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舞者共舞:非遗薪传 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5-09-29 15:20:21 浏览量:1
在西藏,锅庄舞的旋律悠扬地回荡在各个角落,串联起几代人对藏族文化的深情与坚守。56岁的沙多与25岁的嘎吉达加,尽管年龄相差三十一岁,却因同样炽热的热爱,成为非遗传承路上的同行者。
沙多:舞步传递健康与文化
在西藏拉萨,有这样一位舞者:每周周末,他准时出现在宗角禄康公园;工作日,又活跃在赛马场。56岁的他随着锅庄旋律翩然起舞,身后跟随着男女老少的队伍,舞步踏出的不仅是节奏,更是藏族非遗文化的蓬勃生机。他叫沙多,一位用热爱守护锅庄舞的传承者。
图为沙多 受访者供图
沙多是西藏那曲人,自幼喜爱跳舞。据他介绍,17岁至19岁,他在比如县文艺队工作,期间他学习跳舞,也下乡去演出,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后来进入那曲电力公司工作,直到2018年退休。即便工作繁忙,单位的各种晚会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对舞蹈的热爱始终深藏于心。
退休后迁居拉萨,沙多重拾梦想。2020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锅庄舞团队,从最初的志同道合者,到后来不断壮大的队伍,他的热情像一束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锅庄舞的世界。据他介绍,截至目前,他教授的学生已超万人,并因锅庄舞演出走遍西藏各地,成为拉萨锅庄圈里的“名人”。
图为沙多正在为学员教授锅庄舞
图为沙多在宗角禄康公园跳锅庄舞 受访者供图
对沙多而言,锅庄舞不仅是爱好,更是“救命药”。长期在高海拔的那曲工作,他患上了高血压等高原疾病。但自从在拉萨坚持跳锅庄舞,身体状况竟明显改善——舞步驱散了病痛,也让他萌生新愿:“我想把这份健康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他的舞蹈队里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家跟随沙多的节奏起舞,在音乐中感受快乐。沙多说,他希望让更多人爱上它,让这项2006年就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文化能代代相传。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跳下去、教下去。”每当看到众人围着自己起舞,沙多的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嘎吉达加:借助互联网 传递锅庄舞的欢乐
今年25岁的嘎吉达加来自那曲市比如县,是锅庄舞年轻一代的传承力量。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喜爱比如锅庄。
图为嘎吉达加在跳锅庄舞 受访者供图
据嘎吉达加介绍,大学期间,他遇到许多同样热爱藏族舞蹈的汉族同胞。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也逐渐喜欢上比如县的舞蹈风格。嘎吉达加开始教他们原生态的比如锅庄,渐渐受到不少舞友的欢迎。于是,他尝试通过互联网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内容包括正面和背面的示范教学,逐渐积累了一些关注。
后来,专注推广藏族舞蹈的“同心圆”平台主动联系他,表示可以提供展示和推广锅庄舞的机会。嘎吉达加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机遇,果断选择加入。
图为嘎吉达加向学员展示锅庄舞风采
作为“同心圆”平台最年轻的老师,嘎吉达加在舞蹈创编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他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同时考虑到如今喜爱跳舞的年轻人较多,编舞时更注重活力和大方,贴合年轻群体的喜好和审美。
谈及推广锅庄舞的初衷,嘎吉达加表示最初只是出于个人兴趣,并没有明确的推广或传承意识。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看到更多人学会舞蹈后流露出的喜悦,他逐渐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也更坚定前行的信心。
共舞: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图为沙多(后排左7)、嘎吉达加(后排左8)与锅庄舞部分学员合影
从沙多线下团队的蓬勃发展,到嘎吉达加线上教学的积极探索,锅庄舞正以多元方式融入不同年龄层的生活。如今,锅庄舞成为联结广大爱好者的纽带与桥梁。同样,在众多爱好者一次次跃动的脚步中,锅庄舞逐渐被更多人了解并深深喜爱。
“大家因舞蹈而健康,因文化而团结,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沙多笑着说。而在嘎吉达加的教学视频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言:“想学!”“锅庄太美了。”非遗不只在历史中回响,更在每一代人的舞步中,走向更远的未来。(中国西藏网 记者/次旦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