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载风华,润疆有声《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打造文化润疆鲜活样本
发布时间:2025-09-28 10:35:09 浏览量:2
上周六晚,由新疆广播电视台重磅打造的大型舞蹈季播节目《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圆满落幕,由九名优秀舞者组成的新舞团也随之诞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以“丝路风华”主题贯穿全季,用舞蹈讲述丝绸之路的古今传奇,向世界展现大美新疆的无限风光,成为新时代“文化润疆”的鲜活范例。
山河共舞
户外创排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态
《新民族舞大会》第一季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两大表现手法,一是户外展演,二是致敬经典。第二季在此基础上全新升级,采用三期户外舞台创排、五期演播室主题竞演的架构。节目组深入南北疆大地,与新疆阿克苏地区、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三地联动,选取兼具不同地貌和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文化遗产地、自然风光等地域进行户外采风、舞蹈创演。
然而外景拍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第二季开篇,阿克苏地区天山托木尔景区拍摄的《起舞盛世2.0》,便是在一天遭遇七场骤雨的恶劣天气中抢拍完成的。起舞嘉宾黄豆豆在节目中回忆道,“所有选手化好妆等着阳光到位开始拍摄,塔村平时不下雨的,但那一天感觉把一年的雨都下了,选手们讨论舞蹈、预演舞蹈的样貌令人动容。”
首场竞演,舞者分别要前往新疆三地九景,进行采风,合力完成户外环境舞蹈的创排。在总导演张家笠看来,“户外拍摄是一场与天光的赛跑,克拉玛依的行程和阿克苏的行程事先已经严丝合缝对接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团队必须像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在现场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正是这种与自然博弈,克服了天气、技术等诸多难点的创作历程,让《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诞生了一场场“新”民族舞蹈与壮美河山的深度对话。
当最精彩的舞蹈碰上最美丽的河山自然风光,带来了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舞者们在世界魔鬼城用《尘忆.回音》带领观众感受历经上亿年地质演变带来的雅丹地貌奇观,在阿克苏地区托木尔峰大峡谷的壮美中《起舞盛世》,在克孜尔石窟的背景中演绎龟兹乐舞的千年回响,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谱写草原牧歌与碧波荡漾的天地乐舞。起舞嘉宾姜铁红感慨,去采风去调研,感受大自然给舞者的一种力量,这样的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当代社会的城市人文,也为节目提供了创作支点。多年来,黑油山因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历史作用,成为世界游客了解克拉玛依这座石油新城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本季节目第二集“舞进油城”, 向戈壁深处的几代石油人致敬。
在工业奇观中,一刻不停的抽油机见证中国石油人的力量,舞者们在《东方红》的经典旋律中,加入石油人传承下来的鼓文化,融合了以安塞腰鼓为动形的舞蹈动作,鼓声、舞蹈场景交织,在《赤江山》中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强化了“出油如战鼓”的集体记忆,烘托出克拉玛依人的炽热灵魂,为油城挥洒惊艳篇章。
正如总发起人迪丽娜尔·阿布拉所言:“还有很多美景在等着我们年轻的新秀,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符合新时代的作品,能够让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了解到新疆的美和各民族舞蹈的魅力。”从演播厅室走向山水之间,56名舞者在新疆各具代表性的地貌特色与人文景观中,以舞为媒,展现新疆绝美风光,节目通过“舞蹈+文旅”的深度融合模式,成功实现了艺术创新与新疆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不仅重新定义了民族舞蹈的表达边界,更成为推动新疆文化形象传播与旅游发展的靓丽名片。
丝路新韵
民族舞蹈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既展现出舞蹈之美,也让舞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演播室竞演阶段,节目组精心设计了舞韵千年、传世之章、非遗造梦、律动山河、跨界合作五大主题,并选取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人物、非遗、故事、典籍、诗词等作为单支作品的创作灵感。
