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剧影同行”点亮城市舞台,戏剧影像展映季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01 11:18:08  浏览量:1

从春意盎然到夏末初秋,历时五个月的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东城区戏剧影像展映季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东城区“大戏东望”品牌在“演艺之都”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实践,本次展映季紧密呼应《东城区加快推进区域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剧场+影院+社区”的三维联动模式,成功将数十部国内外顶尖戏剧影像作品带到广大市民身边。从新影联金宝影城、东环影城等商业院线,到创客剧场、天坛南门剧场等戏剧空间,再到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朝阳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文化点位,展映活动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参与,不仅为市民献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更在科技赋能、文化惠民和消费带动等多个维度,为东城区剧场群建设书写了生动的注脚。

科技赋能,虚实共生

拓展戏剧时空

当3D镜头捕捉芭蕾足尖的跳跃,当4K画质还原戏曲水袖的流转,数字科技注入文化脉搏。本次展映季探索“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文化发展。活动充分利用高清影像技术,打破了传统戏剧受限于物理舞台的时空与成本壁垒,为剧场群建设开辟了全新的“第二现场”。

展映的国内佳作,如舞剧《只此青绿》、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不仅在银幕上完美复刻了舞台艺术的精髓,更通过电影化的镜头语言进行了精妙的二度创作。镜头的“审视”与聚焦,放大了演员精湛的表演细节,提升了舞美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在获得观剧既视感的同时,更能沉浸于影像带来的全新艺术感染力之中。

在国际剧目展映单元,科技赋能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古罗马采石场岩壁间实景上演的歌剧《茶花女》,通过影像化制作,将自然奇景与经典歌剧的磅礴气势融为一体;而备受瞩目的海外版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其复排版采用的3D影像技术更是全球首创,开创了芭蕾舞剧摄制的先河。这些探索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艺术表达维度的拓展。通过数字赋能,东城区正积极构建“建筑即舞台、城市即剧场”的戏剧范式,将电影院线、社区中心、文旅地标等节点有效联动,打造兼具艺术性、社交性与商业价值的文化新空间,为区域剧场群的内涵与外延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艺术下沉,经典浸润

普惠百姓生活

“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欣赏到高雅艺术,这样的活动真棒!”正如观众称赞的一样,本次展映季以“文化惠民”为核心,将国内外顶尖戏剧资源“打包”下沉至基层,让东城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经典,为剧场群注入“全民共享”的鲜活内涵。

国内剧目阵容堪称“文艺爆款集合”:舞剧《只此青绿》以舞蹈再现《千里江山图》的青绿意境,让观众在肢体流转中读懂传统美学;越剧《新龙门客栈》打破传统戏曲叙事框架,用年轻化表达激活经典IP;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抗战中的文艺》等主旋律作品,则以细腻叙事传递家国情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国际舞台上,柏林国家歌剧院歌剧《卡门》再现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马林斯基剧院《胡桃夹子》、布拉格国家剧院《小美人鱼》用肢体语言展现童话内涵,每一部均是兼具国际美誉度与艺术高水准的佳作。

戏剧影像真正走入了市民的“生活圈”,近4000名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大餐。这种“零距离”的文化服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土壤中,提升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与活力。通过将经典剧目注入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展映季有效增强了戏剧艺术的普惠性与当代性,使剧场群的文化滋养功能从中心剧场延伸至城市角落,真正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剧影联动,业态融合

激活消费潜力

戏剧影像不仅是艺术的传播载体,更是带动区域文化消费、激发城市活力的驱动力量。本次展映季创新采用“剧场+影院+社区”三维联动模式,以戏剧影像为纽带,串联东城区的文化空间与消费场景,为剧场群建设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根据放映点位周边业态布局,灵活设置展映时段,有效带动“观演前后”餐饮零售消费。展映季覆盖王府井、东直门、隆福寺等重点商圈,将观影观众转化为潜在的“驻留消费”与“深度体验”客群,探索形成“艺术欣赏—驻留消费—深度体验”的“一站式”文化体验消费链,促进以内容引流、以场景聚人、以消费促产的良性循环,以剧场群建设带动街区经济发展活力。

从科技赋能的观演革新,到惠民下沉的资源共享,再到联动消费的活力注入,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展映季不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更是东城区探索剧场群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东城区将继续以“大戏东望”为品牌引领,推动戏剧艺术与科技、商业、生活深度融合,让“演艺之都”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经典艺术持续润泽百姓生活,为新时代首都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城力量。

图文: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