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潍坊昌乐以大舞台为基,小戏小剧绘就移风易俗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5 10:13:16  浏览量:1

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昌乐大舞台人人都能来”群众性文艺平台,创新依托“文化团体+基层阵地”模式,将文明新风“大主题”,转化为快板、三句半、微短剧等接地气的小戏小剧形式,让百姓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转变观念,推动移风易俗从“生硬说教”变为“润物无声”,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搭好“百姓舞台”:为移风易俗筑牢展演阵地

“搭好舞台,才能让群众唱主角。”昌乐县围绕移风易俗需求,精心构建“昌乐大舞台人人都能来”平台矩阵——县城设立1处主舞台,10个镇街设流动舞台,村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延伸“微舞台”,形成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展演网络。该平台年均承载展演活动千余场,既让更多村民从文艺“看客”变身“主演”,也为小戏小剧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使其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固定课堂”。

为保障小戏小剧持续传递移风易俗力量,昌乐县整合文艺志愿者、民间艺人、文化爱好者等群体,组建起百余支特色文艺队伍;通过“老带新”“强带弱”的“传帮带”机制,培育文艺骨干千余人。同时,建成涵盖戏曲、曲艺等领域的“昌乐县文艺人才库”,入库人才百余名,为小戏小剧的打磨与呈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创好“乡土剧目”:让移风易俗融入小戏小剧

昌乐县紧扣群众生活实际,将“反对大操大办”“孝老爱亲”“彩礼减负”“文明祭扫”等移风易俗核心理念,巧妙融入快板、三句半、微短剧等小戏小剧形式,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看得见的身边事,让文明新风自然走进百姓心里。

昌乐县红河镇的文艺志愿者,将移风易俗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词,“打竹板,响连天,移风易俗讲一讲;彩礼多,负担重,理性对待不攀比……”每逢集市和舞台演出,志愿者们打起清脆竹板,用直白乡音快速聚拢村民。这种形式摆脱了“标语化”“传单化”的生硬宣传,村民感慨:“快板词句句在理,听着舒服,也记得住。”

昌乐县文旅局组织文艺骨干创作的“移风易俗三句半”,特意融入昌乐方言设计台词。一句“新的时代新征程,移风易俗势必行,陈规陋习革除掉,树新风!”总能让移风易俗理念在无形之中深入人心,让“厚养薄葬尽孝心”“婚事新办减负担”的观念扎根乡村。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的“微短剧”更显鲜活,剧本均取材于村里日常,有婆媳化解矛盾的暖心片段、村民践行孝老爱亲的生活场景,也有因彩礼攀比引发纠纷后转变观念的现实故事;演员都是本村村民,站在村里的“微舞台”上,演身边人、说实在理。不少村民观演后主动转变观念,甚至报名加入演出队伍,从“旁观者”变身移风易俗的“传播者”。

新风满乡野:文艺赋能移风易俗见实效

如今,“村村有移风易俗展演,人人能上昌乐大舞台”在昌乐县成为常态。小戏小剧不仅让“昌乐大舞台”充满烟火气,更让移风易俗有了鲜活的“乡土课堂”——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枯燥的条文,文明新风顺着唱腔、台词、剧情,潜移默化地滋养人心、淳化民风。

看得见的变化正在乡村悄然发生,白事实现一日办结,红事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成为群众的普遍理念。在文艺赋能下,昌乐乡村的民风更淳朴、人心更凝聚,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精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