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从舞台到谍战,王莹夫妇的红色特工生涯

发布时间:2025-08-06 09:16:32  浏览量:2

在中国革命史上,王莹和谢和赓的名字如同一对隐秘的星辰——一个是大银幕上的耀眼明星,一个是国民党高层的机要秘书。表面上看,他们分属敌对阵营,实则同为中共地下党员,在刀尖上共舞,在暗影中相爱。他们的故事,是谍战与爱情的完美交织,是信仰与忠诚的极致考验。

1936年,上海滩最轰动的话剧《赛金花》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21岁的王莹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明星。然而,鲜有人知,这位银幕女神早在1930年就已秘密入党,是中共安插在文艺界的红色特工。

王莹的成名引来嫉妒,尤其是另一位女演员蓝苹的敌视。蓝苹曾争演《赛金花》女主角失败,从此对王莹怀恨在心。但王莹无暇理会这些纷争,她的目光早已投向更宏大的使命——抗战宣传。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王莹组建“中国救亡剧团”,在全国巡演募捐。两年间,她筹得3000多万美元抗战资金,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倚重的文艺战士。

与此同时,国民党桂系高层中,一位名叫谢和赓的年轻秘书正步步高升。他26岁就当上中校机要秘书,深受白崇禧信任,甚至娶了白崇禧夫人的表妹杜璇以巩固地位。

然而,谢和赓的真实身份是中共“特密”党员,代号“八一”,直接受周恩来、董必武领导。他的任务是推动桂系抗日,同时搜集国民党内部情报。

1938年,白崇禧让他撰写《军队政治工作与群众政治工作之关系》的演讲稿。谢和赓连夜完成初稿,通过李克农转交周恩来修改。周恩来删去敏感内容,调整措辞,使文章既符合国民党口径,又暗含中共统战思想。白崇禧拿到稿子后赞不绝口,浑然不知自己正照着周恩来的思路训话。

1939年,王莹的剧团赴南洋演出前,谢和赓奉命前来接洽。两人初次见面,彼此暗生情愫,却因“敌对身份”不敢表露。王莹心想:“他是白崇禧的心腹,我怎能爱上敌人?”谢和赓同样纠结:“她是明星,若知我身份,会否告密?”

直到一次致命失误,真相大白。某日,李克农在桂林街头偶遇谢和赓,脱口喊出:“谢秘书!”一旁的王莹瞬间震惊——李克农怎会认识国民党高官?谢和赓也吓出一身冷汗,生怕暴露。幸好,王莹和同行者金山都是自己人,危机才未酿成大祸。

事后,王莹悄悄对谢和赓说:“同志!”短短二字,胜过千言万语。两人终于明白,彼此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

1941年,武汉沦陷前夕,谢和赓即将随军撤离。临行前,他与王莹泛舟东湖,沉默良久。最终,谢和赓开口:“莹妹,我这一走,或许战死沙场。只求你送我一件信物,让我死而无憾。”

王莹含泪摘下一片荷叶,递给他:“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正如你我。你的名字‘和赓’,用我家乡话念作‘荷恨’,我便送你这两字。”

此后多年,两人天各一方,却始终心系彼此。1942年,他们分别以国民政府官员身份赴美,终于摆脱监视,在异国结为夫妻。

1954年,麦卡锡主义肆虐美国,谢和赓和王莹因“共产嫌疑”被捕。周恩来得知后,用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战俘将他们换回。

然而,回国后的安稳日子并未持续。1957年,谢和赓因提议“中南海应对民众开放”被打成右派,发配北大荒。文革爆发后,江青翻出旧账,将王莹诬为“三十年代黑明星”,关入监狱。1974年,王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临终前只有一个编号:6742。

谢和赓出狱后,捧着妻子的死亡通知书,精神崩溃。他余生唯一的心愿,就是将王莹的骨灰安葬在故乡芜湖,让她魂归故土。

人生启迪:

最深的潜伏,不是伪装身份,而是坚守信仰。

爱情在战火中萌芽,却在和平年代凋零。

历史从不温柔,但真相终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