用舞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不仅展示了维吾尔族纳孜库姆、藏族锅庄舞、朝鲜族扇鼓舞等传统舞蹈形式,更通过创新编排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例如在《畲·传奇》中,舞者将畲族婚俗与现代舞融合,前半部分采用畲族舞蹈动律和基本步,中后部分则融入了流行舞元素、现当代和古典舞的技巧,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节目还借助舞蹈这一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荔绣长安》以荔枝为引,通过粤绣绣郎绣娘的视角去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粤绣技艺与大唐盛世故事交织,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盛宴,让非遗在风华流转中得以传承。基于《梁祝》创作的《如果梁祝》将千年爱恋化作缠绵韵律,用“戏中戏”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舞者化身命运的改写者,在“假如更早告白”“假如没有门第之见”的平行时空里,梁祝的爱情不再是悲剧,而是对自由与平等的热烈叩问。
张家笠表示,第一季的作品更多偏向于以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为主创方向,今年第二季在保留经典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丝路”主题延伸、国潮、现代性的呈现。在跨界合作这一主题上,第一季邀请不同的舞团与选手合作,第二季则打破艺术边界,让舞蹈与杂技、京剧、打击乐进行结合与碰撞。
第二季终章“成团夜”的每一部跨界作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在《敦煌跃》中,演员化身青鸟牵皮带腾空而舞,舞者们复刻敦煌壁画,踏舞台翩跹,杂技的飞天奇景遇上敦煌舞的古韵柔姿,每一个腾跃都藏着“千年敦煌活过来”的灵动。《镜中角儿》呈现了小生、花旦、青衣、丑角等京剧角色,每一个眼神流转都在诉说“角色会变,艺术赤诚不变”的坚守。《悬鼓声声》则让打击乐的磅礴鼓点和现当代舞的力量线条碰撞出新的火花,每一次共振都藏着“声舞共生”的史诗感。
回顾《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节目始终扎根于新疆文化沃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在跨界中保持文化的本真,是新时代语境下对民族舞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尝试。
淬炼成长
青年舞者的时代面貌与精神绽放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56名舞者,他们需要通过一季的比拼争夺最终的九人“新舞团”席位。张家笠介绍,本季从去年十一月份便开始进行选手招募,选手报名积极踊跃,他们或来自专业院校、专业院团,或来自社会各舞社、舞蹈团队,涵盖了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甚至流行舞、街舞舞者等。同时,节目也给到从普高进入到专业院校的职业舞者更多被看到的机会,告诉大众不管通过什么路径来追逐梦想,都值得被尊重。
为了更好地激发出舞者的斗志和潜力,节目设置了极具看点的创新赛制。舞者一方面要进行团体的比拼,在户外竞演阶段,还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与环境深度融合的创新作品。
演播室主题排位战也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公演创排,如何用最快速度形成一个默契配合的团体,是舞者面临的难点之一。例如“传世之章”主题的舞蹈作品《行者》,有着三抛三接的高难度动作,尤其空中停滞对女生的挑战更大;再如《马可·波罗狂想曲》,要求孔佑铭、韦涛两位舞者保持同步,并且还要完成托举动作。他们通过有限时间内的一次次练习,实现了最终的完美呈现。此外,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舞种切换到现当代舞、流行舞的表演风格,对舞者也提出了诸多考验。
另一方面,舞者还需要朝着最后的成团目标为个人而战。节目从第四期诞生“初代九人团”,而在后续竞演中,优胜队伍的舞者经由起舞嘉宾商议后,有五至六位挑擂者对九人团发起一对一挑战。在第五期“传世之章”主题竞演后,樊浪先是被阿依克力木·也尔保勒挑擂,在他回到席位坐定之后,随即又被最后一位登场的刘耀再次选择,展开新一轮对决。九人团名单直到最后一公的成团之夜才会尘埃落定,这一悬念也吸引着观众持续收看。
总体而言,本季的舞者在综合实力上更为强劲,舞种也更为丰富多样。在故事演绎、人物状态呈现以及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上,均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表现。张家笠指出:“该节目不仅是展现新时代舞者精神风貌与个体成长的重要窗口,更是舞者在采风过程中汲取新疆独特风土灵韵,在共创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包容互鉴,最终达成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这一过程本身,便是对中国多元文化之美的生动诠释。”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不仅是一场舞蹈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实践。节目通过“山河共舞”的沉浸式创作、“古今对话”的创造性转化,以及舞者在竞技中的淬炼与成长,成功探索了民族舞蹈在新时代的传播路径与发展模式。节目使舞蹈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展示,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文化桥梁,生动诠释了“文化润疆”的深层内涵。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