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上海文艺舞台创作巡礼 | 烽火映初心 弦歌敬山河

发布时间:2025-09-03 11:15:07  浏览量:1

时光回溯八十载,卢沟晓月仍映山河壮怀;岁月流转千重浪,浦江潮声再奏英雄乐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集结舞台艺术精粹,推出一批浸润着历史温度与精神力量的文艺作品,以歌以剧、以弹以戏,重温烽火岁月里的赤子丹心。

从《无尽的思念》《集结号》《写你》等音乐中流淌的绵长缅怀,到话剧《诺曼底公寓》《点翠》勾勒的时代群像;从评弹《烽火书魂》、京剧《良方》里的家国大义,到沪剧《芦荡火种》再现的抗战风云,多元艺术形式交织成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这些作品扎根史料沃土,捕捉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瞬间,让80年前的呐喊与坚守、牺牲与希望,在旋律与台词中重获新生,引导观众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续写荣光。

时空对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我父亲吕惠生牺牲80周年,我想把这部作品献给我的父亲,也献给千百万烈士。”94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动情地说。他耗时数月构思完成了管弦乐《无尽的思念》,作品以烈士后代的视角展开,描绘对先烈的缅怀与敬仰。今年4月3日晚,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深情首演了这部新作。

《无尽的思念》时长15分钟,以伤痛的思念开篇,随着音乐发展出现了梦境般美好的回忆,又有对残酷现实的抗争,最终以先烈精神的永恒与安息作结。“这不是一个构思宏大的作品,没有什么高超技巧,只有淳朴的感情。”吕其明说,“我把烈士们的梦幻写进了音符里,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有着对孩童时期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吕老在作品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写完之后试演,试演之后修改,再到音乐会前的排练和走台,一直在精雕细琢。”上海爱乐乐团团长高山峰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向听众传递每段乐曲中的深意,吕其明特别为《无尽的思念》撰写字幕,与音乐演奏同步呈现。“这件作品后续将继续打磨,期待更多观众到现场聆听。”

穿越时空奏响英雄赞歌,让观众在豪迈雄壮的旋律中感知历史。8月16日,《集结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上海轻音乐团创作的歌曲《战鼓》《集结号》首次亮相,带领现场观众回到烽火岁月。“《集结号》既是血脉中燃烧的钢铁誓言,也是中华民族发出的不屈呐喊。”上海轻音乐团党总支书记、团长董德平说。

以清澈的歌声为笔墨,00后青年书写着历史回忆与青春敬意。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青年歌手马嘉祺演唱的致敬英烈主题曲《写你》近日发布。歌曲上线后,迅速登顶QQ音乐飙升榜、热歌榜、新歌榜等榜单。《写你》MV于8月27日上线,将年轻群体对英烈故事的共情推向高潮。画面中,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英雄身影、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平凡工作者、挥汗于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互相呼应着,过去与现在的青年形象跨越时空重叠。“勇敢去追吧,追寻你高山的模样;勇敢去梦吧,拼一场去回敬时光。”清澈的歌声叩响了历史之门,代代接力传承红色精神。

血脉传承

“过去逢8月是院团的夏训日,现在更是热火朝天的大干日。”周末深夜,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忙完了一整天的紧张排演,才与记者通上了电话。“这些天,演员们冒着高温酷暑精心排练《烽火书魂》,同时还要备战《千里江山图》的‘文华奖’剧目参评,大部分演员横跨了两个剧目。”

中篇评弹《烽火书魂》将于9月13至14日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以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在上海抢救并保护嘉业堂珍贵藏书的事迹为主线,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文化担当。“对于评弹来说,文本是第一位的。为了以精准到位的语言塑造人物,演员斟酌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高博文介绍说,《烽火书魂》在唱词上力求突破原有格律和样式,部分选用新诗的排列句式和修辞手法,使唱词更具感染力和时代感。舞台呈现上,剧组将桌椅重新做了复古设计,更符合爱国志士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还特邀专家设计了不同于一般长衫的戏服款式,让说书先生和书中人物的形象更加贴合。

