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艺到戏剧舞台,黄磊的“退出”是一场精心安排的优雅告别
发布时间:2025-09-30 03:48:38 浏览量:1
2025年9月26日,《向往的生活》第八季正式上线。这档曾被视为“慢综艺”的代表作,经过823天的暂停,终于再次亮相。
在播出之前,官方那“老朋友归来”的噱头就让人期待不已。微博、短视频平台上,“向往重启”、“戏如人生”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网友们一边感叹青春似乎又回来了,一边暗暗猜测:经过这么多年,它还能再次打动观众的心吗?
这一季的阵容基本上还是老面孔,黄磊、何炅、彭昱畅和张子枫几个核心成员都在。
场景由乡村田园转到江南古镇乌镇,整体氛围更偏向文化韵味,还融入了“戏剧”的主题元素。
宣传的方向也跟前七季不太一样,从那种“乡村生活的烟火气”变成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舞台”。
这番转变一出,就引来两派:有人觉得挺新颖,有人又担心会变得太平淡。
节目刚开始播出的时候,确实带来了不少新气象,没有了“彩灯”的点缀,镜头变得更缓慢,讨论的内容也多了关于戏剧和人生感悟的话题。
虽然节目的口碑走向还还没有盖棺定论,但可以说,《向往的生活》正悄然进行一次内容上的升级,而这背后最关键的线索,还得说是黄磊。
这次节目的娱乐风格和节奏发生了不少变化,整体感觉更贴近生活,也更有趣味性。
看看第一集,观众一下子就能感觉到整体氛围的不同。
以前的“慢综艺”,重点在于下田干活、勤快劳作、做做饭,让城里人重新体会到那久违的乡村生活。
第八季选在乌镇启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再配上那古色古香的镇子氛围,天然就带上了点“文化的滤镜”。
镜头时间拉长,节奏变得缓慢,没有了以前那些农活冲突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交流和空白的空间。
节目的主题被打造成“戏如人生”,这名字一听就挺巧妙。
以前,黄磊就被称作“厨神”,在厨房里为大家忙前忙后,操办着各种味道的佳肴。
如今,他和嘉宾们一块儿走到排练场上,聊剧本,背台词,还交流一下舞台上的心得。
节目组安排了“生活”和“戏剧”不断交替,午休闲聊完毕后就转到排练现场,排练间的讨论自然又引发对饭桌上的感慨。
这种切换打破了以往综艺节目的单一叙事方式,让观众一边体验到生活的日常气息,一边又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距离感。
角色的分配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张艺兴、彭昱畅、张子枫这几位现在多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琐事,比如外出买饭打包啥的。
黄磊就收在幕后了,偶尔才会露脸出手一把,比如那碗他帮彭昱畅做的葱油面。
以往他可是少不了的“厨神”,如今变成了偶尔煮上一顿的备选人。
这点看似小小的调整,其实是节目组在暗示:舞台的焦点已经不再只是厨房那点事儿啦。
这样的改变不一定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哦。
有些人怀念那份朴实的劳动气息,也有人觉得话剧和他们心里的理想生活差得挺远。不过,不能否认的是……
这其实正是节目组想让大家明白的,生活可不只有一种样子,艺术和日常其实也能融合在一块儿。
黄磊的挥手告别,既有转身的意味,又充满体面地离开。
真正让人心里难过的,是黄磊在镜头中的那一抹变迁。
他都55岁了,身体跟当年早上跑五公里的那个样子,不太一样了。现在睡觉的用呼吸机,每顿饭前还得吃一把药,饮食方面也变得很清淡。
节目的表现没有强行煽情,但那些细节却让人忍不住感慨:黄老师确实老了。
他自己倒是毫不避讳,反倒显得特别坦率。
他带笑着讲,变老嘛,这事儿可谁都得碰上。
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观众的留言,也不打算再被“厨艺担当”这个标签绑住。
在乌镇的排练厅内,黄磊看着舞台上的伙伴,那一刻,他眼里透露出一种许久未见的聚精会神。
那不是厨房里切菜、翻锅时那种匆忙的神态,而是真正属于艺术的专注和投入。
他注视着台上,眼睛里那份光芒,竟让人联想到他年轻时在话剧舞台上的模样。
过去七季,《向往的生活》里的黄磊,大家都习惯叫他“黄小厨”,每天清早起床买菜,心里盘算着菜单,为一桌人忙前忙后备菜做饭。虽然他的付出无可替代,但也让他一直陷在厨房里,累得不行。
尤其是在过去一年里,网络上对他的批评声不断,什么“油腻”“唠叨”一类的词汇满天飞,各种嘲笑也变得越发激烈。
可一到放下锅铲,走进排练厅,现场的观众才真正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黄磊。
站在舞台上的他,台词吐字清楚利索,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一句感情满满的话语,仿佛凭借多年的功底,瞬间让整个空气都变得寂静下来。
他既能跟伙伴开玩笑,又能全情投入角色,没有半点留情,就像个真正的老师似的,用眼神和呼吸带动整个排练场的气氛。那种感觉,既自如又轻松,基本上是他最贴近自己的一刻。
跟在厨房里辛苦流汗比起来,他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却是作为专业演员和导演那份由内而外的底气。
这才让观众意识到,黄磊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不是厨艺,也不是为了符合节目的那份鸡汤爹味,而是他身上的艺术气息。
对他而言,真正的“向往生活”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排排话剧,饭后随意聊聊天,累了就找个地方歇歇。
这比一日三餐还要贴近他的心思。
结果看到,他在厨房逐渐退出舞台,而在舞台上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这次算是个“身份转变”,从那个满足大家口味的厨师,变成了专注于艺术排练的参与者。
他甚至在节目中提到,要把“家钥匙”交给张艺兴、张子枫和彭昱畅。这不仅是种传承的铺垫,也算是一场别样的“告别仪式”。
这些细节都让人觉得黄磊的“退出”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场早就安排好的、温馨又有风度的告别。
他没有搞那些激烈热烈的“退场宣言”,反倒是一直在减少出现在厨房里的镜头,慢慢多展开话剧的内容,把观众一点点带到他心里真正向往的生活里。
这样的告别,不仅让自己保持了体面,也为节目留下了几分空间。
这点也最能打动人心,他不怕把自己的衰老揭示出来,也不怕承认自己需要休息。
他向观众展现了最真实的一面,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在发光发亮,站在话剧舞台上,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一块儿,做自己真正喜欢、擅长的事情。
从厨房到话剧舞台,黄磊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决定。他放下了厨神的标签,把更多的自己投入到艺术中,也把节目的未来托付给了年轻一辈。
观众们看到的,不只是他逐渐变得困顿的身躯,更是他那得体而坚韧的神态。
他通过这一季《向往的生活》在告诉咱们,告别没必要悲伤难过,老去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有格调。
对黄磊来说,这就是他心里的那个真正向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