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来论|五华“县超”,无招亦有招
发布时间:2025-09-18 04:07:00 浏览量:1
9月14日下午,五华“县超”经过6轮48场酣战255个进球,小组赛顺利收官,正式决出八强队伍。
这对于主办方五华来说,在同时承办十五运会U16男足赛双线作战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对于球员和队伍来说,经历了多场次的磨合,打法越来越纯熟,配合越来越默契,即使被淘汰出局的队伍,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正如“站在球场上你就已经赢了”所言,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种向前的自信;对于平均每轮2.2万人次观战的群众来说,“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
早在五华“县超”筹备阶段,一篇就曾为这项赛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能否顺利进行,打上了一个问号。
凡是熟悉五华足球发展历史的人都非常清楚,五华“县超”的前身是举办了21届的“球王杯”春节足球赛,21年来没有翻起多大的浪花,走出五华的人都基本上听不到“球王杯”的丁点信息。在当前经济下行、梅州客家队征战中超保级压力重的环境下,五华“县超”能翻起更大的浪花吗?
放眼全国,贵州村超、苏超、赣超、湘超、汉超、渝超等系列足球赛事,如火如荼进行,热度持续攀升,赛制和氛围营造花样百出,而且都是举全省、全市之力而为之。五华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能有新的招数吗?
摆在眼前的现实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这是唯一的答案吗?
显然不是,这是多选题。随着小组赛结束,答案也和八支突围的队伍一样,公之于众。
我们有百万之众,人民群众凝聚了最强大的力量。足球运动在五华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五华“县超”的魂和根。每个周末的每一场比赛,我们都能看到全民自媒体现场直播,看到耄耋老者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也要挤进人墙一探究竟,看到敲锣打鼓摇旗呐喊的慷慨激昂。
这其中不乏“只要县超每年举办,我就每年捐款10万元”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亦有建设者们排除千辛万难“一个月建设一个新球场”,见证从无到有的全力以赴;还有从2003年第一届“球王杯”开打以来20多年不间断开启东莞五华双城奔赴的40岁老将吴家州的无限热爱;更有舞狮舞龙、锣鼓、武术、竹马舞等非遗传承走进球场,以及广场舞、书画艺术等载歌载舞的精彩呈现。
这一个个“10万”、新球场和无数个非遗、“吴家州”们,是五华举全县之力办好“县超”的无限可能,更是五华足球根植于广大群众、根植于广大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五华“县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一直未变。
我们有善学之道,他山之石指明了最便捷的路径。150年前,现代足球传入中国,五华的老百姓就是第一批“学生”。150年后的今天,当各类足球赛事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渴望的眼神再也收不住内心的狂热,要学和善学的基因再次被唤醒,我们要再做一回“学生”。
如何做好一名“学生”?我们也深感压力,不奢求超越“老师”,不敢随便模仿,更不敢脱离实际照搬照抄作业,更怕考试不及格无颜见江东父老。我们集百万之众智慧,细数家底,反复推敲论证,生怕一步错步步错;我们挑灯夜行,绞尽脑汁,不断复盘总结场上场下福祸得失;我们对标老师教案,举一反三,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也尝试打破常规束缚放飞自我,努力做完每一道必答题,做对每一道送分题,拿下每一道加分题。
小组赛顺利收官,也到了提交作业的时间。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17日上午9时,累计发布相关视频、推文、稿件1.38万条(篇),互动量18.08万,开展赛事直播135场次,总曝光人数达406.7万人次,网络影响力值达6439.37万;“#五华县超、#球王争霸谁主沉浮”双话题总播放量超过2500万+,赛事现场观战总人数超13.2万人,平均每一轮现场涌入观众约2.2万人;配套设置农副产品销售摊位328个,累计消费金额达93.93万元,网络直播带货销售额33.3万元。
这个成绩也许勉强及格,但我们深知,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更多的未知和挑战。我们秉持“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只为那些期待眼神”的初心,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超越期待。
撰文 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