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格律百家说|唐云海:我对“遵守格律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5-09-27 09:46:25  浏览量:2

唐云海简介:舍得之间诗院副院长兼诗评老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研究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铁岭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昌图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品曾发表于《都梁诗讯》《辽河诗词》《永川诗苑》《榆林诗词》《东坡赤壁诗词》《长白山诗词》《中华诗词》等数十家杂志。

课题:我对“遵守格律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新认识

“戴着镣铐跳舞”,是美国批评家布里斯·佩里用来形容十四行诗创作的一句名言,后常被引申为对一切艺术形式中规则与自由关系的精妙比喻。对于诗词格律,此喻尤为贴切。然而,世人多着眼于“镣铐”之束缚,我却更愿品味“舞蹈”之辉煌——这“镣铐”非但不是枷锁,反倒是伟大诗篇得以诞生的神圣法则,是引领舞步臻于化境的必然路径。

首先,这“镣铐”是激发无限创造力的基石。绝对的真空里无法诞生生命,绝对的自由也往往催生散漫与平庸。格律——平仄的交替、韵脚的呼应、对仗的工稳——正如舞蹈的节拍与构图,为诗人设定了一个富有张力的创造空间。正是在这特定的框架内,诗人必须调动全部的智慧与才情,去寻觅那“唯一”精确的词语,去锤炼那“无可替代”的妙句。好比王永志院士主持航天工程,火箭的轨道、飞船的对接,无不是在严苛的物理定律与工程参数下进行,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寰宇撼”、“太虚融”的壮举。写诗亦然,正是在平仄的推敲、韵部的选择中,语言的能量被高度压缩,最终迸发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艺术震撼力。这“镣铐”逼迫诗人超越日常语言的窠臼,舞出惊世的姿态。

其次,这“舞蹈”的至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真正的艺术大家,从不视规则为敌人,而是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呼吸与韵律。格律之于他们,不再是外在的束缚,而是内在的节奏。当技艺纯熟至化境,诗人便能在这规整的方寸之间,自如地抒写最浩瀚的情感,描绘最精微的景致。我们欣赏杜甫的《秋兴》、李商隐的《无题》,其情感的沉郁顿挫、意象的迷离惝恍,无一不是在精严的格律中得以最完美地承载。格律于此,如同人体的骨骼,支撑起血肉,方能成就其伟岸或婀娜的风姿。此时的“舞蹈”,已是规则与灵魂的合一,是“镣铐”与舞者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

第三,这“镣铐”构筑了跨越时空的审美桥梁。格律是汉诗千百年来形成的精粹,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美学密码。它如同一种契约,连接着作者与读者,沟通着古今。当我们吟诵“星槎有路追夸父,鹏翼垂天效鲁公”时,我们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更通过其律动的节奏、铿锵的韵脚,瞬间感受到与千年文脉的同频共振。这种由共同规则带来的审美默契,是自由体诗难以比拟的。格律确保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形式本身便具有独立而永恒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戴着镣铐跳舞”绝非对诗人的怜悯,而是对其伟力的礼赞。它将创作的艰苦过程,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仪式。这“镣铐”是匠心的试金石,是天才的磨刀石,是诗艺得以传承不朽的基石。真正的诗人,正是在这看似束缚的法则中,勘破了自由的真谛,舞出了最动人心魄的华章。这舞蹈,因“镣铐”而更具力量,因限制而更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