酷暑中,京剧小戏《良方》亦在加紧创作,该剧计划11月首演。作品根据抗战时期爱国医者的素材创作,他们怀着医者仁心与大义,凭借高超医术与坚定信念,与侵略者展开周旋,为前线奋勇杀敌的战士、后方饱受苦难的百姓带来生的希望。“这台新剧虽然只有约30分钟,但小戏亦有大情怀、大格局。‘良方’是指医术传承,更是救国图存的道路追寻。”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冯钢透露,《良方》的故事发生于1938年初的“孤岛”上海,中医名家蔡长徳与徒弟冯石头围绕“祖传秘方”发生了争执。“一老一少关于‘医国理念’的碰撞,也是师徒之间的医道精神传承。抗日既有前方的拼搏战士,还有守护每一个同胞性命的医人。”

原创新作进入紧锣密鼓的创作进行时,经典大戏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荣光。上海沪剧院的“传家宝”《芦荡火种》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将于10月15日、16日登上中央歌剧院剧场,为首都观众献上跨越时代的红色艺术盛宴。

“以预演磨利刃,为京演蓄势能。我们全面启动了复排排练工作,演职人员正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雕琢每一段表演。在赴京展演之前,《芦荡火种》将先行于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合成演出。”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李茹告诉记者,此次《芦荡火种》将献上两个版本——“明星版”由程臻、钱思剑、金玉明、凌月刚、李建华等领衔主演;“传承版”则由洪豆豆、钱莹、施佳杰、韩朝群、吴暕波、李秉儒、刘敏杰、赵雅婧等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展现红色基因的青春传承。

时代注脚

如果说文学是上海最细腻的注脚,那么建筑就是百年上海难以磨灭的见证者,而话剧更是传承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和致敬。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诺曼底公寓》以诺曼底公寓(现武康大楼)为背景,展现抗战时期一段战火纷飞年代的往事,构筑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该剧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悬疑剧场品牌“深渊剧场”的第4部作品,将作为2025年末的跨年大戏推出。

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年,见证了上海从繁华到低谷,再到如今的复兴。来自全世界的游客,纷纷到这座百年大楼下打卡留念。年轻人在此追逐梦想,创作者则捕捉时代切片。“诺曼底公寓未曾有过主人,每个人都是过客。”作家高渊在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中写道。导演何念,携手编剧石文婷、舞美设计胡艳君、作曲杨帆等将打造充满悬疑与激情的故事世界,致敬为信仰和理想、为和平和幸福付出生命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栋象征着身份与命运的百年大楼。在独特空间中构建叙事策略,《诺曼底公寓》将建筑、历史与人性交织成一部上海抗战史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说。

以上海为起点,另一部新作《点翠》勾勒出抗战时期戏剧工作者西行延安的曲折道路。黄昌勇编剧,王延松导演,傅希如、果菁主演的话剧《点翠》将于11月6日至9日亮相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剧中,上海某大学戏剧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改为抗敌演剧队,踏上曲折西行之路,途经镇江、武汉、西安等地,奔向梦想的延安,在动荡时代的抉择之间展现其家国使命和文化担当。该剧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目前在剧本修改完善阶段,9月7日将围读剧本,9月17日开启排练。

硝烟弥漫处,艺术如何生存?国难当头时,个人如何抉择?尾声,一顶点翠头面、一本泛黄的《西行漫记》、一册战犯回忆录,徐徐揭开当年西行背后的惊人真相和涌动的暗流。“点翠头面承载了千年文脉,见证着烽火硝烟。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也被这群热血青年的西行故事深深打动着。”制作人张楠告诉记者,该剧把点翠头面作为核心的文化符号,赋予其厚重历史感与时代生命力,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韧性。“我们将在戏剧舞台再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激发当代青年对于民族精神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