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菲还在为谢霆锋翩翩起舞时,张柏芝,早已活成了女王
发布时间:2025-09-24 15:16:46 浏览量:1
那张银行卡不见了。
我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连那几张存着几块钱零钱的旧卡都摸出来了,就是不见那张我们存了三年的定期。卡里有五万块钱,不多不少,是我跟老李一碗一碗面条卖出来,准备给儿子小军明年交大学学费的。
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像扔进井里的一块石头。
“老李,你看见那张建行的卡了吗?”我冲着客厅喊,声音有点发抖。
老李正窝在沙发里看手机,头都没抬。
“什么卡啊?”
“就是存着五万块钱那张,给小军上学用的。”我走到他跟前,把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围裙上沾着面粉,擦也擦不干净,跟我的心一样,乱糟糟的。
他这才把眼睛从手机屏幕上挪开,眼神有点飘。
“哦,那张啊。我一个哥们儿家里出了急事,我借给他了。”
我盯着他的眼睛。
“哪个哥们儿?老张还是小刘?”
“哎呀,你问那么清楚干嘛。”他有点不耐烦了,把手机往旁边一扔。“一个单位的,你又不认识。人家急用,我能不借吗?”
我没再说话。只是看着他手边那部崭新的手机,黑得发亮,跟我用了四年的旧手机一比,就像城里来的少爷。我记得他上个月还说手机卡,想换个新的,我当时说店里要换个和面机,先紧着店里用。
我心里觉得堵得慌。这五万块钱,对我来说,不只是钱。那是多少个凌晨四点起来和面的清晨,是多少个被热气熏得满脸通红的中午。老李是开出租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的开销,小军的学费,主要都指望着我这个小小的面馆。他现在说借就借了,连个招呼都不打。
“借条呢?”我问。
“都是兄弟,写什么借条,多伤感情。”他重新拿起手机,手指飞快地划着。
我转身回了厨房,看着锅里滚着的水,水汽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觉得自己就像这锅里的面条,被生活这双筷子搅来搅去,一点自己的主意都没有。夫妻俩过日子,不就是个信字吗?他现在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给我了。
晚上十点,面馆打烊。
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店里,算着今天的流水。三百二十块,除去成本,赚了一百五。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是在催我。我叹了口气,把钱一张张捋平,放进钱盒里。
老李还没回来。他最近总是很晚才回,说是夜班生意好。
我拿起手机,想给他打个电话,又放下了。打通了说什么呢?质问他钱到底借给了谁?还是问他为什么撒谎?我突然觉得很累,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是心里的。
凌晨一点,我被开门声惊醒。
老李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身上带着一股烟味。他见我醒着,愣了一下。
“怎么还没睡?”
“等你。”我说。
他没接话,自顾自地倒了杯水喝。我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很陌生。我们结婚快二十年了,从一无所有到现在这个小面馆,我以为我们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可现在,我感觉他那头的绳子,已经松了。
“老李,”我坐起来,“那钱,真的是借给哥们儿了?”
他喝水的动作停住了,背对着我,沉默了很久。
“你非要刨根问底吗?就不能信我一次?”
他的话像一根针,扎在我心上。不是我不信他,是他做的事,让我怎么信。
我不想吵架。吵来吵去,伤的还是感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掀开被子下床,从床头柜最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小本子。
“这是咱家这个月的账。”我翻开给他看,“房租两千,水电煤气五百,小军补课费一千,还有进货的钱……老李,我们没多少钱可以借给别人了。”
他看了一眼账本,眉头拧成了疙瘩。
“知道了知道了,我下个月就让他还。”他说着,就躺到了床上,翻了个身背对我。
我看着他的后背,心里一片冰凉。我觉得他心里藏着事,一件我不知道的大事。
第二天早上。
老李出门开出租去了。我送完小军上学,回到店里,开始准备今天的面。和面,揉面,醒面,每一步我都做得格外认真。只有在做面的时候,我的心才能静下来。这面团就像我的生活,要用尽力气去揉,才能变得筋道,有嚼劲。
隔壁开杂货铺的王阿姨走进来,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跟前。
“陈兰,我昨天看见你家老李了。”
“他天天在外面跑,看见了不稀奇。”我头也不抬,继续擀着面。
“不是在路上,”王阿姨压低了声音,“是在城东那个新开的楼盘,叫什么‘金色江畔’,那儿的房子可贵了。我看见他把车停在楼下,跟一个年轻姑娘说话呢。”
我的手一顿,擀面杖差点滚到地上。
“你……看错了吧?”
