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疼痛:与筋膜炎共舞的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5-09-09 13:50:35 浏览量:1
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健康与疾病始终如影随形。每一次关于疼痛与疗愈的记录,都成为人性、希望、坚韧与爱的深刻展现。而放眼未来,我们预见的不只是医疗技术的惊人飞跃,更是对病患愈发深切地理解与尊重。医学的终极使命,不是对抗自然,而是在敬畏中寻求精妙干预,在理解中维护动态平衡,与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共舞。本文为《身体周刊》读者投稿的患者故事,“愈见你”,感受生活的点滴。
半夜被一阵刺痛惊醒的时候,雪梨看了眼手机,屏幕上时间显示3:43。这本来应该是人体深度睡眠的时间,但对她而言,夜晚已经结束了。按照以往经验,她将一直辗转反侧,直到天亮。
确诊“腰背肌筋膜炎”是在雪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那段时间她晨起时背部僵硬,“铁板一块”,白天坐立难安,晚上又难以入眠。起初以为是腰肌劳损,但在三甲医院诊断后,医生给出了一个更为陌生的名词。
所谓腰背肌筋膜炎,指的是腰背部筋膜及肌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多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弥漫性钝痛,常常伴随着皮肤麻木、肌肉痉挛与运动障碍。
筋膜炎其实并不罕见,但一般高发于中老年体力劳动者群体,而雪梨确诊时,刚满19岁。
筋膜炎的低龄化:问题出在哪里?
雪梨认为自身筋膜炎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业繁重、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
雪梨成长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当地教育内卷严重,从高中开始,雪梨每天早上六点半上学,一直坐到晚上十点钟放学回家,其中只有几个课间可以出去活动,而且雪梨平常不注重坐姿,尤其喜欢跷二郎腿。“高考结束的时候,我的颈椎、腰椎其实都已经不太好了。”雪梨自述道。
进入大学后,情况有所改变。然而,相对减轻的学业压力和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并没有让雪梨的日常锻炼增加。“大一的时候,我每天都有几个小时躺在床上玩手机,”雪梨承认,由于中学时代没有电子产品自由,也没有培养相应的自制力,初入大学时自己手机成瘾严重,长时间的低头玩手机让肩颈肌肉越来越僵硬。
而在运动方面,除了每周一节的体育课,雪梨很少主动去参与锻炼。“个人比较懒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我偏瘦弱,从小体育就不太好,对于运动有畏难情绪,比起去操场跑步,我更愿意宅在宿舍里。”大幅增加的电子产品使用和同样停滞的运动锻炼,让大学期间的雪梨身体素质比起高中又有下滑。
但在雪梨看来,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同龄人间也非常普遍,自己之所以中招另有一些偶然的契机。比如在大一下学期的一节体育课上,雪梨热身压腿时不慎拉伤了腰,但并没有重视,直到诱发了更为严重的筋膜炎。
而病情恶化的节点则发生在大二上学期,当时,雪梨所在的城市疫情一度十分严重。“我们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都被封在宿舍里。学校组织得很好,每天给我们送饭,上门检测核酸,但对我个人而言,本来就少的运动量这下更少了,”雪梨坦言,“在当时那种整体比较压抑的氛围下,我们也没有心情去探索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虽然在宿舍也可以跳绳或者做瑜伽之类的,但事实上我和我的室友们只是默契地一直在刷着手机。”
雪梨认为,此次封宿前自己的筋膜炎尚属于轻度,通过一段时间集中的推拿治疗可以明显缓解,而在解封后,她发现自己的炎症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和睡眠的地步。只要坐的时间一长,她就无法忍受背部的剧痛,不得不经常在图书馆站着看书、写论文。此外,筋膜炎的痛感到了晚上会更明显,直接导致她无法入睡,即使入睡了也是浅度睡眠,极容易惊醒。“我记得我有几个晚上通宵没有睡着,那种感觉真的,太可怕了。”
病急乱投医:我还能做点什么?
