墨。其实,陶瓷书法才是真正的“地狱级难度”。比如说:纸上写错了能改,陶瓷上呢?一笔落胚,入窑定型,错了就得砸掉重来。

汪开潮老师(景德镇学院副教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曾调侃:“在瓷坯上写字,得像对待初恋一样小心翼翼。”泥胚吸水快,笔锋滞涩;釉料流动性难控,烧制后颜色可能全变。值得一提的是,陶瓷书法还得经历1380℃高温的考验,稍有不慎,作品就会开裂、变形,甚至“灰飞烟灭”。

为什么说它价值更高?

首先,纸上书法怕水怕潮,陶瓷书法却水火不侵,能保存千年。其次是,工艺复杂度,从拉胚、写字、施釉到烧制,需协调书法家、陶艺师、烧窑匠三方技艺。第三,独一无二性,即使同一人写同一内容,烧出来也绝无雷同,这就是窑变的魅力。

汪开潮与他的“泥火翰墨”

其实,陶瓷书法在古代多是配角——瓷器上题个款、题首诗就算完事。但汪开潮偏不服气:“凭什么书法不能当主角?”他大胆创新,把书法从“边角料”变成C位,比如在瓷板上创作巨幅草书,或把诗词融入器型设计。

此外,他还干了两件大事:2007年拉拢300多位爱好者“组队打怪”,破解陶瓷书法人才稀缺的困局。2010年起连办六届,让大众看到陶瓷书法也能“炸场子”——比如用青花料写狂草,烧成后墨色晕染如山水画,比纸上更震撼。

汪开潮说:“陶瓷书法的难点,正是它的魅力。泥与火的不确定性,反而给了艺术家‘二次创作’的机会。”陶瓷书法它既是书法,又是陶瓷工艺,还是设计艺术。比如一只茶壶,器型要美,书法布局要疏密有致,釉色还得衬托字韵——这要求作者是“全能ace”。西方人可能不懂毛笔字,但一定痴迷中国瓷器。陶瓷书法,正是文化输出的黄金载体。陶瓷书法相比传统字画,陶瓷书法存量少、工艺难,未来升值空间更大。

如果你家里有老一辈留下的题字瓷器,别急着当普通碗盘!说不定是某位大师的试手之作。景德镇“喂拍好”陶瓷鉴赏平台就遇到过类似案例:一只民国的青花题诗碗,曾被用来喂猫,后来鉴定价值竟超六位数。
你身边有没有痴迷陶瓷艺术的匠人?或者,你觉得陶瓷书法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欢迎留言,没准下次展览就会出现你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