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四川凉山:文化扎根乡土 非遗润泽童心

发布时间:2025-09-28 22:02:34  浏览量:1

9月28日,由四川省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凉山州歌舞团、昭觉县博洛乡中心小学共同协办的2025年凉山州“非遗进乡村”主题展演活动在昭觉县博洛乡中心小学温暖举行。活动通过非遗展示、技艺体验、民俗表演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学生和当地群众带来一场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文化盛宴。

本次展演活动共集结9项非遗项目,涵盖彝族银饰、竹制口弦制作技艺、口弦音乐、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服饰、彝族克智、毕摩音乐、马布独奏、月琴弹唱等,涉及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等多个非遗门类。非遗传承人走进乡村,静态展陈或活态展示,让学生和乡亲们近距离观摩银饰锻造、口弦制作、毛纺织擀制等传统技艺,感受非遗的深厚内涵与匠人精神。

活动现场设置多个互动展位,学生和当地群众不仅可观看技艺展示,还能在传承人指导下现场体验,增强体验感与参与感。彝家织布机前的纺线声、口弦的清脆乐音、银匠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上午10点,活动在欢快的女子群舞《白之意象》中拉开帷幕。随后,演员与非遗传承人轮番登场,呈现14个精彩节目。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海来热几演唱彝族克智《兹莫格里》,曲比拉几老师演绎庄重的毕摩音乐《祈福》,马布、月琴、口弦等传统器乐接连奏响,展现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凉山州歌舞团带来的《五彩云霞》《山那边》《披着擦尔瓦的鹰》等节目,则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非遗进乡村”不仅是文化展示,更是一场深入基层的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将非遗项目带入乡村校园,活动打通了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认同与传承的种子。

活动现场,乡亲们围在展位前好奇观摩,在演出中跟着节奏拍手哼唱,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许多教师和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增强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此次活动是凉山州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教育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非遗+乡村”“非遗+教育”的模式,不仅激活了非遗项目的当代生命力,也为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非遗传播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凉山州将继续推动非遗走进更多乡村、校园、社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