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月出凉州·武威诗会”启幕 千年边塞诗韵在当代舞台“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9-28 21:30:17  浏览量:1

9月26日晚,武威凉州大剧院灯火璀璨,“跟着艺术游甘肃”第二届“月出凉州·武威诗会”盛大启幕。这场以“凉州词”为灵魂主线的艺术盛宴,以舞蹈、朗诵、民乐、情景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将王之涣、王翰、岑参等诗人笔下的边塞诗韵与武威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串联起汉代天马文化、盛唐边塞豪情、当代生态治理与文旅活力,打造出“每一幕皆有诗、每一舞皆含韵”的沉浸式诗舞歌宴,近千名现场观众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诗意之约。

本次诗会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以“艺演千年”为时空维度,摒弃现代投影、全息等技术,全凭传统艺术手法让诗词意象落地——从手绘背景、绢制道具到木雕模型,每一处细节都紧扣“诗入舞、词融乐、韵化景”的创作理念,让诗词不再是背景点缀,而是节目叙事的核心驱动力。

诗会以“千年丝路·诗意冉冉”为序曲,开场歌舞《凉州忆》率先勾勒古凉州苍茫意境。舞者身着淡蓝色绣纹服饰,裙摆上的黄河波纹随舞步轻晃如流水;两侧演员手持绢制祁连山剪影道具缓缓移动,与中央“水流”舞姿呼应,完美诠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诗中画卷。悠扬歌声里混着隐约羌笛旋律,刚柔并济的表演瞬间让观众沉浸于诗意氛围。

第一篇章“凉州·思”聚焦边塞情怀,两大节目接连点燃现场热度。《鼓韵风华》以武威国家级非遗“四坝攻鼓子”为核心,24名鼓手身着红色战衣,手持绘有金色云纹的牛皮鼓,踩着“三进三退”传统步法登场。鼓点从舒缓渐至急促,阵形从“一字长蛇”变为“四方合围”,仿佛重现“沙场秋点兵”的壮阔;高潮时,鼓手们齐声吟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声浪穿透剧场,台下观众自发起身鼓掌,掌声与鼓点共振成诗会首个高潮。紧随其后的《边塞诗情》以情景剧还原盛唐边塞生活:舞台中央摆放木雕古城墙道具,演员身着仿制唐代铠甲与布衣,“将士饮酒”时手持祁连玉夜光杯吟诵王翰《凉州词》,“羌笛独奏”时以传统羌笛吹奏《折杨柳》片段,“沙场誓师”时列阵齐诵王之涣《凉州词》,冷雾萦绕间,边塞的苍凉与豪情跃然舞台。

第二篇章“凉州·行”主打“诗词+文旅”融合,《跟着诗词游武威》情景剧别出心裁。演员化身“诗词导游”,手持仿古卷轴,在雷台汉墓、凉州词馆、天梯山石窟的微缩模型间穿行:停在雷台汉墓模型前,便举起铜奔马木雕仿制品,吟诵汉代《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细说“天马故乡”历史;驻足凉州词馆模型时,展开卷轴念出历代边塞诗,介绍馆内300余首诗作;走到青土湖模型旁,则以“芦苇荡里雁归来”的现代诗句,搭配芦苇道具展现生态治理新貌。台下家长纷纷指向模型为孩子讲解,让诗词与文旅地标形成生动联结。

第三篇章“凉州·吟”与第四篇章“凉州·兴”上演古今文化对话。《古凉新韵》采用对诵形式,一侧吟诵王之涣《凉州词》,一侧诵读描写青土湖生态的现代诗作,舞台一侧的书法家现场挥毫,以隶书将两句诗写于洒金宣纸,笔墨流转与朗诵节奏契合,墨香与诗韵相互映衬。《西凉乐舞》复原古凉州胡旋舞姿,舞者服饰上的卷草纹源自武威汉墓出土织物,由本地绣娘手工缝制,旋转跳跃间仿佛再现“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文化交融盛景。最具烟火气的《凉州夜宴》以“古今对比”展现商贸活力:上半场还原唐代宴饮场景,胡商手持丝绸与本地商人议价、歌姬弹琵琶起舞;下半场切换至现代文旅街区,演员扮演游客品尝“三套车”、店主售卖夜光杯、非遗传承人表演皮影戏,直观呈现武威“商贸基因”的代代传承。

尾声《天马的故乡》以大气歌舞收尾,演员手持绢制天马道具,在印着“丝路明珠·生态美境”的手绘背景布前起舞,背景布上同步展现武威现代风貌——天马湖波光粼粼、文旅街区热闹非凡、青土湖芦苇荡飞鸟成群。悠扬歌声中,全场观众不约而同跟着哼唱,诗会在温暖共鸣中落下帷幕。

走出剧场,观众仍沉浸于诗韵之中。有观众表示:“以前背《凉州词》只觉文字优美,今天才真正懂了诗里的山水、豪情与生活。”据武威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诗会后将推出“跟着诗词游武威”主题路线,串联诗会提及的雷台汉墓、凉州词馆、青土湖等景点,让游客在旅途中读懂凉州词。这场诗会不仅让千年凉州词从典籍中走出,更以传统艺术为载体,彰显武威“丝路明珠·生态美境”的文旅价值,为“跟着艺术游甘肃”主题活动注入鲜活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