“错不了!你家老李那车牌号,我还能记错?那姑娘长得可水灵了,打扮得也时髦。”王阿姨说完,又自己找补了一句,“哎,可能就是顺路拉个客人。”
我勉强笑了笑,没说话。
王阿姨走后,我再也揉不动面了。我坐在小板凳上,脑子里乱成一团。新手机,失踪的五万块钱,城东的高档小区,年轻姑娘……这些线索串在一起,指向一个我最不愿意相信的可能。
我想,我不能再这么自己骗自己了。有些事,必须得弄清楚。
第一章 墙角的裂缝
我决定去看看。
不是去抓什么,就是想去看看,那个叫“金色江畔”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跟老李说店里酱油没了,得去趟大超市。他正在看电视,眼皮都没抬一下,含糊地“嗯”了一声。
我换下沾着面粉的围裙,穿上了一件干净的衬衫。对着镜子照了照,镜子里的女人,四十出头的年纪,眼角已经有了细纹,头发随便在脑后扎成一个马尾,看着有些憔ăpadă。我有多久没好好看过自己了?好像自从开了这个面馆,我的世界里就只剩下油盐酱醋和一团团永远揉不完的面。
我心里对自己说,陈兰,别瞎想,可能就是王阿姨看错了,或者就是个普通乘客。
公交车摇摇晃晃,我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金色江畔离我们家很远,在城市的新区,那里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得能并排开八辆车。下了车,我看着眼前气派的小区大门,金色的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晃眼。保安穿着笔挺的制服,一丝不苟地站着。
我像个做贼的,在小区对面的马路牙子上坐了下来。这里的一切都跟我格格不入。我的面馆在老城区,那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吵吵闹闹,热气腾腾。而这里,安静,干净,也冷冰冰。
我不知道自己要等什么,也不知道能等到什么。可能就是为了求个心安。只要没看见,我就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回家继续我的和面,揉面,下面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晒得人发昏。我看着小区门口人来人往,心里越来越没底。或许,我真的想多了。老李虽然这几年有点不着调,但我们毕竟是快二十年的夫妻,他不会做那种事的。
正当我准备起身回家时,一辆熟悉的出租车拐进了我的视线。
车牌号,我再熟悉不过。
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整个人都僵住了。
车停在小区门口,老李从驾驶座上下来,快步绕到另一边,拉开了后座的车门。一个年轻的女孩从车里走了出来。她穿着一条漂亮的连衣裙,长发披肩,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她手里拎着好几个购物袋,笑着跟老李说了句什么。
老李也笑着,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袋子,两个人并肩走进了小区。
那一刻,我感觉全身的血都凉了。我甚至忘了躲起来,就那么呆呆地坐着,看着他们消失在我的视线里。阳光刺得我眼睛生疼,眼泪就这么流了下来。
我想,这就是答案了。什么哥们儿急用,都是骗我的。那五万块钱,还有他那个新手机,大概都跟这个女孩有关。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等我回过神来,已经坐在了空无一人的面馆里。天已经黑了,我忘了开灯,店里一片漆黑。我摸了摸自己的脸,一手冰凉的泪。
我没有愤怒,也没有歇斯底里。我只是觉得心口像是破了一个大洞,冷风呼呼地往里灌。我跟老李,从谈恋爱到结婚,他追我的时候,天天在我家楼下等我。那时候他穷,但眼睛里有光。他说,兰,以后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现在,日子是比以前好了,可他的心,已经不在这个家,不在我身上了。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们刚开这个面馆的时候,因为一个配方,我们俩在厨房里吵得不可开交。我气得把一盆面倒进了垃圾桶,他气得摔门就走。我以为我们完了。可半夜,他又回来了,手里提着一袋热乎乎的包子。他说,兰,我错了,我们重新试。
那时的我们,穷得叮当响,但心是热的。现在呢?
