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国舞狮表演,引发国外网友热议,特别韩国网友留言太搞笑了
发布时间:2025-09-01 10:48:54 浏览量:1
中国醒狮,全球圈粉记
“听说韩国又在抢我们的醒狮?” “可不少老外看完都得起立鼓掌啊!” “偏偏有些人非要争个起源…”——故事总是因为争议才有趣,人也总是觉得,自家院子里的狮子,怎么看怎么威风。可谁又能想到,一只“狮子”,居然能让这么多国度的网友吵成一团?
其实这狮子,本来连中国都没有。早年间,是帝王家里寻欢作乐的把戏,唐朝宫廷里头,从西域传来两头毛茸茸的“纸糊狮”,跳得人心里直痒痒。后来五代十国,天下不太太平,北方人南下,背着锅碗瓢盆,也带来了那个让人一见便忘不了的“狮子舞”。岭南是个潮湿的地儿,人热情,地气重,那狮子一到南边,仿佛打通任督二脉,舞起来更带劲儿了。到明代,南海县巷子里,传来鼓点阵阵,本土的“醒狮”就这么扎了根。开头也许只是逃难人的排遣,可渐渐地,变成了街头巷尾的头等大事。
你若是个没进过“狮子堂”的普通人,初看醒狮,总觉得“哎呦,好玩儿”。毛像蒸汽炸过的爆米花,眼珠子能动,鼓声跟心跳抢节奏。可那真不是光逗小孩儿乐的。你看,膝盖趴地,眨眼间就蹿上了三米高的桩子,有时还得悬着身子翻个跟头。下面的孩子有的十七八岁,刚练出来那点小腱子肉,全拿出来了。老人们在茶楼里磕着瓜子,这一出好,连陈皮都吃出点“激动”的味道。“咚咚咚——”有时候,那是传统,有时候,也许是寄托。
岭南狮,讲究个“醒”。它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的温顺伙伴,得有股子“醒来”的劲头。狮眉一拧,眼珠一转,身子一横,仿佛在说:这世界,凭什么不由我闹一闹?除了看热闹,更看那一份江湖气、倔骨头。
什么武术、舞蹈、敲锣打鼓,全包了。舞者脚下生风,衣裳湿透,练惯了,一身功夫也硬朗。有人说这是“汇聚的文化”——其实哪里有这么高深?不就是,上有高堂日夜期盼,下有蝼蚁自强自立,这才有了如今的南狮醒狮。也是这一番苦练,让这一门手艺,留住了多少个岭南人的身影和记忆。
到了近些年,眼看着中国国力腾腾往上涨,咱自家的醒狮,也“出海”了。你可能没想到,纽约大街,有金发碧眼的小孩扭着屁股模仿狮子走路;巴黎的广场上,法国人居然能一板一眼敲响锣鼓,说得头头是道。什么澳洲、英国,归化的华人社团,也逢春节、龙舟节把狮头往当地一搁,照样引来围观。
可每次外边夸一句,总有些声音跟着跑出来。有巴基斯坦姑娘评论:“这表演,气势磅礴,看得我头皮发麻!”美国小伙竖着大拇指,“比你们成龙电影还帅。”法国老太太感叹:“太美,太神秘!”光看这些评论,咱心里,得意小火苗升起来。
偏偏热闹处,总有“杠精”。韩国那边网友有点意思,直接上来:“我们狮子舞也很厉害,甚至更早。”——你说气人不?中国网友下场,先发韩国狮子照片,结果全网哈哈:和咱岭南那活灵活现的狮子比,差点意思。还有日本网友倒蛮实在,“我们借鉴中国,自己弄了款日本舞狮,比中国的颜值差点。”说归说,咱人情味在。
伊朗、印度那头,总有自夸的:“我们也有舞狮啊,比你们……不输!”“我在你们中国学的,真过瘾!”其实,是不是“原创”倒成了次要的。只要大家拿着一张张狮脸,舞出真本事,谁会认真追根究底?还不是为了热闹、和气,还有点自己家的存在感。
当然,真练习起来,可苦着呢。外国朋友来了,磕破膝盖是常事,舞狮老师傅也不是一副笑脸:一招一式都得真下苦功夫。有人调侃,“不建议模仿,小心进医院!”也许只有摸到那狮头,真正飞起来,才知道这份荣耀和代价。
我常在社交网上看人吵醒狮起源,吵来吵去,却都是外头的热闹。可你真去看场龙狮比赛,满场汗水飞溅,喊声震天,观众小孩儿脖子都快仰僵了。你就会明白,醒狮说到底,是一代代人拿自尊、苦累和真心揉进毛发骨架里才有的。他们不光要让身边人拍手叫好,也给四海八方的人一个机会,感受什么叫“中国的魂”。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世界上,能让人争着要、抢着秀的民俗其实没几个。醒狮算一个。它走出国门,然后又带着各地人的热爱和质疑,反哺成今天这副多元混杂、热气腾腾的样子。谁也说不尽它的前世今生,反而让人更想再多看几眼。
归根结底,不就是一句“我家的最好”?但最好,是因为有人一代一代地守着,练着,吵着,也笑着。你说,这只中国醒狮,到底能舞到多远的地方、多少人的心里?还真不好说。可有一点,我敢赌——只要鼓声还在,只要有人把汗水留在狮头下,这狮子,就永远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