雪梨目前大四,距离大一暑期的确诊已经过去了三年,而在这三年间,她将常见的筋膜炎治疗方法,几乎都尝试了一遍。
首先是药物治疗。“我去的每一家医院医生给我开的药都是一样的,”雪梨有点哭笑不得,“一个是塞来昔布胶囊,有止痛和肌肉松解的作用,另一个是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一种冰冰凉凉的镇痛的膏药。”雪梨表示,这些药物确实可以部分解决睡眠问题,但总有一种“饮鸩止渴”的感觉。比如塞来昔布胶囊吃多了之后可能对胃和心脏都有副作用,而那个凝胶贴膏只能在夏天使用,冬天有另外一种可以发热的膏药,但会导致皮肤长期处于低温烫伤状态。雪梨明白,目前医学界尚未研发出高效的筋膜炎治疗方案,目前自己使用的药物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相比西药治标不治本的倾向,雪梨的父母更崇尚中医的系统调理,认为筋膜炎和湿气重有关,为雪梨抓了好几次中药。“但中药喝起来很麻烦。首先我要有一台冰箱来保存它们,每次喝之前还得烧水加热,我平常住在学校集体宿舍,不是很具备这些条件。”同时雪梨表示,中药味苦,见效又慢,如果没有人督促,她喝了一阵后无法坚持下去。
在保守药物治疗碰壁之后,雪梨尝试过更为激进的治疗方法,比如冲击波、针灸、拔罐、按摩理疗等等。“单次来看这些物理治疗是有显著效果的,可能我当天按了一个小时后,当晚就跟没事人一样。但一般第二天就又复发了,必须长期进行,”雪梨补充道,“医院里按摩基本都是男医生操作,有点不太方便;所以我会选择一些美容机构找女技师按摩,但那种都很贵。”雪梨认为自己是脱产状态的学生,两百人民币左右一次的按摩对她而言属实有点超出能力范围了。
而在大四最后一个寒假,雪梨终于决定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做手术。“我是专门跑到上海去找名医主刀的,属于微创手术,全程可能一个小时不到,局部上了麻药后,在背部用一些仪器进行肌肉松解。”手术之前,雪梨背部右侧有一块肌肉明显硬化和凸出,手术结束后明显消退了,“虽然背部摸上去正常了,但痛感还是有的,说实话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手术结果的不尽如人意让雪梨沮丧了一段时间,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打算回归问题的原点,增强体育锻炼。现在,她每天坚持打一套八段锦,每周上两堂爵士舞课,夏天游泳,冬天打羽毛球。“虽然见效也慢,但总归是在好转。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规律地锻炼过,感觉就是在补偿前二十年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漫长的心理战:明天会更好吗?
