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占道跳舞,迎面送灵车被拦停,孝子下车后众人都愣了
发布时间:2025-09-26 17:52:14 浏览量:1
第一章 晨光里的“占领”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城郊的滨河西路还浸在一层薄凉的雾气里。这条路是近几年新修的,双向四车道,中间隔着绿化带,路两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在风里沙沙响,本是供车辆通行的主干道,却在每天这个时候,成了“夕阳红暴走团”的专属地盘。
王桂兰攥着个粉色的扩音喇叭,站在路中间的绿化带旁,清了清嗓子:“姐妹们,都精神点!今天咱们先跳两遍《小苹果》,再走三圈!音响师把音乐调大点,别被旁边的车声盖过去了!”
她话音刚落,一个穿红色运动服的大妈就笑着应和:“王团长,放心吧!昨天刚换的新电池,保准响亮!”
暴走团里三十多号人,大多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妇女,少数几个是陪着老伴来的大爷。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运动套装,胳膊上戴着红色袖章,上面印着“夕阳红暴走团”五个黄字。此刻,他们正三三两两地站在马路北侧的两个车道上,把原本供车辆行驶的路面占去了大半。
音响里很快响起了欢快的《小苹果》前奏,王桂兰举起胳膊,跟着节奏挥了起来:“一二三四,左右左!大家步子迈大些,跟上节奏!”
人群跟着动了起来,脚步踏在柏油马路上,发出整齐的“咚咚”声,配合着音乐的节拍,震得路边的草叶都微微发颤。偶尔有早起的私家车开过,司机们要么皱着眉减速,小心翼翼地从剩下的一个车道里挤过去,要么就按几声喇叭,可暴走团的人像是没听见似的,依旧跳得热火朝天。
“哎,前面那车能不能快点!别挡着我们跳舞!”一个穿蓝色运动服的大妈见一辆白色轿车开得慢,直接叉着腰喊了一嗓子。
轿车司机探出头,脸上带着无奈:“大姐,这是马路,你们占着道,我没法开啊!”
“什么马路不马路的,这路宽得很,我们就占两个车道,怎么就没法开了?”王桂兰走过来,双手往腰上一叉,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年轻人别这么急躁,我们老年人锻炼锻炼身体怎么了?你就不能体谅体谅?”
司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踩了油门,小心翼翼地从人群旁边绕了过去。
王桂兰看着车尾灯消失在晨雾里,撇了撇嘴:“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公德心都没有。”
旁边的李婶凑过来,小声说:“桂兰,咱们这么占着路,是不是不太好啊?万一出点事……”
“能出什么事?”王桂兰打断她,“这条路早上没多少车,咱们都在这儿跳大半年了,不也没事吗?再说了,我们退休了,找点乐子容易吗?锻炼好身体,不给儿女添麻烦,这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李婶没再说话,跟着音乐继续跳了起来。她心里其实有点不踏实,上个月就有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因为他们占着道,差点撞着人,最后吵了一架,还是警察来了才解决的。可王桂兰是暴走团的发起人,平时大家都听她的,她也不好多说。
暴走团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七点多,太阳渐渐升高,雾气散了,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王桂兰看了看表,对着扩音喇叭喊:“好了姐妹们,今天就到这儿!明天早上五点半,还在这儿集合,别迟到了!”
人群渐渐散去,大家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聊着天。
“王团长,昨天我孙子说,学校要开家长会,我明天可能来不了了。”
“没事,忙完家里的事再来!咱们暴走团随时欢迎你!”
“对了王团长,我女儿给我买了双新的运动鞋,明天我穿来给你看看!”
王桂兰笑着应着,心里挺得意。她退休前是厂里的工会主席,一辈子喜欢张罗事,退休后觉得日子没意思,就组织了这个暴走团,没想到一下子就聚集了这么多人。看着大家都围着她转,她觉得自己又找回了以前的风光。
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一辆警车慢慢开了过来,停在路边。交警小李从车上下来,走到王桂兰面前,脸上带着无奈:“王大妈,又在这儿跳舞呢?”
