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域教育:杨金花50载坚守,让“飞针”闪耀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08 09:27:51  浏览量:1

“中医之道,博大精深,传承不息,方能济世救人。”这句出自国医大师之口的箴言,恰如杨金花老师一生的写照。她,一位年逾古稀却仍活跃在中医传承一线的老党员,用5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杨氏飞针”这一非遗绝技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书写了一段中医复兴的传奇。

故事始于2008年,当北京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消息传来,杨金花老师第一时间与机构签订协议,决心为中医针灸的发展贡献力量。次年,她作为中国针灸代表,带着她的“杨氏飞针”走进了旧金山的中医学术交流会议。在那场汇聚了全球中医精英的盛会上,杨金花老师以一袭传统发髻,成为了全场焦点。

“现在,我要为这位腰痛十年的患者调理。”随着翻译的话音落下,只见杨金花老师手法娴熟,银针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患者后背,瞬间,原本只能弯腰站立的患者挺直了腰板,自如地前后左右活动,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纽约时报》的记者后来报道:“那一刻,东方的神秘医术征服了整个西方医学界。”

此后六年,杨金花老师的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杨氏飞针”以其不破皮、不出血、简单好学且安全性高的特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她深知,中医发祥于中华沃土,其理论体系与发展方向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因此,她更加坚定了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杨氏飞针”的决心。

“中医治病,重在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杨金花老师常说,“飞针在皮络入穴,通过皮肤表层刺激穴位,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达到调理目的。”她认为,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人体的病症,“杨氏飞针”更具有传播的价值。

尽管“杨氏飞针”承载着几代人、150余年的智慧结晶,但在医书上却鲜有记载。为了将这一医术更好地传播与传承,杨金花老师分类编写了《金掌脉法乾坤针灸中医疗法》《杨氏乾坤飞针疗法》等多部书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然而,比著书立说更让她牵挂的,是那些特殊的学生。二十年来,她自掏腰包,为三万余名残疾学员提供学习机会,每人还给予一万元的创业基金。这份善举,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未动摇。

在杨金花老师的学生中,有一位特别的“文盲”弟子——王阿姨。她因多年头痛史而求医无门,直到遇到了杨金花老师。仅飞针两次,头痛便彻底消除。康复后的王阿姨渴望学习这种能救命的医术,却又担忧自己年龄大、不识字。杨金花老师却告诉她:“只要你想学,年龄、职业、是否识字,都不是问题。”

从此,王阿姨成了杨金花老师的“跟屁虫”,每天从早到晚都跟在她身后学习。虽然不识字,但王阿姨凭借着听杨金花老师口传心授、看她的临床操作,花费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却也乐此不疲。一年多后,王阿姨在威海开起了诊所,用“杨氏飞针”治好了无数病症,甚至引得当地退休的卫生局局长也前来拜师学艺。

“中医是可以为之奋斗一生、学习一生的事业。”杨金花老师常说。对于自己的学员,她要求严格,要想毕业,都必须在她身上飞针,亲自检验飞针穴位是否精准、力道是否合适、手法是否准确。这样的“傻事”,她一干又是二十多年。

如今,杨金花老师已将手中的接力棒传承到了第五代(女儿)、第六代(外孙女)手中。女儿王倩莹作为山东省劳模、人大常委、优秀女企业家,依然坚持传承“杨氏飞针”;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外孙女赵梓琪,也如当年的杨金花老师一样,接过了第六根接力棒,走上了传承之路。

2024年,杨金花老师传承中医的决心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退休不退职”的精神,让“杨氏飞针”这一非遗绝技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