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后莫迪回头,龙象共舞+普京带货,全球贸易要变天
发布时间:2025-09-01 16:05:37 浏览量:3
当西方媒体把天津峰会的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合影P成“反美联盟宣传照”时,他们可能忘了——这仨哥们儿刚在金砖会议上签了120亿美元的农产品订单,普京的天然气管道图纸还没焐热,莫迪的手机里存着中国制造业的采购清单。上合组织不是来“组团怼人”的,是来给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开“合作药方”的。特朗普大概正对着印度50%的关税单发呆:说好的“印太堡垒”呢?怎么成了中俄印的“下午茶派对”?
一、西方的“阵营滤镜”该换了:上合不是“怼人俱乐部”,是“发展互助组”
西方媒体最近集体患上了“被害妄想症”。天津峰会刚开幕,《纽约时报》就发社论:“中俄印正在组建对抗西方的‘新轴心’”;BBC更离谱,把三国领导人并排站立的照片解读为“军事同盟的视觉宣言”。要我说,这些媒体的滤镜该擦擦了——他们大概只看到了“三国领导人站一起”,没看到会场外俄罗斯能源部长正和中国石化的老总比划管道图纸,印度IT巨头Infosys的CEO在和华为谈云计算合作,普京的秘书偷偷用微信给中国朋友发了个“合作愉快”的表情包。
上合组织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把“对抗”当回事。2001年上海峰会,成员国签的第一个文件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注意,是“反恐”不是“反美”。这次天津峰会,中国和成员国要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声明”,不是要喊“打倒谁”,是要告诉世界:当年咱们怎么联手打跑了侵略者,现在就怎么联手搞定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这些“新怪兽”。
西方总爱用“阵营思维”看世界,就像看宫斗剧一样,谁和谁站一起就是“一伙的”,必须得找个“反派”斗一斗。可上合成员国里,有信东正教的,有信伊斯兰教的,有社会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按“阵营”分,早散伙了。能凑到一起,靠的不是“共同敌人”,是“共同需求”:哈萨克斯坦需要中国的基建技术修铁路,乌兹别克斯坦需要俄罗斯的化肥提高粮食产量,印度需要中国的制造业配件组装手机——这些需求,美国给得了吗?特朗普连盟友的钢铝关税都不肯免,还指望他给全球南方“发福利”?
二、普京的“带货式外交”:俄罗斯的天然气,比西方的制裁更实在
普京这次来中国,排场大得像“俄罗斯国家带货团”。3个副总理、10多个部长,身后跟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俄罗斯铁路公司的“老板天团”——这哪是国事访问,分明是“双十一提前备货现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那是普京的“王牌产品”,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够中国1.2亿家庭用一年。普京在专访里说“中俄要做欧亚压舱石”,翻译成人话就是:“老铁,管道赶紧建,你的工厂不停电,我的钱包不缩水,双赢!”
西方总炒作“中俄军事同盟”,可他们忘了,俄罗斯现在最缺的不是坦克,是美元。去年西方制裁一来,俄罗斯外汇储备少了3000亿美元,石油出口量跌了15%。中国呢?去年进口天然气1.4亿吨,其中14%来自俄罗斯,今年还想再多买点。普京算得明白:卖天然气给中国,既能换人民币买中国制造的汽车、家电,又能绕开美元结算——这不比抱着核弹头跟西方“硬碰硬”香?
有人说“俄罗斯在经济上依赖中国”,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工业品,这叫“互补”不叫“依赖”。就像你家小区门口的超市和菜市场,超市老板需要菜市场的蔬菜,菜市场阿姨需要超市的酱油,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普京带这么多人来,就是要把“互补”变成“深度绑定”:除了天然气,还要合作造汽车(俄罗斯的拉达汽车要用上中国的电池技术)、搞农业(俄罗斯的大豆要卖到中国超市)、建铁路(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中国工程师已经去勘察了)。西方的制裁?在实实在在的合作面前,不过是张废纸。
三、莫迪的“七年清醒”:从特朗普的“迷弟”到“反骨仔”,印度终于懂了
莫迪这次访华,被印度媒体称为“迟到七年的转身”。2018年青岛峰会后,印度跟着美国在边境搞事、在贸易上设限,结果呢?美国反手就是一巴掌:2019年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2020年取消印度“普惠制待遇”,2023年特朗普上台后更狠,直接把印度进口产品关税提到50%——连莫迪自己都吐槽:“我学特朗普搞‘让印度再次伟大’,他倒好,把我当‘提款机’!”
这七年,印度算是把美国看透了。美国想要的不是“印度伟大”,是“印度听话”:让印度当“印太战略”的马前卒,牵制中国;让印度买美国的军火、转基因大豆,当美国企业的“殖民地市场”。可印度不傻,去年GDP刚超过英国成了世界第五,凭啥给美国当“小弟”?于是莫迪赶紧掉头:边境冲突降温,今年前7个月中印贸易额同比增长12%,印度手机厂商小米、realme开始从中国进口更多零部件——这哪是“对抗中国”,分明是“抱中国大腿”。
中国元首说“中印要龙象共舞”,莫迪立马接话“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这话要是放在三年前,印度外交部能把莫迪的发言稿撕了。为啥现在敢说了?因为印度算过账: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印度服务业占GDP 54%,俄罗斯能源出口占全球11%,这仨要是联手,简直是“全球产业链王炸”:中国的工厂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发电,生产的手机、家电用印度的软件系统,最后卖到东南亚、非洲——完全可以绕开美国主导的“芯片联盟”“印太经济框架”。特朗普要是知道莫迪现在偷偷用微信和中国企业家聊天,估计得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摔地上。
四、中俄印“新铁三角”:不是要“反杀美国”,是要“改写规则”
西方总担心“中俄印联手反美”,其实他们想多了——这仨根本没功夫“反美”,忙着“搞钱”呢。中国的制造业、印度的服务业、俄罗斯的能源,就像火锅里的“三鲜汤”:中国是“锅底”(基础制造),俄罗斯是“燃料”(能源动力),印度是“调料”(软件服务),缺了谁都不香。
举个例子:印度想搞“半导体自主”,自己建芯片厂,可造芯片需要超高纯度的硅材料,俄罗斯有;需要精密的制造设备,中国能提供二手光刻机;需要芯片设计软件,印度自己的IT公司能开发。这三国一合作,印度芯片厂的成本能降30%,美国的“芯片禁令”还顶个屁用?
