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剪纸撕纸艺术:指间生花舞翩跹
发布时间:2025-09-09 07:15:55 浏览量:1
武四新剪纸作品展示
武四新撕纸作品《五福贺喜》
初秋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暖地洒在屋内的工作台上。武四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从容安坐,指尖轻抚红纸。当他缓缓戴上眼罩,双手却仿佛自有明眸指引。拈纸、捻转、搓揉、撕拉……手指在纸间行云流水般游走,沙沙声轻响,如春蚕食叶,似细雨拂窗。不过三两分钟,他展开掌心,一幅栩栩如生的双喜字跃然眼前。毛糙的撕口勾勒出朴拙的线条,整个图案气韵流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这一手“以手代刀、以撕代剪”的绝技,便是被誉为“无剪之艺”的武氏撕纸。心手合一,纸随念动,蒙眼亦能生万象,说的正是这门功夫。2017年,古交市的武氏剪纸撕纸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巧手生万象
走进武四新的工作室,仿佛步入一个纸张幻化的艺术世界。目光所及,剪纸与撕纸作品琳琅满目,灵动的花鸟、传神的人物、寓意吉祥的图案,静静地诉说着民间最美好的祝愿。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件立体撕纸作品。轻轻展开,3只小鸟各据60度角,双翅舒展,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纸上的生命呼之欲出……
武四新,武氏剪纸撕纸艺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匠名师。年逾七旬的他,清瘦温和,神采奕奕。一提剪纸,他便如数家珍、笑语盈盈。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古交的乡村,那时剪纸是农闲时最美的消遣,也是邻里之间技艺的较量。他仍清晰记得,外婆与母亲如何将一张普通红纸,剪成繁花似锦、鸟兽成趣,贴于窗上,喜庆顿生。每逢年节,左邻右舍常请他的家人剪窗花。那一抹窗上的红,不仅点亮了岁月,也悄悄推开武四新走向剪纸艺术的大门。
自学习剪纸之后,武四新的艺术天分如泉涌般迸发。从小学起,他便成了班里板报、墙报的“总设计师”,从构思到绘制,甚至剪出五角星、红花作为装饰,皆一手包办。每一次完成后,总引来师生赞叹。此后无论上大学、担任体育教练,还是进入文化部门工作,纸艺始终如友相伴,不曾远离。
翻阅他的作品集,更可见匠心独运。“阴阳剪纸”技法之下,花卉、动物一气成双,一次创作得出阴阳两幅作品,相映成趣。其用材也不拘一格,除传统红纸外,更拓展至易拉罐皮、铜片等金属材质。武四新不断推陈出新,将这一抹民间艺术的绯红,演绎得淋漓尽致。
匠心扬四海
在武四新的工作室中,一幅名为《五福贺喜》的撕纸作品挂于墙上,长宽约50厘米,形制端庄、意蕴绵长。作品内圈,5枚如意纹婉转相连,以圆形、柳叶形、心形等镂空巧妙组合;中圈5只双喜字轻盈托举,每字上方皆缀有镂空一叶,似有生机浮动;外圈五蝠展翅,祥瑞环绕,尤其蝙蝠尾部连结处仅二三毫米,纤细如丝却不断不裂,线条灵动、刀意全无,全凭手撕而成,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该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荣誉——“山花奖”。
武四新这样阐释两种艺术的区别:“剪纸以剪刀或刻刀为媒,可精雕细琢,边缘光滑、工整细腻;而撕纸不假利器,全凭手指撕裂成形,因而气象古拙、意态豪放,往往流露出天趣自然之韵。”然而,他从剪纸走向撕纸,却源于一次美丽的意外。2000年,北京举办第十届国际独轮车大会,武四新身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在与外宾交流时,对方闻其擅剪,便邀其即兴展示。手边无剪无刀,他灵机一动,取餐桌上餐巾纸为材,指尖翻飞间,一件栩栩如生的撕纸作品顷刻而成,满座皆惊、掌声不绝。自那时起,他便与撕纸结下不解之缘。
更令他自豪的是,剪纸撕纸艺术走出了国门。武四新多次随中国民间艺术团出访,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国开展文化交流。2018年,他随团出访非洲,在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现场展示了“蒙眼撕纸”绝技。双眼遮蔽,民歌轻扬,指尖却在红纸间自如流转。曲终纸展,一件浑然天成的作品惊耀全场,引来赞誉如潮。
焕彩续华章
红毯铺地,乐声悠扬。十多位模特身着独特剪纸华服,步履轻盈,宛若从画中走来。衣袂翻飞间,龙凤图案盘桓于披风之上,寓意祥瑞;云肩中央,牡丹盛放,尽显雍容华贵,中国红的炽烈与青瓷蓝的清雅,在剪纸的艺术语言中交织共鸣。这是今年5月1日,古交市市民广场“庆‘五一’武四新师徒剪纸时装艺术展演”上的动人一幕。
“剪纸艺术不能只局限于纸上,还要‘穿’在身上,走进生活。”武四新如是说。每一件演出服装从图样设计至最终完成,皆由他与学员反复推敲,既要保留剪纸镂空透叠、意象玲珑的精髓,亦需契合华服典雅飘逸的形制。他希望通过时装这一流动的载体,让传统之美翩然走入现代人的视野。
不过,纸艺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精。武四新说,无稿剪纸已经很难,撕纸更是要求“胸有成竹,落手无悔”。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将剪纸与折纸相结合,独创出立体剪纸技法,继而创新出“一刀剪、立体剪”,被人们誉为“世界一奇”。
然而,最让他牵挂的还是技艺的传承。“艺术不是敝帚自珍,只有大家都学会了,才有恒久的生命力。”武四新说。他在古交老年大学开设剪纸撕纸课程,让老人们在笔墨纸砚之外找到了新的乐趣;在古交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办公益课堂,向社会各界人士传授剪纸撕纸技艺;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布太原市35所学校,挂牌4所传习基地……从社区到学校,从传统到创新,他正一步步将剪纸撕纸艺术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守望。”武四新说。如今,他最欣慰的是看到年轻人对这门老手艺产生兴趣。他的工作室里经常有中小学生来参观学习,孩子们看着红纸在手中变成各种图案,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让他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
夕阳西下,武四新又坐回工作台前。红纸在他手中翻转、折叠、撕拉,渐渐呈现出生动的形态。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只有手与纸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太原晚报 记者 刘志刚 文/摄
记忆档案
武氏剪纸撕纸艺术于2017年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撕纸技艺以手代剪、以撕代刻,不借助刀具,全凭手指捻、撕、拉、扯而成形,呈现出古朴豪放、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武氏剪纸撕纸艺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武四新,创新发展出“阴阳剪纸”“立体撕纸”等技法,作品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多次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武氏剪纸撕纸艺术强调心手合一,兼具技艺性与观赏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