王桂兰脸上的笑容淡了点:“小李啊,我们刚跳完,准备走了。”
“王大妈,我跟您说过好几次了,滨河西路是主干道,不能占道跳舞。”小李耐心地说,“昨天又有人投诉了,说你们占着道,车辆通行困难。您看能不能换个地方,比如旁边的公园,那里有专门的健身区域。”
“公园人太多了,地方又小,哪有这儿宽敞?”王桂兰皱着眉,“我们早上五点多就来了,七点多就走,也不耽误大家上班。那些投诉的人,就是没事找事!”
“话不能这么说,主干道是供车辆通行的,不是健身场所。”小李叹了口气,“万一出了交通事故,谁负责啊?您要是真为大家好,就换个地方吧。”
“行了行了,我们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王桂兰敷衍着,心里却没当回事。她觉得小李就是小题大做,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什么事,再说了,这么多人一起,谁敢撞他们?
小李见她这样,也没再多说,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开车走了。
王桂兰看着警车开走,对着身边的人撇了撇嘴:“这些交警,就是没事干。咱们明天该来还来,怕什么!”
大家纷纷点头,收拾好东西,各自骑着电动车、自行车离开了。滨河西路上留下了几片掉落的树叶和一些散落的纸巾,阳光照在路面上,像是刚才那场热闹的“占领”从未发生过。
第二章 灵堂里的熬煎
同一时间,城南的老旧小区里,李伟正坐在自家客厅的灵堂前,手里攥着一张父亲的黑白照片,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
灵堂布置得很简单,一张桌子上摆着父亲的遗像,前面放着香炉和祭品,桌子后面挂着一块黑色的幕布,上面贴着一个白色的“奠”字。地上铺着草席,李伟穿着一身黑色的孝服,跪在草席上,脸上布满了疲惫和悲伤。
父亲李建国是前天晚上走的,走的时候很安详。他一辈子都是个老实人,退休前是社区的主任,为社区里的事操了不少心,邻里街坊提起他,都竖大拇指。可就是这么个好人,却在退休后查出了肺癌,治了两年,还是没留住。
李伟是独子,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父亲生病这两年,他一边忙着工作,一边照顾父亲,每天累得像个陀螺。父亲走后,他更是连轴转,联系殡仪馆、通知亲友、布置灵堂,几乎没合过眼。
“小伟,你歇会儿吧,别熬坏了身体。”母亲张秀兰端着一杯水走过来,放在他身边的小凳子上。她眼睛红肿,脸上满是泪痕,看起来比李伟还要憔悴。
李伟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妈,我没事。爸还没下葬,我得在这儿守着。”
“守着也得吃饭喝水啊。”张秀兰叹了口气,“你爸要是看见你这样,肯定会心疼的。”
李伟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水顺着喉咙往下流,却没觉得解渴。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他扛在肩膀上,带他去公园玩;想起他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送他去火车站,偷偷在他包里塞了五百块钱;想起父亲生病后,躺在病床上,还笑着跟他说“别担心,爸没事”。
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照片上,晕开了一小片水渍。
“小伟,别太难过了。”姑姑李建英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爸这辈子,活得踏实,走得安详,也算是圆满了。接下来的事,咱们按规矩办,让你爸风风光光地走。”
李伟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姑姑,明天的送灵路线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李建英说,“按照你爸的意思,从咱们小区出发,走滨河西路,再到殡仪馆。你爸说,他以前在社区工作的时候,经常走滨河西路,喜欢路边的白杨树,想最后再走一遍。”
李伟心里一酸,父亲到最后,想的还是这些小事。他点了点头:“行,就按爸的意思来。明天早上七点,准时出发。”
“放心吧,我已经跟殡仪馆联系好了,灵车明天早上六点半到小区门口。”李建英说,“亲友们也都通知到了,明天会来送你爸最后一程。”
接下来的一天,李伟一直在灵堂前守着。亲友们陆陆续续地来吊唁,他一一磕头谢礼,嘴里说着“谢谢”,心里却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没什么知觉。
晚上,亲友们都走了,家里安静了下来。张秀兰躺在里屋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哭声。李伟坐在灵堂前,看着父亲的遗像,脑子里全是父亲的影子。
他想起父亲生病期间,社区里的老邻居们经常来看他,有的送水果,有的送汤,还有的帮着照顾母亲。父亲总是说,他这一辈子没白活,认识了这么多好邻居。
