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少年骑车夜闯妇产科竟是“耍帅”,医院安全网何在?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3:54 浏览量:2
2025年8月5日晚间,河南舞钢市河舞总医院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5名青少年夜间骑着两辆电动单车闯入医院走廊,在妇产科病房附近肆意穿梭、嬉笑玩耍。现场视频在网络曝光后,旋即引发3113万次关注,近3000名网友参与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
舞钢市卫健委调查确认,这些5名青少年是一名16岁住院患者的同伴,意图通过探病时“耍帅”博取网络关注而故意为之。
舞钢市卫健委要求医院整改安保措施,加强入口管控、增设巡逻岗,但通报中并未提及针对涉事青少年的追责、处罚或者教育事宜,且以“年轻人无心之过”来表述此事,这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
01 事件核心要点,一则为少年动机之荒唐,二则为安保体系之全面失守。
监控画面显示,深夜的医院走廊里,两辆电动车一前一后行驶,骑车人时而加速时而转圈,完全无视“禁止喧哗”的警示牌。最令人揪心的是,事发区域紧邻妇产科病房——产妇需要静养,新生儿需要安宁,而电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封闭空间内异常刺耳。
卫健委的调查结论着实令人惊愕:这些青少年闯入医院的核心动机竟然是为了“耍帅”拍摄视频。他们精心谋划了这场“夜闯行动”,其目的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他人的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次事件中,医院安保系统呈现出全面失效的态势。电动单车竟能公然驶入医疗区域,这一现象暴露出三重漏洞:
夜间安保人员存在严重的履职缺失情况,医院入口以及走廊的关键节点均无人值守。同时,医院入口处未设置防撞桩、隔离栏等物理阻拦设施,并且院内也缺乏“非机动车禁入”的明确标识。
更为讽刺的是,医院协警的岗位职责在相关文件中有着明确规定,要求其在夜间必须“监督急诊保安是否脱岗”,并“间段性检查保安是否在岗”。然而,在此次事件中,这些条款显然未能发挥实际效用,沦为徒具形式的空文。
02 责任推诿现象凸显,卫健委的回应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舞钢市卫健委的官方回应激起了新一轮的舆论热潮。在其通报中,仅着重提及“要求涉事医院整改安保措施”,而对于肇事青少年,却以“年轻人无心之过”这般轻描淡写的表述一笔带过。
公众的愤懑情绪如汹涌潮水般迅速蔓延。网友言辞犀利地质问:“医院非秀场,而是生命战场”——此次事件表面是青少年行为失范,实则拷问公共服务链条中“权责匹配”与“多部门共治”的现代治理能力。唯有打破“医院自治堡垒”,推动执法、管理、教育三维度刚性落地,方能守护医疗空间的尊严与安全。”此言论直指卫健部门回避联合执法责任之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更有尖锐的评论以讽刺之语指出:“可惜病人未持有证件,否则一亮证,连其家庭住址都能知晓”,这实则暗讽执法机关存在选择性作为的现象。
舆论争议主要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其一,医院是否存在推卸安保责任的情况?其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缘何未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
公众将此事件与“医疗废物丢弃”“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等事件相关联,从中揭示出卫健系统存在的管理固有漏洞,具体表现为环境设计存在缺陷、采取被动响应模式以及权责界定模糊不清。
03 潜藏的致命隐患,宛如被忽视的安全炸弹。
电动车于密闭走廊行驶,极有可能对患者造成撞伤,还会对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此外,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休息造成不利影响。
电动车于医疗场所内穿行,其危险性无异于移动的“燃烧弹”。专业数据表明,电动车锂电池燃烧时,温度可攀升至1000℃以上,同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医院环境更需杜绝此类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
倘若在妇产科区域发生电动车碰撞起火的情况,产妇与新生儿必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更令人忧虑的是,此类危险行为正在全国多地不断上演。2024年,在郑州“夜骑开封”的热潮之中,一名34岁的男子带着女儿跟风骑行,仅仅骑行十二三公里,便突发低钾血症而被送往医院救治。医生发出警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
04 系统漏洞频现,医院的安全防线缘何如此脆弱不堪?
此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医院安全管理存在的系统性缺陷。
物理防线全面缺失。与银行、机场等敏感性场所不同,大部分医院在入口处并未设置防撞设施,且在走廊设计方面,也未将防闯入功能纳入考量范畴。
管理权责严重割裂。卫生健康委员会仅行使行业指导职权,尚未与公安部门构建“医警联动”的快速处置机制。医院安保人员并不具备执法权力,在面对违法行为时,仅能予以劝阻,而警方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
图片来源网络
停车管理乱象丛生。北京佑安医院外的场景堪称典型例证。等待入院的车辆与违规停放的车辆首尾相连,形成了两条“长龙”,将非机动车道完全堵塞。这一状况致使骑车人不得不冒着风险在机动车道穿行。实际上,医院的车辆停放管理制度已明确禁止非医疗车辆进入医疗区域,然而,该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医院协警理应按照规定“间歇性检查保安是否在岗履职”以及“监督巡逻工作开展情况”,然而在夜间时段,相关监管工作普遍存在松懈现象。
05破局之道,三管齐下筑牢生命防线
化解医院所面临的安全危机,亟待进行系统性的重构。
技术防护层面:医院需即刻于入口处增设防撞桩、升降柱等物理阻拦设施;在走廊的关键节点处设置声光报
警装置;并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张贴“非机动车禁入”的警示标识。
图片来源网络
管理机制层面: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以强制性要求新建医院将安全隔离设计纳入规划之中。同时,需搭建 “医警联动”平台,以达成对闯入行为的实时响应。在此方面,可借鉴柳州柳东派出所的创新性实践经验。该派出所与市人民医院义警队共同搭建平台,并安装 “110 平安锁”,以此守护患者的财产安全。
执法监督层面:公安机关务必严格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同时,应推行“医院安全星级评估”制度,将安保工作效能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此外,需开通扫码投诉渠道,以实现公众的直接监督。
图片来源网络
公众层面:公民在遭遇类似事件时,应即刻向医院安保部门举报,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同时,可借助政务平台,敦促相关部门公开整改进展情况。
公众监督:开通医院扫码投诉渠道,并与12345政务热线建立联动机制,以督办整改工作的推进进度。积极鼓励市民对违规行为进行拍摄举报,在举报情况核实无误后,给予其社会信用方面的奖励。
医院走廊并非供人嬉戏游乐的场所,患者的安全更容不得丝毫懈怠与轻忽。柳东派出所与医院携手构建的“110平安锁”模式充分证明:唯有警方、医院以及市民三方形成强大合力,安全防线方能得以切实筑牢。
在部分医院的走廊中,电动车的灯光仍不时闪烁晃动。人们不禁发问,下一次,这灯光将投射向何方?医院安保存在的漏洞又将于何时得以填补?
在此,诚邀您分享个人观点与相关经历。毕竟,患者的安全,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声音来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