我打开了灯,刺眼的光让我眯起了眼睛。我走到厨房,打开面粉袋,舀了一大盆面粉,倒上水,开始和面。我什么都不想,就是用尽全身的力气,一遍一遍地揉着面团。
面团在我手里,从一开始的粗糙、粘手,慢慢变得光滑、筋道。我把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甘,所有的失望,全都揉进了这个面团里。
老李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两大盆面。
他看到我,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我这么晚还在店里。
“怎么了?今天生意这么好?”他笑着问,想缓和气氛。
我没看他,只是把手上的面粉拍干净。
“老李,我们谈谈吧。”我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连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第二章 面条与谎言
老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大概是感觉到了什么,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我。
“谈,谈什么?”他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扔,发出“哐当”一声脆响,在这安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那五万块钱。”我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还有,金色江畔。”
我清楚地看到,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一刻,我心里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如果他理直气壮地反问我,或者跟我大吵一架,我或许还能相信他有苦衷。可他这副心虚的样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你……你跟踪我?”他终于挤出了一句话,语气里带着一丝恼怒。
“我没跟踪你。”我摇了摇头,觉得有点可笑,“是王阿姨看见了。我只是想去确认一下,给自己一个死心的理由。”
他沉默了。店里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一下,一下,敲在我的心上。
我以为他会解释,会道歉,或者会恼羞成-怒。但他没有。他只是拉过一张凳子坐下,低着头,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她是谁?”我问。
“一个……朋友。”他的声音很低。
“什么样的朋友,需要你把我们给儿子上大学的钱都拿出去?”我的声音也开始发抖,积压在心里的委屈和怒火,像要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不是你想的那样!”他猛地抬起头,有些激动,“我跟她没什么!”
“没什么?”我冷笑了一声,“没什么,你能给她买东西?没什么,你能把我们家的救命钱给她花?李伟,你把我当傻子吗?”
这是我第一次连名带姓地喊他。他愣住了,看着我,眼睛里满是震惊。
我们吵了起来。
这是我们结婚这么多年,吵得最凶的一次。我把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怀疑,都吼了出来。他一开始还辩解几句,后来就干脆不说话了,任凭我怎么说,他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泼妇,声嘶力竭,面目可憎。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觉得我的世界塌了。这个我信赖了半辈子的男人,这个我以为可以依靠一辈子的男人,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把我推下了悬崖。
吵到最后,我累了,声音也哑了。
“李伟,”我看着他,“我们离婚吧。”
这三个字说出口,我突然就平静了。好像心里那块压了很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满是不可置信。
“你说什么?”
“我说,离婚。”我一字一句地重复道,“这日子,我过不下去了。”
“就为这点事?陈兰,你至于吗?”他急了,站了起来,“钱,钱我下个月就还你!我跟她真的没什么,就是……就是一起做了点小生意。”
“小生意?”我看着他,突然觉得很可悲,“什么小生意,需要你这样骗我?李伟,我们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还怎么过下去?”
