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吴桥杂技节“通关秘籍”:“奇迹舞台”的另一种诞生方式
发布时间:2025-10-02 19:27:06 浏览量:1
中新网沧州10月2日电 题:解码吴桥杂技节“通关秘籍”:“奇迹舞台”的另一种诞生方式
作者 赵丹媚 邢璐
当古典芭蕾《天鹅湖》的意境遇上“杂技之乡”的底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黑白身影缠绕皮质软带凌空起舞,“黑天鹅”以快速盘旋与刚劲倒悬展现着力量的冲击;“白天鹅”则以流畅延展与轻盈悬浮,勾勒出柔美的线条。一连串高空翻腾、支撑、抛接等高难度动作,在刚与柔的对话中,展现了力与美的融合。
9月28日,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杂技艺术家正在表演。赵丹媚 摄这场呈现于观众眼前的“奇迹舞台”,正是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简称“吴桥杂技节”)上的表演之一。本届杂技节于9月28日至10月3日在“杂技之乡”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举办,这也是其主体活动首次“回家”举办。
“我们饰演天鹅,中国演员则融合杂技与芭蕾和我们共同演绎了这个节目,我们在彼此烘托中成就彼此。”“黑天鹅”饰演者、美国杂技演员里德·凯利在后台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天鹅湖》诠释了人内心的冲突,这与中国文化里的“阴与阳”相生相克的内涵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于“白天鹅”饰演者、澳大利亚杂技演员杰克·道森而言,表演中最大的挑战并非某个惊险动作,而是与搭档达到极致的“镜像”效果。
七年朝夕相处、日复一日地磨合,让他们建立起无需言语的默契。“高空表演必须彼此信任,才能打造出优秀、安全的表演。”此外,杰克·道森透露,此次演出也是该作品的全球首演。
时至今日,吴桥杂技节已成为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齐名的世界杂技三大赛场之一。吴桥县有各类杂技文化企业130余家,并持续吸引着全球杂技人前来交流学习。
9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开幕。中新网记者 翟羽佳 摄17岁的老挝女孩朵夏目前就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蹬技”、转毯、柔术等技艺。她身旁那张遍布痕迹的“蹬桌”,无声记录着训练的汗水。自2002年至今,该校已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00余名外籍杂技学员。
“我想回国以后成为专业的杂技演员。”有7年学艺经历的朵夏面对每天8小时的训练量,并不觉得辛苦,甚至常在晚饭后自己“加练”。“因为我想有一天能在吴桥杂技节的舞台上演出。”
9月25日,外国杂技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练习杂技。中新网记者 翟羽佳 摄而杂技演出的背后,还有一群“魔法改造师”正悄然推动杂技艺术的革新。
在吴桥县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赶制一批海外订单。公司总经理周文明介绍:“如今道具制作融入了更多机械、电子、新材料等科技,要让道具服务人,而不是让人适应道具。”
周文明以手中一根6米长的中幡杆为例,只见他轻轻一推,杆身便收缩至1.5米左右,重量不到3斤。“但其实这经历了中幡杆材质从竹制、铝合金、不锈钢到碳素材料的四代革新。”
在周文明看来,道具的迭代直接推动了杂技技艺的进步与吴桥杂技的国际传播。“过去的竹制幡杆重达20多斤,限制了演员的动作发挥。如今重量和便携性问题得到解决,演员能轻松地将其带往世界各地进行表演。”
目前,吴桥已有10余家杂技道具研发、生产企业。随着吴桥杂技道具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提升,很多国外杂技团体开始指定使用“吴桥制造”。“我们很多道具都登上了像吴桥杂技节这样的世界舞台,这是对我们技术和艺术审美的双重信任。”
“以前我们有句行话叫‘把式把式,全靠假式’,但现在我们凭借真功夫与硬创新,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把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