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火车票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何缓解旅客的“无纸化焦虑”?
发布时间:2025-09-01 17:02:41 浏览量:2
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登上热搜榜首,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自10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全面停发纸质火车票。
热搜词条截图
这一消息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珍藏的纸质火车票,开启一波“回忆杀”,也有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感觉又一次与自己熟悉的时代缓缓挥别。
其实,火车票的告别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我国火车票“无纸化”进程从2018年就开始稳步推进了。2020年6月,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全面推广实施,乘客仅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一证通行”。从那时起,纸质火车票上便印上了“仅供报销使用”的字样,意味着它不再是乘车凭证,只作为报销凭证存在。
纸质报销凭证(来源:中国铁路)
“无纸化”举措大大简化了乘客的出行流程,人们无需再提前到车站排队取票,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也缓解了车站在客流高峰期的拥堵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而且也节约了纸张,具有倡导绿色环保的意义,体现了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但是,告别终究会伴随着不舍,小小一张火车票,映照着时代的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对于很多奔波南北的人而言,车票不仅是出行的记录,更是生活足迹的见证。有人热衷于收藏车票,每一张车票都代表着一段旅程、一个去过的地方、一段经历,车票的消失让他们觉得少了一份仪式感。同时,也有人担忧,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没了标有车厢号和座位号的纸质车票,出行是否会变得困难?种种未知的担忧,汇聚成一种对于铁路出行的“无纸化焦虑”。
其实,针对老年群体可能乘车不便的问题,铁路部门已给出解决方案。即便纸质火车票停用,旅客仍可在自助机上打印行程信息单,上面包含了发车时间、到发车站、座位号、检票口等车票上的关键信息,为旅客的出行提供指引。
但也要看到,相比于厚实硬挺的车票,像超市小票一样的行程信息单相对轻薄,容易破损和遗失,且部分老年人可能对取票方式的变化反应较慢,面对新的操作流程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纸质行程信息单(来源:中国铁路)
要让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不但需要家人、子女在老人出行前,多给予关心和提醒,帮助他们规划行程,熟悉新的取票方式。车站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服务,在过渡期和新规实施初期,增加现场引导人员和志愿者,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出行。
至于车票收藏爱好者的遗憾,铁路部门不妨借鉴一些社交平台的做法,通过大数据为旅客打造线上行程记录。比如每年生成一份“我的火车之旅”报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旅客当年乘坐火车的次数、去过的城市、最常出行的路线等信息,满足人们记录行程记录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能进一步宣传铁路出行的便捷与魅力。
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我们必然会不断地面对许多告别,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挥别过去才能与未来相逢,才能遇见新的惊喜和机遇。也唯有在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兼顾人文关怀,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回头等等那些“走得慢一些”的人,关注人们内心情感和人文需求,才能让每一程的“遇见”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