他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那天晚上,我们分房睡了。我躺在小军房间的小床上,一夜无眠。我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回放着我们这二十年的点点滴滴。
我想,也许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以为只要我努力,只要我把这个家照顾好,把这个店经营好,我们就能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可我忘了,人心是会变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骑着二八自行车,载着我去兜风的少年了。
第二天,我照常早起,和面,开店。
小军似乎感觉到了家里的气氛不对,吃饭的时候格外安静。
“妈,你跟我爸吵架了?”他小心翼翼地问。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笑。
“没有。大人之间的事,你别管,好好学习就行。”
我不想让这些事影响到孩子。他是我的希望,是我撑下去唯一的理由。
老李一整天都没跟我说话。他也没出去开车,就在客厅里抽烟,一根接一根,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我知道,他在等我收回那句话。
可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有些裂缝,一旦出现,就再也无法弥补了。就像墙角那道细细的裂纹,平时看着不起眼,可一旦遇上阴雨天,就会慢慢渗水,直到把整面墙都泡烂。
我们之间的信任,就是那面墙。现在,它已经烂了。
第三章 一碗阳春面
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我和老李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说话,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没有。小军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传声筒。
“妈,我爸问你,他的白衬衫放哪了。”
“爸,我妈说,让你别在屋里抽烟。”
孩子是敏感的。他看出了我们之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沉默,脸上的笑容也少了。我看着他,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我觉得对不起他,没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和睦的家。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面馆里。我比以前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我研究新的面条浇头,把店里每一个角落都擦得锃亮。我好像只有在忙碌的时候,才能暂时忘记心里的痛。
老顾客们都说,陈姐的面馆越来越干净了,面也越来越好吃了。
我听着,只是淡淡地笑笑。他们不知道,这每一根筋道的面条里,都揉着我的眼泪和汗水。这面馆,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和尊严了。
一天下午,店里不忙。我正在后厨准备晚上要用的高汤。王阿姨又来了。
“陈兰,你跟老李到底怎么了?”她一脸关切地问,“我好几天都没见他出车了,天天在家门口那小花园里坐着发呆。”
“没什么。”我摇摇头,不想多说。
“还说没什么?”王阿姨凑近了些,“我可都听说了。老李是被人骗了。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姑娘,叫什么小梦。她是个网络主播,老李把钱都投给她了,说能赚大钱,结果血本无归。”
我搅动高汤的手停了下来。
网络主播?
这个词我只在电视上听过。我完全无法把它跟老李联系在一起。他一个快五十岁的人,怎么会跟这些东西扯上关系?
“他不是……跟那个姑娘……”我艰难地开口。
“哎呀,你想哪去了!”王阿姨一拍大腿,“老李那个人,胆子小,有色心也没色胆。他是觉得开出租不赚钱,看人家直播来钱快,就动了心思。那个叫小梦的,嘴巴甜,把他哄得团团转,说只要给她刷礼物,让她火起来,以后赚的钱俩人分。老李就把家底都投进去了。”
王阿姨的话,像一道惊雷,在我脑子里炸开。
原来是这样。
不是我想的那种背叛,而是另一种。一种源于虚荣和不切实际幻想的背叛。
我不知道自己是该松一口气,还是该更加失望。他宁愿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孩,也不愿意跟我商量一句。在他眼里,我到底算什么?一个只会和面做饭的黄脸婆吗?
那天晚上,老李破天荒地走进了厨房。
我正在下面条,他站在我身后,欲言又止。
“我……”他开了口,声音沙哑,“我都知道了,王阿姨跟你说了。”
我没回头,只是把煮好的面条捞进碗里,撒上葱花,淋上酱油和猪油。一碗简简单单的阳春面。
“坐下吧。”我把面端到外面的桌子上。
他默默地坐下,拿起筷子,却没有吃。
“陈兰,我对不起你。”他低着头,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就是鬼迷心窍了。我看着你天天起早贪黑,那么辛苦,我就想……想找个快钱,让你跟小军过得好一点。我总觉得,我一个大男人,不能总靠你一个女人撑着这个家。”
我看着他,这个我爱了半辈子的男人。他的头发白了不少,背也有些驼了。这些年,他开出租,风里来雨里去,其实也不容易。只是他这个人,好高骛远,总想走捷径。
“所以,你就把我们给儿子上学的钱,都给了一个不认识的女人?”我问,声音里没有指责,只有疲惫。
“我错了。”他抬起手,给了自己一个耳光,清脆响亮。“我混蛋,我不是人。你要打要骂,都行。就是……别提离婚,行吗?这个家不能散,小军不能没有爸爸。”
我看着他通红的脸颊,心里五味杂陈。
恨吗?当然恨。可是,二十年的夫妻情分,又岂是说断就能断的?