“爸,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妈,也会常去看看那些老邻居。”李伟对着照片小声说,“明天我送您最后一程,您路上慢点走,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灵堂的桌子上,给黑白照片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李伟靠在墙上,闭上眼睛,终于抵挡不住疲惫,睡着了。他做了个梦,梦见父亲笑着对他说:“小伟,爸走了,你要好好的。”他想抓住父亲的手,却怎么也抓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远。
凌晨五点,李伟被闹钟吵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然后去卫生间洗漱。镜子里的男人,眼睛布满了红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看起来憔悴不堪。
他洗了把脸,清醒了一点,然后走到里屋,叫醒了母亲。张秀兰起来后,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给父亲烧的纸钱和祭品。
六点半,殡仪馆的灵车准时到了小区门口。灵车是白色的,车身上挂着黑色的挽联,车头上放着一个花圈,看起来庄严肃穆。司机和两个工作人员下车,走进屋里,小心翼翼地把父亲的遗体抬进棺材里,然后抬上灵车。
李伟和母亲、姑姑跟着上了灵车,其他亲友们也各自开车,跟在灵车后面。七点整,灵车缓缓开动,朝着滨河西路的方向驶去。
李伟坐在灵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眼泪又掉了下来。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送父亲了,过了今天,他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灵车驶上滨河西路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路上的车不多,阳光照在路面上,白杨树的影子拉得很长。李伟看着窗外的白杨树,想起父亲说过喜欢这条路,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
可他没想到,前面不远处,一群穿着蓝色运动服的人,正堵在马路中间,跳着欢快的舞蹈。
第三章 对峙的清晨
灵车刚驶到滨河西路中段,司机突然踩了刹车,灵车猛地一顿,差点撞上前面的东西。
李伟心里一紧,赶紧问:“怎么了?”
司机皱着眉,指了指前面:“前面有人占着道跳舞,过不去。”
李伟顺着司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的马路上,一群穿着蓝色运动服的人正围着音响跳舞,音乐声很大,震得车窗都微微发颤。他们占了北侧的两个车道,剩下的一个车道里,还有几辆车堵着,根本过不去。
“怎么回事?这可是主干道,怎么有人占道跳舞?”姑姑李建英也皱起了眉,语气里带着不满。
母亲张秀兰靠在座位上,脸色更白了,她攥着李伟的手,小声说:“小伟,这可怎么办?你爸还等着下葬呢。”
李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他知道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得赶紧想办法让灵车过去。他推开车门,下了车,朝着那群跳舞的人走去。
此时,王桂兰正带着暴走团的人跳得起劲。她一眼就看到了走过来的李伟,见他穿着黑色的孝服,脸上带着悲伤,心里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她觉得,就算是办丧事,也不能挡着他们跳舞。
李伟走到王桂兰面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阿姨,麻烦你们让一下,我们要送灵车过去。”
王桂兰停下脚步,双手往腰上一叉:“送灵车?没看见我们正在锻炼吗?等我们跳完这遍再说。”
“阿姨,这是主干道,不能占道跳舞。”李伟的声音有点急了,“我父亲刚去世,我们要送他去殡仪馆下葬,麻烦你们通融一下,让我们过去。”
“下葬怎么了?下葬就能挡着我们锻炼了?”王桂兰不依不饶,“我们这么多人,每天就这么点时间锻炼,你要是真着急,就从旁边绕过去。”
“旁边只有一个车道,已经堵上了,绕不过去。”李伟指着旁边的车道,那里确实堵着几辆车,都是因为暴走团占着道,没法通行。
“那我们不管,我们还没跳完呢。”王桂兰转过身,对着暴走团的人喊,“姐妹们,别停,继续跳!”
音响里的音乐又响了起来,暴走团的人继续跳着舞,像是没看见李伟一样。
李伟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他父亲一辈子老实本分,到了最后,竟然连送他下葬的路都被人挡住了。他咬着牙,走到音响旁边,伸手想把音响关掉。
“你干什么!”一个穿蓝色运动服的大妈赶紧拦住他,“别碰我们的音响!”