而对雪梨而言,比身体上直接的疼痛更难忍受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像雪梨这样普通家庭出身的二十来岁的大学生,本身就面临着严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如今,这些都并非雪梨考虑的重点。“我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健康焦虑。我会觉得这种天然的debuff让自己很难和健康的同龄人一起去PK。”雪梨表示,自己本身是一个乐观的人,一向心态良好,唯独生理性的疼痛很难调节。“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这件事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我没有办法在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的情况下去应对白天的挑战。而且我也没有办法和朋友玩剧本杀或者打麻将这种需要久坐的游戏。我的学习和社交生活都被影响了。”
雪梨承认,尽管自己目前为止没有去精神科检查过,但她怀疑筋膜炎已经导致了她一定程度的抑郁,“有时候我凌晨躺在床上,睁着眼睛,背部像火烧一样疼,我真的觉得活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很担心我未来的人生都要在这种状态下度过。”
雪梨的痛苦还来自于周围没有人可以倾诉。“我身边的同龄人中也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但和我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我没法和他们交流这个事情。我也不会跟家里人讲太多,怕他们担心。”雪梨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独立、要强的人,她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弱点。上爵士舞课时,雪梨的其他动作都完成得很好,只有涉及耸肩、wave等背部动作时感到困难,“老师觉得很奇怪,我不好意思解释自己年纪轻轻就这痛那痛,觉得有点羞耻。”
但同时雪梨也发现,“身为年轻人”这件事某种程度上让她的痛苦受到了忽视。雪梨回忆一次就医的经历,医生因为她才二十岁,坚称她没什么大问题,随便开药把她打发了。“我当时觉得如果我四五十岁,还有一些别的并发症,或许他就会看病看得仔细一点,但他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我是来捣乱的。”
除此之外,雪梨在大学生体测免测认定上也遇到了阻碍。“好像大家都觉得筋膜炎不是什么大病,不会影响体测。”但雪梨自己知道,原本仰卧起坐和五十米短跑是她擅长的项目,但确诊筋膜炎之后,任何大幅度运动都会扯痛肌肉,以上两个项目几乎完全不能做了。雪梨有点不能理解:“像高血压、心脏病这种参与体测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理应免测,但像我这种慢性疼痛,如果强行剧烈运动会加重病情,为什么得不到重视呢?”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口,雪梨却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社群。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过筋膜炎后,大数据经常给她推送相关的帖子。“评论区有很多人在抱团取暖,让我发现得筋膜炎的人其实并不少,只是大家线下都不说。里面也有像我一样还是学生的,有的甚至年纪比我还小。”网友积极讨论治疗方法的热情,以及一些成功痊愈案例的分享,增强了雪梨的信心,也让她觉得自己并非异类。
现在,雪梨逐渐接受了筋膜炎是一种慢性病,就像形成过程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像肿瘤,你直接切掉它就没事了。它是一整个背部的问题,你没法给自己换一个背。”雪梨目前的方案是平日积极锻炼,在重大活动前夜使用西药止痛,实现一种生活和治疗的平衡自洽。
“我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大概两三年的时间被鼻炎困扰,也是用尽了各种办法。后来有一次,不知道滴了个什么药水,一下子就好了。”雪梨仍然寄希望于未来医学发展可以推出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她也期待社会可以给予数量庞大但常常处于隐身状态的筋膜炎患者更多关怀。
雪梨只有22岁,她相信未来有一天,她可以在不借助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一觉睡到天亮。
专家点评:
张燕鹏 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腰腿痛分中心负责人
我国腰背肌筋膜炎发病率已突破8%,其中20-30岁患者占比从十年前的不足5%攀升至18%。长期伏案、电子设备依赖、缺乏运动正在严重影响着青年人的脊柱生态。
筋膜类似于橘子瓣外面那层白色的膜以及类似五花肉里那些白色的网状结构。它具有支撑人体、力量传导、运输营养、感知信息、免疫调节等等功能,当它变得紧张、粘连、失去弹性时,就会导致僵硬、活动受限和各种疼痛。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的筋膜及肌肉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大部分是因为肌肉慢性劳损、受凉等导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炎性渗出或纤维性变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弥漫性钝痛、酸胀痛,尤其以两侧腰背肌和髂嵴上方最为明显,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或僵硬。腰背肌筋膜炎有个典型的三联征:晨僵(晨起腰背部板结感甚至难以活动)、静息痛(尤其夜间疼痛加重)、运动触发痛(弯腰触地时疼痛加重)。
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一般主张阶梯化治疗。
1.基础治疗: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者肌松药物;日常做好姿势管理:需要久坐的话,记得每30分钟更换姿势;运动疗法:桥式运动、平板支撑、猫驼式伸展等。
2.进阶疗法:冲击波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等。
3.终极手段:超声引导下筋膜松解术;功能性矫形支具等。
雪梨的治疗日记里写着:“这场与疼痛的马拉松教会我,真正的治愈始于对身体的敬畏。”当我们用科学武装认知,用系统思维构建防护体系,就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守护脊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