“先把面吃了吧。”我说,“凉了就不好吃了。”
他愣愣地看着我,然后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眼泪就掉进了碗里。一个快五十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我知道,这碗面,化解不了我们之间的问题。那五万块钱的窟窿,还在那里。我们之间信任的裂缝,也还在那里。
但是,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想,或许,我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生活就像这碗阳春面,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得好,火候、调味,一样都不能差。我们的婚姻,大概就是火候没掌握好,味道,也淡了。
第四章 补锅匠
第二天,老李把他的出租车卖了。
那辆车他开了五年,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每天都擦得一尘不染。卖车那天,他回来的时候眼睛红红的。他把卖车的四万块钱,连同他藏的几千块私房钱,一共四万三千块,都放在了我面前。
“还差七千。”他低着头,声音很小,“你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能挣回来。”
我看着桌上那沓厚薄不一的钞票,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车卖了,你以后干什么?”我问。
“我……我去找个活干。去工地也行,送外卖也行,总能挣到钱。”他说。
我沉默了一会儿。
“别出去了。”我说,“店里忙,你来帮忙吧。”
他猛地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
“我?”他指着自己的鼻子,“我能干什么?我连面都不会和。”
“不会可以学。”我把钱收起来,淡淡地说,“从洗碗开始。”
就这样,老李成了我面馆里的杂工。
他脱下了开了五年出租车的司机服,换上了跟我一样的白围裙。一开始,他笨手笨脚的。洗碗能把碗打了,拖地能把自己绊倒,让他去买点葱,他能买回来一捆蒜。
店里的老顾客都觉得奇怪。
“哎,老李,怎么不开车,改行给你媳妇打工了?”
每当这时,老李的脸就涨得通红,嘿嘿地傻笑两声,说:“开车累,还是店里好。”
我知道他心里难受。他一个大男人,以前在外面跑,自由自在。现在窝在这么个小店里,听我使唤,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但我必须这么做。
我想让他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弯腰干活换来的。我也想让他看看,我这十年,是怎么一天天过来的。
他开始学着和我一起凌晨四点起床。我磨豆浆,他就负责把磨好的豆浆过滤,煮开。一开始,他掌握不好火候,煮糊了好几锅。我没骂他,只是告诉他,要用小火,不停地搅。
他开始学着和面。我告诉他,水和面的比例,要根据天气和温度来调整。夏天要用凉水,冬天要用温水。面要揉到“三光”,就是面光,手光,盆光。
他学得很慢,但很认真。他手上磨出了茧子,腰也因为长时间弯着而酸痛。好几次,我看见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偷偷地捶自己的腰。
他再也没在我面前提过什么“赚大钱”的话。他开始真正地体会到,经营这个小面馆的辛苦。
小军也看出了家里的变化。他爸不再是那个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的男人了。他会帮着我收拾桌子,会问小军在学校的情况。
一天晚上,小军做完作业,跑到店里来。
他看着正在案板前努力揉面的老李,对我说:“妈,我觉得,我爸好像变了。”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
“人总是会变的。”
是的,人总是会变的。我不知道老李的改变能持续多久,但至少现在,我看到了希望。
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口有了裂缝的锅。现在,老李正在努力地当一个补锅匠。他用他的汗水,他的笨拙,他的改变,一点一点地,试图把那道裂缝补上。
我知道,补过的锅,终究是有痕-迹的。但只要它还能用,还能为我们这个家烧水做饭,那就够了。
生活,不就是这样缝缝补补地过下去吗?