“你们占道跳舞,挡着我们送灵车,还有理了?”李伟的声音带着颤抖,既有愤怒,也有悲伤。
“我们在这儿跳舞怎么了?这条路又不是你家的!”王桂兰走过来,推了李伟一把,“赶紧走,别在这儿捣乱!”
李伟没防备,被她推得后退了几步,差点摔倒。后面跟着的亲友们见状,也都下了车,围了过来。
“你们怎么回事?怎么还推人呢?”姑姑李建英走过来,护在李伟身边,“我们送老人下葬,你们就不能让让吗?”
“让什么让?我们锻炼碍着你们什么事了?”王桂兰提高了声音,“要我说,你们就是故意来找茬的!”
双方很快就吵了起来。暴走团的人觉得自己占理,他们只是在这儿锻炼,没招谁惹谁;李伟这边的亲友们则觉得暴走团太过分了,占道跳舞不说,还拦着灵车,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堵成了一条长龙。司机们纷纷探出头,看着这边的情况,有的不耐烦地按喇叭,有的则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大家别吵了!”一个穿蓝色运动服的大爷走了出来,他是暴走团里为数不多的男性成员,叫赵大爷。他看着李伟,又看了看王桂兰,叹了口气,“王团长,要不咱们先让他们过去吧?毕竟是送老人下葬,也是大事。”
“老赵,你怎么帮着外人说话?”王桂兰瞪了他一眼,“我们凭什么让?我们都在这儿跳大半年了,从来没人敢这么跟我们说话!”
“可这事不一样啊。”赵大爷皱着眉,“咱们占着道本来就不对,现在又拦着灵车,传出去不好听。”
“有什么不好听的?我们又没做错什么!”王桂兰不依不饶。
李伟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又酸又涩。他想起父亲生前总是教育他,遇事要冷静,要体谅别人。可现在,他真的没法体谅这些人。他们明明知道这是送灵车,却还是拦着不让过,一点尊重都没有。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王桂兰面前,声音沙哑地说:“阿姨,我父亲生前是社区主任,为社区里的事操了不少心。他这辈子没跟人红过脸,现在他走了,我只想让他安安稳稳地走最后一程。麻烦你们,让我们过去吧。”
王桂兰愣了一下,社区主任?她心里有点印象,好像以前听人说过,城南有个社区主任,人挺好的。可她还是不想让步,觉得要是这次让了,以后他们暴走团在这儿就没面子了。
“社区主任怎么了?社区主任也不能挡着我们锻炼啊。”王桂兰嘴硬道。
就在这时,暴走团里的李婶突然“哎呀”一声,指着李伟,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你是……你是李建国主任的儿子?”
李伟愣了一下,点了点头:“您认识我父亲?”
“认识!当然认识!”李婶快步走过来,拉住李伟的手,“我是你爸以前管的那个社区的,我家老头子去年摔了腿,还是你爸帮忙联系的医院,又帮我们申请了低保。我一直想谢谢你爸,可后来听说他生病了,就没好意思打扰。”
李婶的话让暴走团的人都愣住了。他们中间有不少人都是城南那个社区的,或者是附近社区的,都听说过李建国的名字,知道他是个好人。
王桂兰也愣住了。她想起去年她孙子上学,因为学区的问题,一直没办成,后来还是托人找了李建国,李建国帮着跑前跑后,才把事情解决的。她一直想谢谢李建国,可后来听说他生病了,就没去打扰,没想到他竟然走了。
“你……你说的是真的?他真的是李建国主任的儿子?”王桂兰看着李伟,语气里带着不确定。
李伟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和父亲的合影,父亲穿着社区主任的制服,笑得很慈祥。
王桂兰看着照片,又看了看李伟,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愧疚。她想起刚才自己的态度,想起自己拦着灵车不让过,脸上火辣辣的。
“哎呀,这可真是……”王桂兰搓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不知道是李主任的灵车。要是知道,我们肯定不会拦着的。”
她赶紧转过身,对着暴走团的人喊:“姐妹们,快让开!赶紧把路让出来!”
