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江湖
发布时间:2025-08-07 11:56:35 浏览量:3
以前觉得老人是一群弱势群体,但最近我对此想法有了改观。
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江湖,只是他们对标的是他们的同龄人。
苏州这两年搞垃圾分类,每个小区的门口都有垃圾站,垃圾分类其实动了很多老年人的“蛋糕”,因为有一部分老人喜欢去垃圾桶翻找一些可回收的垃圾。
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纯粹就是吃饱闲不住。
我们小区的垃圾站是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奶奶看着,这位奶奶腿有点瘸,头发都花白了。
有一次我去扔垃圾,手里拿着一个大的空水瓶,想着老奶奶就不用翻袋子了,结果刚走到保安室就被吃饱饭在那闲聊的一个本地阿姨上来要走了,而且是那种拒绝不了的方式,因为等我反应过来瓶子已经到人家手里了。
我就纳闷了,这些本地老太太家里几套房子,每个月还收着租,还站小区门口抢这原本是给垃圾站奶奶的瓶子。
几毛钱的东西有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垃圾站的奶奶年纪这么大腿脚还不好,说明人家经济压力肯定有,这些个五六十岁的房东老头老太还要抢人家的“饭碗”,这么没有同理心的行为令人十分不解。
搞得我现在丢个瓶子还得在家踩扁然后塞在袋子里还要遮掩一下才能顺利的给到垃圾站的奶奶。
岁月的流逝有时只能让人的外表老去,性格的底色改变不了。
昆山虽然是全国百强县之首,连公园的厕所里都装着空调。
夹在上海和苏州的中间占尽地理优势,但往前追溯三十年,昆山没有苏州那样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上海滩那样繁荣的经济环境。
所以尽管昆山现在很富有,但还是有一种暴发户的感觉,老一辈的思想还停留在划船出行的年代。
这种思想衍生出来的行为为这座县级市的文明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从晚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那里就能看得出来,其实她们还是排外的,一群本地大妈跳广场舞,如果来一个外地大妈,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这些本地大妈好多都不会说普通话。
说实话我在昆山待了有十年了吧,但是还是听不太懂本地人说话,他们说话时声音大一点就像吵架一样[泪奔]。
每次和房东讲话几乎是鸡同鸭讲........
老年人大多父母已不在,孩子也各自成了家,他们并没有因为老了就在社会上失去优势,而是还在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中来。
就像上个月消防队来社区宣传消防知识,在公园发东西{毛巾,纸巾,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哎呀,我本来不知道的,刚好带孩子出去玩就碰到了,看到别人排队我也排了。
前面都是本地的老头老太,不知在哪得的消息,每次发什么东西他们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成群结队的领东西。
那会还没发到我,东西就没了,我也就走开了。
可那画面变得有点混乱,排在前面的那些人就一下子挤在一堆,把发东西的工作人员都挤开了,扒拉还剩一些没装袋子的生活用品,每个人都像抢金条一样把箱子里的东西一抢而空。
我手里拿着宣传单站在旁边都傻眼了,知道以后这种好活动还是不要参与了。
一群工作人员也很无语,拿着相机录像的大哥让领到东西的阿姨叔叔们去看一下两旁的宣传牌牌他录个像,结果没一个理他[捂脸]。
没办法,自己每天带孩子就是逛超市溜公园,每日难免和大妈们相处,毕竟我们都是“闲人”,所以看到的就是这些,记录了下来。
谢谢看完的网友[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