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樊哙是刘邦的妹夫、哥们、恩人,为什么刘邦在临死之前要处死他?

发布时间:2025-07-16 04:04:31  浏览量:1

编辑|雨别

刘邦临终前那天,正在寝宫躺着,他让人把最信任的人都叫了进来,嘴唇动了动,声音一哑,吐出了一句让人愣住的话。“去,把樊哙杀了。”他一直都清醒,清楚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所有人都等着他最后一句话。这句是杀令,不是开玩笑。谁没想到,最后盯上的竟然是樊哙?

樊哙在沛县的时候,大家都看他是个屠夫。杀猪剁骨,一把刀没出什么花活,就是扎实。手劲大,说话冲,仗着和刘邦结亲,很早就跟着他们混饭吃。刘邦呢,人不高,随性,爱交朋友,讲义气。一个陋巷出来的皇帝,身边总绕着一些跟他臭味相投的狠人,樊哙就是第一批的。出身类似,气味相投,这种交情,不假,也不干净。

俩人最难忘的,大概就是鸿门宴。项羽设了局,刘邦心里清楚自己进了狼窝。樊哙披上甲胄,没等唤就冲进了帐篷,手里还拎着半只生肉。不怕死,不过惜命,眼睛里带着点狠劲。他说了一通人臣之礼,把项羽晾在那。项羽微微一愣,刘邦却趁机溜了,命是捡回来的。大家也都信了,兄弟情义是真的。但兄弟情义是能扛一辈子的吗?

后来刘邦坐天下,满朝文武,封侯赏地,樊哙得了前面的赏,做了舞阳侯。地拿到了,酒席上刘邦声情并茂地说:“没有樊哙,哪有我刘邦?”这话是真的。但有人记住了这场兄弟情,有人没把这当回事。

朝堂上那些人,陈平、张良、萧何,谁不是滑得像条泥鳅?樊哙不会弯弯绕,就直,一根筋。刘邦一边赏识这种直,一边又觉得不方便,好用但容易出错。这种人办事,不掺杂质,也不留后手。吕雉上台,家族逐渐发了财,吕媭是樊哙的妻子,就顺理成章成了吕家的“自家人”。关系走得越来越近,水也浑了,谁能猜到这是福还是祸?

刘邦看吕家的眼神变了,尤其是生病以后。他不怕死,怕的是死后大局失控。天下到手,功臣太多,异姓王的结局都看得见:韩信、彭越、英布,走一个滑一个。刘邦在酒席上,盯住樊哙:“你也想学韩信?”眼里藏着冷意,像是在试探。樊哙低头装傻,心里明白,老兄弟这心结越扣越紧。

世上没那么多两肋插刀,有的只是江山和家族利益拉扯。吕家外戚越发壮大,吕雉手腕一绝,刘邦心知肚明。樊哙站在家族和老大中间,连喘气都带着被监视的味道,动一动都嫌多余。后来刘邦把大家叫来,虚虚实实试话,说太子将来谁会听话。明明知道没人敢回答,偏偏要拿樊哙当枪使。那时候场面真尴尬,樊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像在咽下什么难咽的骨头。

刘邦其实早怀疑了,怕吕家权势灭了刘家香火,更怕樊哙将来帮吕家。可他不是普通人,手起刀落也得算计后果。樊哙要真下场,吕家必闹翻天。他迟迟没动手。对,就是不敢,但又不死心。

樊哙心里清楚,被夹在中间像块肉,谁都想咬一口。想装傻充愣,结果越不吱声,别人越怀疑是不是在等机会。是背叛,还是被背叛?刘邦一边防着樊哙,一边又舍不得一下杀掉。他的犹豫几乎也成了樊哙唯一的余地。

临终前,刘邦把周勃、陈平叫来,交代任务。“我死了,你们去把樊哙办了。”周勃左右为难,陈平一声不吭,这都是做过大事的人。舞阳侯不是谁都杀得了的。但刘邦不管,他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吕家势大,不能让他们动了太子的根本。”话说到这,意思已经清楚。

**为自家孩子铺路,这事儿世上哪个父亲都一样。**

可周勃陈平真下不了手。直接杀吕家的妹夫,等着吕雉闹事?没几天,刘邦一口气没喘上来,咽了。吕雉才上手,立刻第一时间护住樊哙,这刀落空了。风水轮流转,吕后才真正得了势。你们要杀我的人,我偏偏不让你们成功。谁都明白,樊哙被救,不过是权力斗争的一块筹码。

说白了,谁不是刘邦、吕雉的“工具人”?鸿门宴的勇气、楚汉的浴血,最后抵不过宫门内外的权谋过招。

**樊哙活着,却像死了一样。**

江山易主,老朋友的视线没了温度,兄弟情义成了幌子。他也不敢再掺和朝政,封地闭门自守,安分守己。韩信已故去,彭越也没了,英布没名分,张良功成身退。樊哙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不是了。

你说忠诚有多重要?有用的时候就值一大块地,没用的时候,朋友都提防。他没有倒在沙场上,没有被恩人亲手清除,也没落得个流芳百世。活成了尴尬的标本,别人尊敬着怕,怕着又觉得可怜。

其实从一开始,这“直性子”的命就注定了。他随刘邦征战南北,两肋插刀,可又挡不住外戚圈套、皇帝忌惮、权力更替。后人夸他“忠心”,但谁在乎?活人的账该算,该得的赏、该背的锅,一样不差。

有时候觉得,刘邦到底知不知道,只有樊哙这种武夫,才真的不会谋反,会为他死?可刘邦转头又生疑,天下人心难测。忠诚变成一种恐惧,你说,这还算什么兄弟?

事实偏偏又不是这样——刘邦到死还是没杀这个人,吕雉就算护住了他,心里也不见得认樊哙是“自己人”。在他们眼里,所有人的利用价值都得用到干净才放下。

但说回头,樊哙这样的存在,倒是让很多后来者看到了一点希望。权力场上没有绝对的敌人,兄弟做不到头,亲情就是外衣,脱下便是枷锁。而那些所谓的“忠诚”,最后都缩在夹缝里,一点不剩。

你看,历史翻过来多厚,舞阳侯的故事总要比韩信、张良的更沉闷,更扎心。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些日常的试探和算计,才是真正压垮人的稻草。即便身处高位,也没有真正的安全感,不管给多少地、封多少爵,夹在那就夹死了。

有人说樊哙懦弱,也有人觉得他最高明,最少他活到了后面,逮着机会收手。可换个角度说,也许这才是最灰的一种结局。朋友疏远,家族避嫌,名利空有一身,还能算是谁的成功呢?

说到底,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场,虚假的热闹、冷冰冰的算计。到头来谁都不再提起最早的恩情,你救过我,我封赏你,这些话说一遍就够了。再重复,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舞阳侯的传奇没有绝响,没有大戏。全凭一个“没死成”,活成了历史夹缝里的灰影。忠诚不能换来安全,江山不能长久保有,所谓的铁杆兄弟情,看起来也不过如此。

历史转了一圈,樊哙还在,却只有自己明白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不算坏,也不见得多好。剩下的那些,其实和我们也没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