暴走团的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往路边退去,很快就把马路让了出来。音响也被关掉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马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王桂兰走到李伟面前,脸上带着愧疚:“孩子,真对不起,刚才是我不对,你别往心里去。我们这就让开,你们赶紧送李主任去殡仪馆。”
李伟看着王桂兰,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他知道,王桂兰他们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道情况。他点了点头:“谢谢阿姨。”
“应该是我们谢谢你爸才对。”王桂兰叹了口气,“你爸是个好人,可惜了。”
李伟没再说话,转身回到灵车旁,对司机说:“可以走了。”
灵车缓缓开动,朝着殡仪馆的方向驶去。暴走团的人站在路边,默默地看着灵车驶过,脸上带着愧疚和惋惜。
王桂兰看着灵车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她想起刚才自己的蛮横,想起李建国曾经帮过她的忙,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觉得锻炼是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是为社会做贡献,可今天的事,却做得一点都不光彩。
“王团长,咱们以后……还在这儿跳舞吗?”一个大妈小声问。
王桂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不在这儿了。明天咱们去旁边的公园,那里有专门的健身区域,不影响别人。”
大家都点了点头,没人反对。刚才的事,让他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路上的车渐渐通畅了,司机们也都松了口气。有人拿出手机,把刚才的事发到了网上,很快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批评暴走团占道跳舞不对,也有人理解他们的健身需求,更多的人则是对李建国主任表示惋惜,称赞他是个好人。
第四章 葬礼后的反思
灵车顺利到达殡仪馆后,李伟和亲友们开始忙着办理父亲的下葬手续。过程很顺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听说逝者是李建国主任,都很客气,主动帮忙安排各项事宜。
上午十点,葬礼正式开始。亲友们站在墓碑前,对着父亲的遗像鞠躬、默哀。李伟抱着父亲的骨灰盒,一步一步地走到墓坑前,小心翼翼地把骨灰盒放了进去。
“爸,您安息吧。”李伟对着墓坑小声说,眼泪又掉了下来。
母亲张秀兰靠在李伟的肩膀上,哭得撕心裂肺。姑姑李建英和其他亲友们也都红了眼眶。
葬礼结束后,亲友们陆续离开了殡仪馆。李伟和母亲、姑姑留在最后,看着工人把墓碑立好,又给父亲烧了些纸钱。
“小伟,咱们回去吧。”张秀兰擦了擦眼泪,声音沙哑。
李伟点了点头,扶着母亲,慢慢走出了殡仪馆。
路上,姑姑李建英说:“小伟,今天早上的事,真是多亏了你爸以前积的德。要是那些人不认识你爸,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
李伟叹了口气:“是啊,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不过也算是个教训,以后遇到事,还是要冷静点。”
“那些暴走团的人,也真是的,占着主干道跳舞,太不像话了。”张秀兰皱着眉,“不过后来他们也道歉了,也算是知道错了。”
李伟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他想起早上王桂兰他们的态度,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他能理解老年人想锻炼的心情,可他们不该占用主干道,影响别人的通行,尤其是像送灵车这样的特殊情况。
回到家后,李伟打开手机,想看看有没有亲友发来的消息,却发现自己早上被拦停的事已经被发到了网上,还有人拍了视频。视频里,王桂兰他们占道跳舞,和李伟他们对峙,后来李婶认出李伟,大家道歉让行的过程都被拍了下来。
下面的评论很多,有网友说:“暴走团占道跳舞确实不对,尤其是拦着灵车,太没素质了。”
也有网友说:“虽然暴走团不对,但后来他们也道歉了,而且逝者是个好人,也算圆满解决了。”
还有网友说:“其实老年人锻炼的需求可以理解,但应该找合适的地方,不能占用公共资源,影响别人。”
李伟看着这些评论,心里很感慨。他觉得,这件事之所以能顺利解决,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生前的好人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暴走团的人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下午,李伟正在家里收拾父亲的遗物,突然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看到王桂兰和李婶站在门口,手里提着水果和牛奶。
“孩子,我们来看看你和你母亲。”王桂兰脸上带着愧疚,“早上的事,真是对不起,我们太糊涂了。”
李伟愣了一下,赶紧让他们进来:“阿姨,快请进。”
王桂兰和李婶走进屋里,看到客厅里还没来得及撤掉的灵堂,心里更愧疚了。她们把水果和牛奶放在桌子上,对着李建国的遗像鞠了一躬。
“李主任,对不起,早上是我们不对,您别往心里去。”王桂兰对着遗像小声说。