第五章 匠人的心
转眼间,夏天过去了。
老李在面馆里已经干了三个月。他瘦了,也黑了,但眼神比以前踏实多了。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洗碗打杂的门外汉了。和面、揉面、擀面,他都做得有模有样。虽然还比不上我,但至少能搭把手了。
他甚至还自己琢磨出了一个新的浇头,用番茄和鸡蛋做的,酸酸甜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那天,他看着一个学生把他做的番茄鸡蛋面吃得底朝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陈兰,”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以前总觉得,你做这个面馆,就是个小生意,没啥技术含量。现在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就说这揉面吧,力气小了,面不筋道;力气大了,面又发死。真不容易。”
我听着,心里那块一直悬着的石头,好像又往下沉了沉,变得更安稳了。
我想要的,从来不是他能挣多少钱,而是他能懂得这份踏踏实实的不容易。
“用心去做,什么事都不容易。”我说。
“对,用心。”他点点头,好像是第一次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不再是靠儿子传话,而是会坐在一起,讨论店里的事。今天哪种面卖得好,明天要不要多进点牛肉。我们的话题,全都围绕着这个小小的面馆。
这天,市里要举办一个“传统美食匠人”的评选活动,街道办的张主任特意跑到我店里来,让我报名。
“陈姐,你这面做了十几年了,远近闻名,绝对够资格。要是评上了,电视台还来采访呢,对你这店也是个宣传。”张主任热情地说。
我连连摆手。
“我不行不行,我就是个做小本生意的,算什么匠人。”我这人,不喜欢抛头露面。
“哎,你这就谦虚了。”
老李在旁边听见了,走过来说:“主任,我们报名。”
我瞪了他一眼。他却冲我使了个眼色,把张主任送了出去。
“你干嘛给我报名?”我有点生气,“我不想去凑那个热闹。”
“这不是凑热闹。”老李认真地说,“陈兰,你做的面,就是比别人的好吃。这不光是手艺,是你这十几年下的功夫。这就是匠心。你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他顿了顿,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敬佩。
“以前,是我不懂。我总觉得开出租车,在外面跑,比你守着这个小店强。现在我才知道,我那只是个司机,开谁的车都一样。而你,是这个面馆的魂。没有你,这家店就什么都不是。”
他的话,让我愣住了。
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他夸过我漂亮,夸过我贤惠,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肯定我做的事情的价值。
那一刻,我心里的某处,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地触动了。那道裂缝,似乎在慢慢地愈合。
我最终还是参加了那个评选。
比赛那天,我有点紧张,手心直冒汗。老李陪着我,他比我还紧张,不停地给我递水,让我别慌。
“就跟在店里一样。”他说,“你别把他们当评委,就当是来吃面的街坊邻居。”
我点点头。
轮到我上场了。我深吸一口气,走到操作台前。当我摸到那熟悉的面粉时,我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这里,是我的世界。
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面,揉面,醒面,拉面。我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最后,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摆在了评委面前。
我没有说什么华丽的辞藻来介绍我的面。我只是说:“我做的,就是一碗家常面。希望你们能吃出家的味道。”
评选结果出来,我得了一个“优秀匠人奖”。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电视台真的来采访了。记者把话筒递到我面前,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我看着镜头,想了想,说:“没什么秘诀。就是用心,把一件简单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好。”
采访的时候,老李就站在旁边,一直咧着嘴笑,比我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晚上,我们把奖牌挂在了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小军放学回来看到了,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妈是美食匠人!”他骄傲地跟同学打电话。
老李看着奖牌,感慨地说:“陈兰,你才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我笑了笑,没说话。
我不是什么顶梁柱。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守住这个家,守住这份平淡的生活。以前,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守。现在,我身边多了一个人。
第六章 迟来的歉意
面馆的生意因为电视台的报道,好得出奇。
每天从早到晚,店里都坐满了人。我和老李两个人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我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中午休息一会儿。他却摆摆手,说:“没事,不累。看着这么多人喜欢吃我们家的面,我心里高兴。”
我看着他额头上的汗珠,心里暖暖的。
这天中午,店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是那个叫小梦的女孩。
她是一个人来的,没化妆,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比那天在“金色江畔”楼下见到的时候,要朴素很多。
她一进门,老李就看见了她。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很尴尬,手里的抹布都掉在了地上。
我也看见了她。我的心,还是不受控制地揪了一下。
女孩显然也认出了老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朝我们走了过来。