再看贸易:去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从2020年的17%涨到了48%;中印贸易额虽然受边境问题影响,但今年前7个月已经回升到860亿美元,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机械产品增长了22%。俄罗斯的大豆、印度的药品、中国的电动车,以后可能都用人民币、卢布、卢比结算——美元?不好意思,特朗普把美元信用玩崩了,我们怕收到“制裁废纸”。
这不是“反美”,是“去美化”。不是要把美国踢出局,是告诉美国:你制定的规则太霸道,我们要自己定个“公平版”。比如美国搞“小院高墙”封锁技术,我们就搞“技术共享”;美国搞“单边制裁”,我们就搞“多边结算”;美国搞“贸易战”,我们就搞“自贸区”。上合组织现在有9个成员国、3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加起来占全球40%的人口、30%的GDP——这么大的盘子,足够自己玩得转了。
五、给世界开的“合作药方”:上合不是“救世主”,是“带头大哥”
这次天津峰会,中国要和成员国签“深化合作行动派”文件,听着像官方套话,其实全是“干货”:要建“上合组织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帮成员国搞农业技术研发;要搞“上合组织绿色能源联盟”,一起开发太阳能、风能;还要建“上合组织青年创业基地”,让中国的互联网经验、印度的软件技术、俄罗斯的工程能力,能传给更多发展中国家。
这些事,美国为啥不做?因为美国习惯了“当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制度是“标准答案”,别人必须照抄。可全球南方国家早就受够了:学西方搞“新自由主义”,结果贫富差距拉大了;学西方搞“多党制”,结果政局更乱了。上合组织不一样,它不输出制度,只输出“解决方案”:你缺电?我帮你建电站;你缺路?我帮你修铁路;你缺技术?我派专家教你——这些方案,都是成员国自己试过管用的,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莫迪在会谈里说“印中合作惠及世界”,这话没吹牛。去年中国和印度一起在联合国否决了美国制裁斯里兰卡的提案,今年又联手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债务重组”——这些事,美国要么懒得管,要么想趁机“割韭菜”。上合组织就像个“发展互助小组”,成员国谁遇到困难,大家凑一起想办法,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六、特朗普的“失算清单”:印太战略成笑话,全球霸权悬了
特朗普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2017年他上台后,天天喊“印太战略”,想把印度打造成“对抗中国的堡垒”,又是卖军火又是搞军演,结果呢?印度拿着美国的F-16战机图纸,转头就和中国签了10亿美元的原料药订单;美国给印度加50%关税,印度反手就加入了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中俄印这仨不仅自己合作,还在带“小弟”。埃及、埃塞俄比亚、沙特这些“全球南方大佬”,最近都申请当上合组织“对话伙伴”——沙特王爷们说了:“跟着美国混,油价被美元割韭菜;跟着上合混,人民币结算卖石油,还能买中国的无人机、俄罗斯的导弹。”
西方媒体总说“上合组织是中国的工具”,可这次峰会,印度提了“数字经济合作倡议”,俄罗斯提了“北极航道合作计划”,中国提了“绿色能源联盟”——谁也没听谁的,最后全通过了。这就是上合的规矩:有事好商量,谁的方案管用听谁的。不像美国,搞“印太经济框架”,规则自己定,好处自己拿,盟友只能“打酱油”。
当西方还在炒作“阵营对抗”时,中俄印已经在天津签了23份合作协议,涉及能源、贸易、科技、人文——这些协议加起来,能让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成本降低12%,粮食产量提高8%,能源价格稳定30%。特朗普大概正对着印度关税单发呆:说好的“印太堡垒”呢?怎么成了中俄印的“合作派对”?
结语:上合不是来“怼人”的,是来给世界“治病”的
当西方媒体把天津峰会的照片P成“反美宣传照”时,普京的天然气管道图纸已经和中国石化的工程师碰了三次头,莫迪的手机里存着中国制造业的采购清单,中国的农业专家正在帮哈萨克斯坦调试灌溉设备。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对抗”,是“合作”;缺的不是“阵营”,是“解决方案”。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把世界搞成了一锅粥:欧洲缺能源,非洲缺粮食,亚洲缺芯片,美国自己缺朋友。上合组织端出来的“合作药方”,不一定能治好所有病,但至少告诉大家:别老想着“打倒谁”,多想想“怎么一起过好日子”。中俄印不是“反美联盟”,是“发展合伙人”;上合组织不是“阵营对抗”,是“给世界开的合作药方”。
至于特朗普?估计他现在最想做的,是把印度50%的关税单改成“优惠券”——可惜,莫迪已经学会了:跟着美国混,可能会“伟大”,但跟着中俄印混,肯定能“赚钱”。毕竟,这个世界上,比“阵营对抗”更实在的,永远是“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