张秀兰从里屋走出来,看到她们,愣了一下,然后说:“你们来了,坐吧。”
“阿姨,您身体还好吧?”李婶拉着张秀兰的手,“早上的事,让您受委屈了。”
“没事,都过去了。”张秀兰叹了口气。
王桂兰坐在沙发上,看着李伟,诚恳地说:“孩子,早上我态度不好,你别介意。我也是一时糊涂,觉得不能丢了暴走团的面子,才那么固执。后来知道是李主任的灵车,我心里特别愧疚。你爸以前帮过我,我还拦着他的灵车,真是太不应该了。”
“阿姨,您别这么说。”李伟说,“我知道你们也是想锻炼,只是没找对地方。后来你们也让开了,这事就过去了。”
“不行,这事不能就这么过去。”王桂兰说,“我们暴走团已经决定了,以后再也不到滨河西路跳舞了,我们去旁边的公园,那里有专门的健身区域,不会影响别人。而且我们还想跟你说,以后你和你母亲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们说,我们一定尽力。”
李伟心里一暖:“谢谢阿姨,不用麻烦你们,我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婶说,“你爸是个好人,帮了我们很多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多照顾照顾你们。”
王桂兰和李婶坐了一会儿,又安慰了张秀兰几句,然后就离开了。看着她们的背影,李伟心里的最后一点芥蒂也消失了。他觉得,其实这些老年人也不是坏人,只是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钻牛角尖,只要好好沟通,还是能互相理解的。
接下来的几天,李伟忙着处理父亲的后事,收拾家里的东西。他在父亲的抽屉里找到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父亲在社区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有帮居民解决问题的记录,有社区活动的策划,还有一些心得体会。
看着笔记本上父亲的字迹,李伟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他突然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一周后,李伟带着母亲去公园散步。公园里很热闹,有跳广场舞的,有打太极拳的,有下棋的。他看到了王桂兰和暴走团的人,他们在公园的健身区域里跳舞,音响的声音不大,没有影响到别人。
王桂兰也看到了他们,笑着走过来:“你们也来散步啊?”
“是啊,带我妈出来走走。”李伟笑着说。
“阿姨,您身体还好吧?”王桂兰问张秀兰。
“挺好的,谢谢你关心。”张秀兰笑着说。
看着王桂兰他们在公园里开心地跳舞,李伟心里很踏实。他觉得,只要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就能和谐相处。
回家的路上,张秀兰说:“小伟,你爸要是知道现在这样,肯定会很高兴的。”
李伟点了点头:“是啊,爸一直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现在大家都做到了。”
夕阳西下,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李伟扶着母亲的手,慢慢地走着。他知道,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会一直影响着他,让他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好人,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件事之后,滨河西路再也没有出现过暴走团占道跳舞的情况。而李伟,也经常会带着母亲去公园散步,有时候会和王桂兰他们聊聊天,聊聊父亲生前的事。大家都渐渐明白,公共空间是大家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五章 日子里的温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冬天。一场小雪过后,整个城市都披上了一层白纱,公园里的树木挂满了冰凌,看起来格外漂亮。
李伟周末休息的时候,经常带着母亲去公园散步。张秀兰的心情比以前好了很多,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她总是说,看到公园里热闹的景象,就想起李建国以前带着她来公园散步的样子。
这天,李伟和母亲刚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王桂兰和几个暴走团的大妈在门口的宣传栏前忙活。她们手里拿着抹布和水桶,正在擦拭宣传栏上的灰尘。
“王阿姨,你们这是干什么呢?”李伟走过去问。
王桂兰转过身,笑着说:“我们这不是闲着没事嘛,就想着帮公园打扫打扫卫生。你看这宣传栏,脏得都看不清字了。”
“是啊,我们暴走团现在不仅不在马路上跳舞了,还经常来公园做义工呢。”旁边的李婶笑着说,“以前总想着自己锻炼身体,现在觉得,能为大家做点事,也挺开心的。”
李伟心里一暖:“你们真是有心了。”
“这算什么,都是应该做的。”王桂兰说,“以前我们光顾着自己,没考虑别人的感受,现在也该为大家做点贡献了。”
张秀兰看着她们,笑着说:“你们这样挺好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帮助了别人。”
大家聊了一会儿,王桂兰说:“对了,小李,明天我们暴走团要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送点水果。你和你母亲要是有空,也一起去吧?”
