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短短20个字,感动世人1200年
发布时间:2025-09-22 21:50:51 浏览量:1
斯人若彩虹,遇见方知有。
那一年,王维二十一岁,以状元登进士第,成为李唐开元中期,最炙手可热的诗人,王侯公卿争相与之交往。正如他在《少年行四首》中所写: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其一)
随后曲江宴上,王维独奏琵琶,一曲惊鸿,连圣人都为之侧目,问曰:“台下箫韶者何人?”
内侍官略有谄媚地回禀,“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正是今年的状元郎,河东王维。”
玄宗听后大悦,当即敕书,授王维为太乐丞,掌管宫廷礼乐、舞蹈教习。
不久,王维又大婚,洞房花烛,可谓喜事连连。妻子系出名门,为“博陵崔氏”,与王维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虽史书未有明确记载,但推断王维与妻子应该早就相识,或为青梅竹马。因王维的母亲亦出博陵崔氏,唐世代姻亲早有先例,尤其崔兴宗与王维素来有交。崔兴宗乃王维内弟,王维曾为其画像,并有诗《崔兴宗写真咏》: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从这首诗中便可知,王维与崔兴宗少年时便常在一起,关系十分好。后来送别崔兴宗时,王维亦曾作: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然而世事无常,白云苍狗,就在王维意气风发时,突遭横祸,从云端跌入低谷。
太乐丞任数月后,宫里来人传话,说圣人要宴饮后宫,想看“五方狮子舞”,命王维提前准备好。五方狮子舞中有“黄狮子舞”,乃天子御用,然属下伶人彩排时,竟私舞黄狮子,因此王维遭到弹劾,一纸诏令,将其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从正当红的状元郎,到下州军需仓库管理员,人生瞬息万变。因此,王维在赴任时作《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在诗中,王维有替自己辩白,这件事说起来诡异,既然要排练,自然是要舞黄狮子,如若不可练,便成了悖论。归根结底,还是王维太红,遭人妒忌,欲加之罪罢了。
此前,王维便与岐王李范交好,为府上常客,也正是因岐王将王维举荐给玉真公主,王维才在科举考试时,一举夺魁。
当初张说为相时,与姚崇不和,试图交好岐王,后被姚崇抓住把柄,向玄宗告发。玄宗大怒,将张说远谪岭南。
李唐经太宗“玄武门政变”后,大臣结交亲王已经成了禁忌,尤其岐王在王维被贬的前一年,因私藏前朝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留下的画卷,惹玄宗大怒,将与岐王亲近的驸马都尉裴虚己流放,坐罪者数人。
因此,王维成于岐王,实际上也败于岐王。
在济州,王维与妻子日子清苦,“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也正是在此间,王维开始参禅悟道,摒念修心,期间作《鱼山神女祠歌》,有“迎神”和“送神”两篇: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五年后,玄宗封禅泰山,恩赦谪官,王维得以和妻子离开济州,回故里探亲后,又与妻子搬至蓝田,打算至此不出,长隐林泉。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公元731年,王维的妻子不幸染病,久治未愈,后撒手人寰。王维悲痛欲绝,此后开始绝彩衣、餐素食,终日青灯古佛,并为妻子守墓两年。
十年前,他们结成眷侣,相依相偎,她煮茶,他抚琴;他诵书,她焚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十年后,两界相隔,阴阳不见,所以王维决定余生不再续娶。
他没有为妻子写过悼亡诗,但他却用这样的方式,履行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承诺,是至亲,也是至爱。
多年以后的某个秋夜,王维忆起前尘过往,写下了: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他的孤独,从不轻易对人说起,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开口,便是决堤的往事。何以解忧?唯山水与神佛间!
妻子过世三年后,王维得宰相张九龄举荐,重回朝堂,但始终是半官半隐。在张九龄罢相后,王维开始着手建设辋川别业,心心念念的都是隐于乡野。正如他在《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中所写:
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
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
可树欲静风不止,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避蜀,抛下一众官员。后长安为叛军所陷,王维被俘至洛阳,囚禁在菩提寺内。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
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忆起长安往事,再次弹起王维的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据载,李龟年复唱此诗时,满座凄然,闻者无不落泪,而这也是王维的伤心事。
许多年前,王维还没有登进士第,常与岐王李范一起品评风雅。时有江南学子入京,送给岐王一盒精美的红豆,并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传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从军时,她在豆树下相送。此后,女子便每日在树下等候丈夫归来,数年后,却等来了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女子泣泪成血,染红了一树豆子,故红豆又名“相思豆”。
王维听完这个故事后,当即吟出这首诗,岐王大为感动,便抓了一把红豆送给王维。随即,李龟年又为这首诗谱了曲,一时长安城人人传唱。
翌年登科后,王维将岐王所赠红豆用锦丝串了起来,送给妻子为定情信物,不久两人成婚,双宿双栖。遗憾的是,王维与妻子的缘分,只有短短十年。
值得一说的是,王维吟此诗时并没有作题,故有别称《江上赠李龟年》,实为误载,让人以为王维这首诗是写给李龟年的。后《全唐诗》录入此诗时,取题为《相思》,使其更符合创作背景。
诗虽短,只有二十个字,却感动世人1200多年。
在王维的一生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人,一个是发妻,陪他走完了上半程,另一个就是道友裴迪,陪他度过了下半场。因此王维在《赠裴迪》一诗中写: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公元757年,两京先后收复,王维重回朝堂,历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等官,后升至尚书右丞,但是这一年王维已经六十岁,故提出致仕,至此长隐终南山。
临终前,王维给所有亲友都写了道别信,并作《叹白发》一首: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也许那一刻,王维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但是这一次,他终于可以释怀了。很快,他们便会重逢,从此再无生离。
公元761年7月,王维在终南山安然离世,后世誉王维为“诗佛”,不仅仅是因为他大半生都在修禅悟道,更是因为他的诗,总是那样通透,充满了禅意,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