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李白“不可不读”的10首经典饮酒诗作:醉舞华章,尽显谪仙风骨!

发布时间:2025-08-30 07:37:29  浏览量:1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作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以诗为舟、以酒为桨,在盛唐的星河中划出谪仙的轨迹。他的饮酒诗里,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宇宙苍茫,有“举杯邀明月”的孤绝浪漫,更有“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不羁。这十首封神之作,既是诗仙的灵魂独白,亦是盛唐气象的缩影。今且斟满金樽,随太白踏月而行,在诗酒交织的酣畅中,共品那穿越千年的谪仙风骨。

【01】

自遣

李白〔唐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李白晚年常以饮酒赏月排遣苦闷。诗中“对酒不觉暝”的独饮场景,实则是借酒浇愁的无奈——酒酣时浑然忘却暮色已沉,恰似他半生蹉跎却仍难释怀的壮志。落花沾衣的细节最见匠心:花瓣随醉意飘落衣襟,既暗合春光将逝的时序感,又隐喻诗人如落花般零落的命运。末两句“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更显苍凉:醉眼朦胧中独行溪畔,归鸟尚有巢可栖,而自己却如浮萍漂泊,人迹渐稀的静夜更衬出天地间的孤寂。全诗以酒为引,将流放之痛、人生之悲化作月下独行的背影,在豪放洒脱的表象下,藏着盛唐诗人最深的落寞。

【02】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宝三载(744年)春夜,长安城繁花似锦,李白却独坐花间,一壶浊酒浇透失意。他本以“谪仙”之姿入朝,却只落得翰林待诏的虚职,玄宗赏识的不过是他的诗才,而非治国抱负。此刻举杯,无亲友相伴,唯有冷月清辉洒落杯中。他突发奇想,邀月共饮,连同自己的影子,竟凑成“三人”之局。这看似荒诞的举动,实则是诗人以浪漫想象对抗孤独的宣言——酒入愁肠,化作月下狂歌,他且歌且舞,月影随行,仿佛天地间只剩这一场醉乡的狂欢。然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落寞,终究道破这场独酌的本质:酒是暂时的慰藉,月影终是虚幻的陪伴。但李白偏要在这虚幻中寻出永恒,以“永结无情游”的誓言,将这场孤独的独酌,升华为对自由与超脱的永恒追寻。

【03】

客中作

李白〔唐代〕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的《客中作》作于开元年间漫游东鲁兰陵时,彼时盛唐气象正盛,他虽以“客中”为题,却全无羁旅愁绪。诗中“兰陵美酒郁金香”以嗅觉起笔,郁金香浸染的酒液芬芳馥郁;“玉碗盛来琥珀光”转写视觉,玉碗与琥珀酒色交相辉映,尽显宴饮之奢。后两句笔锋陡转,“但使主人能醉客”道出饮酒之乐——只要主人以美酒相待,他便沉醉其中,忘却地理界限。此诗以酒为媒,将异乡的漂泊感消解于酣畅的宴饮中,既显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更折射出盛唐文人“四海为家”的豁达胸襟,堪称羁旅诗中的别调。

【04】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唐代〕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诗描绘了李白与“幽人”在山花烂漫处对饮的场景,开篇“一杯一杯复一杯”,以反复手法渲染出畅饮之乐,尽显豪放不羁。酒酣耳热之际,他化用陶渊明“我醉欲眠卿可去”的典故,直率中透着天真超脱的风度。末句“明朝有意抱琴来”,既是对今日欢饮的余兴未尽,又是对明日再聚的期待,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不拘礼节、随性自在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隽永,情感真挚,尽显盛唐文人的洒脱与旷达。

【05】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唐代〕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此时他刚遇赦东归,与同样贬谪的族叔李晔、友人贾至同游洞庭。诗中“南湖秋水夜无烟”以白描勾勒出洞庭秋夜的澄澈,月色溶于水,清辉满湖,为全诗铺陈出空灵的底色。“耐可乘流直上天”笔锋陡转,借“飞天”意象暗喻仕途受挫后的无奈,却又以“且就洞庭赊月色”的奇想收束——将月色拟作可赊之物,洞庭湖俨然慷慨的主人,而“买酒白云边”更将酒家遥置于水天相接处,既呼应前句“上天”之思,又以饮酒之乐消解现实的苦闷。全诗虚实相生,将贬谪的失意化作超逸的诗意,尽显李白“谪仙”的豁达与浪漫。

【06】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唐代〕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他初出蜀地、漫游江南时。诗中以“风吹柳花满店香”起笔,柳絮轻扬,酒香氤氲,勾勒出金陵酒肆的春日氛围。吴姬捧出新酿美酒劝客品尝,既显江南风物的温婉,又暗含送别的殷勤。后两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将离情推向高潮——友人执杯相送,自己举杯欲别,一饮而尽的酒中,是难舍的深情。末句以东流水喻别意,反问“谁短长”,既显豁达,又透出绵长愁绪。全诗以酒为媒,将江南的柔美与游子的豪情融为一体,尽显李白“诗成泣鬼神”的浪漫本色。

【07】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此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年),他遭谗离京、仕途受挫之际。诗开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奢华酒宴反衬内心苦闷——酒食再贵重,也难以下咽,“停杯投箸”的细节,将失意者的彷徨刻画入骨。随后“欲渡黄河”“将登太行”的比喻,暗喻理想受阻;“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则借姜尚、伊尹典故,透出对机遇的渴望。末句“长风破浪会有时”陡然振起,以豪迈之语冲破迷茫,既是对现实的抗争,更是对未来的信念。全诗以酒起兴,由悲转壮,尽显李白“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与坚韧。

【08】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题下自注,为李白应友人之请而作。诗开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借停杯举酒的动作,将醉眼望月的痴态与对宇宙永恒的叩问融为一体。月“人攀不可得”却“与人相随”,暗含人生求索的悖论;白兔捣药、嫦娥孤栖的典故,则以神话的孤寂映照人间怅惘。末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以月为镜,照见时空的浩渺,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祈愿,更将瞬间的欢愉升华为永恒的诗意。全诗以酒为引,在醉眼朦胧中,完成对生命与宇宙的浪漫沉思。

【09】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他寄寓宣城时与族叔李云(校书郎)饯别。诗开篇“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直抒胸臆,以时间之流逝与现实之烦忧为底色,却在“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壮阔中,以酣饮高楼化解块垒。他赞李云文章有建安风骨,自比谢朓的清新,两人“俱怀逸兴壮思飞”的豪情,在“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想象中达到高潮。然而“抽刀断水”“举杯消愁”的比喻,又陡然泄露出内心的苦闷。末句“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宣言,既是对现实的超脱,也是盛唐文人以诗酒自救的典型姿态,尽显李白式的浪漫与苍凉。

【10】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诗以黄河奔流、高堂白发起兴,借时空的浩渺与生命的短暂,将饮酒的必要性推向极致。“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语,实则是仕途失意后的自我宽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暗藏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放,“五花马换美酒”的洒脱,皆以酒为媒介,将内心的孤傲与痛苦化作超脱的姿态。末句“同销万古愁”的呐喊,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盛唐文人普遍精神困境的集体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