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步行街、小公园变身“国家舞台” 群星奖惠民演出下沉18城

发布时间:2025-09-24 11:24:42  浏览量:1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期间将进行第二十届群星奖的评选。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介绍,本届群星奖终评期间,将组织参评团队分为若干小分队深入重庆的九大城区和四川省的成都等8个城市,举办18场惠民演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六个门类均有约一半数量的作品和团队参演。

  本届群星奖惠民演出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重心下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民演出场所从传统剧场进一步向公共空间延伸,选择人流量大、贴近市民生活的步行街、文化广场、公园、景区等作为演出场地,降低了群众享受优质文化资源的门槛和成本。例如,重庆市大渡口区把舞台搭在步行街风雨台广场;江津区的惠民演出设在鼎山街道幸福广场,创新设置非遗主题集市,将观演体验延伸至文旅消费场景;四川省成都市把演出搬进塔子山公园;眉山市的演出场地设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把专业舞台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有效扩大文化惠民的实效性。

  二是融合地域特色,促进多彩民间文化交流交融。每场惠民演出既集中展示高水平的群星奖参评节目,同时也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让本地优秀民间文艺作品配套参演。例如,重庆市巴南区的惠民演出将国家级非遗“木洞山歌”与群星奖广场舞作品创新融合,同场演出;四川省绵阳市的惠民演出扎根绵阳本土特色,让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节目与群星奖音乐作品同步上演。这种“群星奖精品+地方特色”的节目构成,凸显了群众文艺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传承文化的底色。

  三是精准对接需求,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惠民演出着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服务城乡群众中播下文化普及的种子。重庆市渝北区将组织基层文化馆(站)骨干、文艺协会成员参与观摩学习,加强人才培养;北碚区惠民演出进入武警部队,有效丰富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川省德阳市把舞台搭在小学校园中,将惠民演出变为“美育课堂”。惠民演出不仅保障了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通过高水平演出的示范带动,激发基层群众文艺创作活力,实现“送文化”“种文化”的结合,推动群众文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