李伟看了看母亲,张秀兰点了点头:“好啊,我们也去看看那些老人。”
第二天,李伟和母亲跟着暴走团一起去了敬老院。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看到他们来了,都很高兴。暴走团的人给老人们表演了节目,有跳舞的,有唱歌的,还有说快板的。李伟和母亲则帮着给老人们削水果,陪他们聊天。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拉着张秀兰的手,笑着说:“你们真是好心人,经常来看我们。”
“应该的,我们就是来陪你们聊聊天。”张秀兰笑着说。
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李伟心里很满足。他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帮助别人,还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
从敬老院回来后,王桂兰拉着李伟说:“小李,你爸以前不是社区主任吗?你肯定也会做社区工作。我们小区最近想成立一个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帮小区里的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比如买菜、看病什么的。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给我们指导指导?”
李伟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当然可以,我很乐意帮忙。”
接下来的日子,李伟利用周末的时间,帮着王桂兰他们小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他给队员们培训,教他们怎么和老人沟通,怎么帮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帮小区里的老人做了很多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小区里的一位独居老人突然生病,家里没人照顾。志愿者服务队的人知道后,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还轮流在医院照顾老人,直到老人的儿女赶来。老人的儿女很感动,特意给志愿者服务队送了一面锦旗。
看着锦旗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八个字,李伟想起了父亲。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和父亲以前在社区做的事是一样的,都是在为别人着想,为大家服务。
春节前,李伟带着母亲去给父亲上坟。他把这几个月发生的事,一一告诉了父亲。
“爸,您放心吧,我和妈现在过得很好。王阿姨他们现在也经常做义工,帮助别人。我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帮着小区里的老人解决困难。”李伟对着墓碑小声说,“您以前教我的,我都记在心里,我会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好人。”
张秀兰靠在李伟的肩膀上,笑着说:“你爸要是知道这些,肯定会很高兴的。”
从墓地回来后,李伟接到了王桂兰的电话,邀请他们去家里吃年夜饭。李伟和母亲商量了一下,答应了。
年夜饭那天,王桂兰家很热闹。暴走团的几个核心成员都来了,大家一起做饭、聊天,像一家人一样。王桂兰做了一大桌子菜,有鱼有肉,还有各种蔬菜。
“来,小李,阿姨敬你一杯。”王桂兰端起酒杯,“谢谢你这段时间帮我们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还教我们那么多东西。”
“王阿姨,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李伟端起酒杯,和她碰了一下。
大家边吃边聊,聊起了早上拦停灵车的事,都觉得很感慨。
“现在想想,那天真是太糊涂了。”王桂兰笑着说,“不过也多亏了那天的事,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让我们和小李你们成为了朋友。”
“是啊,以前我们总觉得锻炼是最重要的,现在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帮助,才是最珍贵的。”李婶说。
张秀兰看着大家,心里很温暖。她觉得,虽然丈夫走了,但她和儿子并没有孤单,因为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人。
吃完饭,大家一起坐在客厅里看春晚。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节目,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李伟看着身边的母亲和王桂兰他们,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他知道,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但只要大家都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就能化解矛盾,让日子变得温暖而美好。就像父亲生前说的那样,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这个春节,李伟和母亲过得很开心。他们知道,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他留下的爱和温暖,会一直陪伴着他们,也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那些曾经的矛盾和不愉快,也都变成了生活里的小插曲,让大家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