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登上世界舞台,叙永蜡染靠啥“刷脸”?
发布时间:2025-08-12 21:18:39 浏览量:6
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市开幕。来自泸州市叙永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作品《蝶恋花》在“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中亮相,成为生活园艺展区的一大亮点。
蜡染作品《蝶恋花》
传承蜡染技艺
大学毕业回乡推广
蜡染,这一古老的手艺,源自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智慧。她们在布料上绘制蜡花,再将其染成各种颜色,去除蜡后,图案便如同绘画般呈现。这种技艺被称为“蜡缬”,在苗语中意为“蜡染服”。
2009年,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苗族蜡染位列其中。
在众多的传统工艺中,许多印染已经可以实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唯有蜡染只能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印制,成为了别具韵味的民间工艺品。早年,苗族女性从小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种植靛蓝、纺纱织布、绘制蜡花、浸染剪裁,代代相传,将这份独特的艺术传承了下来。如今,蜡染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杯垫、丝巾、摆画、灯罩、挂画等,深受大家喜爱。
每一件蜡染作品都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它们不仅美观实用,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传承和发展苗族蜡染非遗技艺,叙永蜡染技艺已进入枧槽中学、泸州开放大学等校园,传承人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蜡染的历史和蜡染技术,宣传与推广蜡染技艺。
苗族姑娘杨磊便是叙永县秀成蜡染工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成都世运会展馆的作品《蝶恋花》便出自她的手。“蜡染的技艺,苗家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杨磊说,她们家族是从外地迁来四川的,一同带来的,就有苗族蜡染的手艺。
勾勒“蝶恋花”草图
生于1995年的杨磊大学毕业后原本有份体制内的工作,因为一次回家帮忙,从小喜欢蜡染的她便留在了老家,在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间蜡染工作室。
“我身边做蜡染的人大都在40-60岁之间,60岁以上的比较少,年轻人也比较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它。”杨磊说,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全力以赴,让更多人喜欢上苗族蜡染。
近年来,随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杨磊的作坊产品已从原有的5个系列28种扩展到现在的6个系列100余种产品,种类也更显实用性和年轻化。
融入创新元素
叙永蜡染作品登上世界舞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叙永苗族蜡染相关文创也做出了“布”一样的创意。在杨磊的非遗工坊里,苗族蜡染成的布被做成了耳饰、发箍、耳环、连衣裙、玫瑰花束等,每年都会吸引不少研学团队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有的女性还在现场试戴、购买。
在父母的影响下,杨磊开始学习苗族蜡染技艺,通过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拓展蜡染技艺的应用范围。她将蜡染图案融入香囊、床单等现代生活用品设计,并尝试将红色文化元素(如“四渡赤水”故事)融入作品,传承红色文化。
要想越来越年轻化的蜡染产品走出去,宣传少不了。2025年初,杨磊带着蜡染作品参加国内的各种展会。在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雅安名山站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展、2025泸州星空露营·非遗之夜、第七届西洽会、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等展会上,时尚化的蜡染产品受到群众的喜欢。
蜡染作品在国外参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初,第四届社会与团结经济博览会在摩洛哥梅克内斯市开幕,泸州非遗项目作为四川唯一代表受邀参展参会。叙永扎染蜡染等非遗项目以文创产品形态“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
“参加各种展会,不仅可以宣传泸州叙永苗族蜡染技艺,还有机会和手工行业的各位老师们交流、探讨,去看看其他领域的一些文化,看能不能跨领域合作和发现一些新点子和灵感。”杨磊介绍,2023年7月,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叙永苗族蜡染作为艺术展吊顶装饰展陈亮相,“以苗族传统元素为主的蜡染扎染作品总长度34米,一经亮相,立即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赏,惊叹之余不忘拍照打卡。”
目前,苗族蜡染文创产品同质性较大,为了让消费者能常看常新,杨磊开始在文创产品地域化方面着力。2023年以来,她和父亲将蜡染文化与叙永的“永宁八景”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漫岭腾云》《铁炉晚渡》《双桥映月》等蜡染装饰画。此外,在古蔺大黑洞、叙永罗汉林等景区,融入蜡染元素的装饰、纪念品也随处可见,蜡染产品得以丰富和拓展。“与时代结合,守正创新才能让传统技艺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亮相世运会
绽放千年文化之光
今年5月,叙永苗族传统蜡染技艺入选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五批),不仅是对本地传统技艺的肯定,也为其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25年7月,工坊作品《蝶恋花》蜡染装饰画入选成都世运会展厅,这不仅是对工坊技艺传承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传承匠心坚守的最佳褒奖。8月3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前夕,叙永蜡染作品《蝶恋花》亮相运动员村城市主题展馆。
作为一幅蜡染装饰画,《蝶恋花》为何能在众多的非遗产品中脱颖而出?创作者杨磊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作品创作于两年前,以苗族传统蜡染技艺为骨、自然意趣为魂,将苗族儿女的美好期许凝于蓝白之间。
“花朵象征绚烂生命与美满生活,蝴蝶寓意吉祥灵动,更是‘生命图腾’,承载幸福向往。”提及创作思路,杨磊介绍,作品定格“花开引蝶”之景:繁花舒展,彩蝶翩跹,寄寓日子如繁花绚烂、似蝶舞自在,满含幸福吉祥。工艺恪守古法:以蜂蜡绘形,经蓝靛浸染成蓝底白花,蜡层自然龟裂形成的“冰纹”,为画面增添浑然层次感,独具韵味。
青花不仅可以在瓷器上绽放,在方寸布端也可以点染出天青色,传递出古老文明的东方神韵,承载着独特的艺术趣味和文化内涵。如今的叙永苗族蜡染,年产值破百万元,“深山绣娘”变身“非遗工艺师”,苗族蜡染不再是“土布花边”,而是登陆世界级展会的潮流IP。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非遗不是古董,而是活着的历史。”望着工坊里正在忙碌的“绣娘”和一幅幅即将落成的“蝶恋花”,杨磊眉宇间满是自豪与感恩。这片曾被贫困笼罩的土地,正因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绽放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光。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