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上海餐饮现状“高端”已今非昔比会做菜懂取悦大多能“活得好”

发布时间:2025-09-01 10:37:35  浏览量:2

上海餐饮现状:“高端”已今非昔比,会做菜懂取悦大多能“活得好”

“丰收粮管集”门口,大爷大妈早上七点排队,像抢演唱会票;隔壁商场里,人均三百的“憶长安”晚上九点还翻台,秦腔一嗓子把老外唱得直竖大拇指。中间那层人均一百五的“精致小馆”呢?灯牌亮着,店员比客人多。上海餐饮的腰,正被两头挤得吱呀作响。

先说便宜那端。云里米线把一碗米线拆成“银发套餐”:软烂牛肉、少盐汤底,再送儿童围兜和充电宝。数据不骗人,社区店营业额涨12%,靠的就是把“便宜”做出细节感。另一边的高端也没闲着,千元日料改卖300元的“轻奢Omakase”,把松露刨成雪花,仪式感拉满,营业额反而涨5%。中间那层呢?菜单长得差不多,装修差不多,连团购券都差不多,顾客凭啥选你?于是,腰部成了塌方区,上半年整体营业额掉8%,关店比开店快。

外卖更惨。平台抽20%,再叠满减,老板算完账发现:卖一份亏一份。有人干脆把外卖窗口改成社区团购,下午三点在业主群喊一声“今天剩的卤牛肉半价”,半小时清空,损耗直接归零。数字化的好处不止省菜,还能省人。智能点餐机替掉半个服务员,扫码先付再出餐,翻台率肉眼可见地快。

文化体验成了新外挂。憶长安把秦腔、胡旋舞塞进餐厅,汉服小姐姐递菜单,老外拍照拍到手机没电。数据说,加了文化戏的店,客流涨20%。隔壁海女济州料理更绝,泡菜饼做成济州岛黑猪肉形状,韩客吃完在小红书发“一秒回首尔”,年营收涨30%。说白了,吃饭不再是为了饱,是为了发个朋友圈。

最扎心的是,顾客越来越精。70%的人愿意为好服务多掏钱,但多掏的部分必须看得见:会员生日送手写卡片,小孩哭闹立刻递上小玩具,连等位时的柠檬水都比别人家多两片薄荷。一家社区川菜馆干脆把厨房玻璃全拆了,阿姨边炒边和客人唠家常,回头客多到老板不敢涨价,“怕他们骂我”。

上海的餐桌正在重新洗牌。两头活得滋润,中间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沉。想活下去?要么把价格打到骨头里,要么把故事讲到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