“叔叔,阿姨。”她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她。老李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我是来道歉的。”女孩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双手递了过来,“这里面是两万块钱。我知道,还差很多。剩下的钱,我一定会想办法尽快还给你们的。”
老李没接,我也没有。
女孩举着信封,手在半空中,显得很窘迫。
“对不起。”她说着,眼圈就红了,“我当时……也是被平台骗了。他们说只要有人刷礼物,就能给我高额的返现,结果……等叔叔的钱投进去,他们就把我拉黑了。我真的不是故意骗叔叔的钱的。”
我看着她,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脸上还带着稚气。我突然觉得,她也是个可怜人。
“你走吧。”我开口了,声音很平静,“钱,我们不要了。就当是……给你叔叔买个教训。”
女孩愣住了,抬头看着我。
老李也惊讶地看着我。
“陈兰……”
我没理他,继续对女孩说:“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别总想着走捷径,踏踏实实找份工作,比什么都强。”
女孩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冲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阿姨。我记住了。”
她把信封放在桌子上,转身跑了出去。
老李看着桌上的信封,又看看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
“把钱收起来吧。”我说,“下午去银行,把给小军存的学费补上。”
他默默地把钱收了起来。
店里又恢复了忙碌。但我和老李之间,气氛有些微妙。
晚上收了店,我们俩坐在桌子两边,谁也没说话。
过了很久,老李才开口。
“陈兰,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今天给我留了面子。”他看着我,眼睛里满是愧疚,“也谢谢你,还愿意相信我。”
我摇了摇头。
“我不是相信你。我是相信我们这二十年的家。”我说,“老李,那件事,我心里过不去。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日子总得往下过。小军马上要上大学了,我们不能让他看着我们这个家散了。”
我的话,说得很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他心上划了一刀。
他站起来,走到我身边,蹲了下来,把头靠在我的膝盖上。
“我知道,我错了。”他的声音闷闷的,“陈-怒打我骂我都行。我以后,一定好好跟你过日子,再也不动那些歪心思了。我就守着你,守着这个面馆。”
我伸出手,轻轻地放在他的头上。他的头发,有些花白了,也有些稀疏了。
我叹了口气。
是啊,日子总得往下过。
那道裂缝,也许永远都在。但只要我们俩都用心去护着,不让风雨再把它吹开,这个家,就还能是个家。
第七章 生活的味道
小军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高兴得在屋里翻跟头。老李也激动得不行,拿出家里藏了多年的好酒,非要喝一杯。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坐在一起,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吃了一顿团圆饭。
饭桌上,老李喝得有点多,话也多了起来。他拉着小军的手,一遍一遍地嘱咐。
“到了大学,要好好学习,别跟爸一样,没本事。”
“要跟同学搞好关系,别耍小聪明。”
“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你妈现在是‘美食匠人’,你爸……你爸现在也能挣钱了。”
小军听着,不住地点头。
我看着他们父子俩,眼眶有点湿。这个家,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虽然,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送小军去大学报到的那天,老李特意借了一辆车。他把小军的行李一件一件地搬上车,码得整整齐齐。
到了学校,我们帮小-军铺床,挂蚊帐,整理书桌。老李忙前忙后,比我还细心。
临走的时候,小军送我们到校门口。
“爸,妈,你们回去吧。”他看着我们,眼睛里有点不舍。
“好好照顾自己。”我摸了摸他的脸。
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说点什么,却只是张了张嘴,最后说了一句:“有空……就给家里打个电话。”
回去的路上,车里很安静。
我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心里空落落的。养了十八年的儿子,就这么离开家了。
“以后,就剩我们俩了。”老李突然开口。
“嗯。”我应了一声。
“陈兰,”他看着前方,认真地说,“以前,是我对不起你。让你受了那么多委-屈。以后,我会加倍对你好,把我们以前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
我转过头,看着他。夕阳的余晖照在他的侧脸上,能清楚地看到他眼角的皱纹。
我没说话,只是轻轻地把手,放在了他放在方向盘上的手上。
他的手,很粗糙,都是老茧。但很温暖。
生活,是什么味道的?
以前,我觉得生活是苦的,是累的。是凌晨四点闹钟的嘈杂,是夏天厨房里蒸笼的热气,是冬天洗碗时冰冷的水。
后来,我以为生活是辣的,是痛的。是发现背叛时的心如刀割,是争吵时的声嘶力竭。
而现在,我觉得,生活,可能就是一碗阳春面的味道。
看起来平平淡淡,清汤寡水。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碗汤,是用多少时间,多少耐心,才熬出来的。那面条,是用多少力气,多少汗水,才揉出来的。
喝一口汤,鲜美。吃一口面,筋道。
这就够了。
至于爱情,那是什么?是年轻时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是电视里轰轰烈烈的剧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那些东西,都太虚无缥缈了。
我想要的,不过是身边这个人,能跟我一起,守着这个小小的面馆,看着门口的客人来来往往,听着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
当外面的世界还在为那些虚幻的爱情故事而喧嚣时,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安宁。
我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这一碗一碗的人间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