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也挡不住!竹山这场剧一演,千年故事全“活”了
发布时间:2025-10-03 20:03:56 浏览量:1
10月2日晚,竹山县原创音舞诗画剧《遇见竹山》在桃花源街区女娲广场震撼首演。
竹山县高腔剧团的演员们以精湛技艺与饱满热情,将竹山千年历史故事与文化元素鲜活呈现,带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
《遇见竹山》以音、舞、诗、画为笔,以一位爷爷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对白为叙事线索,巧妙串联起女娲神话、上庸古史、桃源梦境、民俗传承与革命精神等深厚的地方文化基因。通过“序-四个篇章-尾声”的宏大叙事结构,引领观众步入一场深度文化之旅,沉浸式触摸竹山跨越千年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密码。
演出以序章《女娲补天》开篇,鸿蒙初开的舞台上,舞者以原始有力的动作再现女娲熔石补天的神话,磅礴的视觉影像搭配神秘律动,为整部剧拉开恢弘序幕。
第一篇章《上庸远古风》带观众回溯上庸古国岁月。《巫舞祈福》中,古朴面具与诡谲舞姿传递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庸王点兵》里,号角战鼓齐鸣,将士阵列森严,尽显古国军威;《竹酒壮行》则以豪饮掷筒的场景,道尽将士远征的决绝与故土眷恋,一幅古庸雄浑画卷徐徐铺展。
第二篇章《梦寻桃花源》画风一转,循着陶渊明的足迹步入秘境。舞者化身山水精灵,在空灵乐声里演绎溪流峰峦之美,将“世外桃源”的梦幻意境具象呈现,令人沉醉。
第三篇章《茂林传薪火》聚焦竹山百姓的烟火与坚守。以丰富的肢体语言还原秦巴古盐道、绿松石雕刻、剪纸,歌颂劳动智慧,诉说竹山儿女与母亲河的血脉深情。尤为引人入胜的是《合欢喜宴》,将地方特色宴席与热闹的嫁娶民俗搬上舞台,浓郁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扑面而来。演员们更是走下舞台与观众亲切互动,将全场热烈氛围推向高潮。
第四篇章《热血铸丰碑》致敬竹山的革命峥嵘岁月。《浴血锣山》以悲壮舞姿,重塑七勇士血战掩护主力的英雄群像;《义薄云天》通过演绎“竹山三杰”事迹,礼赞张振武、施洋、许明清的不屈气节,让革命精神直抵人心。
演出中,竹山高腔的嘹亮唱腔、皮影剪纸的灵动光影、上庸滚龙的磅礴气势、竹山牌子锣的铿锵韵律,以及绿松石雕刻技艺的精妙呈现等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贯穿始终。通过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演绎,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焕发出崭新的时代活力,不仅系统展现了竹山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山水、丰富的民俗,更彰显了竹山儿女承古启今、勇毅前行、共创未来的壮志豪情。
尽管演出全程秋雨未停,但观众的热情丝毫未减。大家沉浸在这场视听盛宴中,时而凝神静观,时而掌声雷动,纷纷为这场精彩绝伦、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剧赞叹不已。
“今天看了这场演出,我觉得太震撼了。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竹山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还有女娲补天、上庸古国这么多神奇的故事。作为竹山人我感到特别骄傲。”观众刘嘉福灵说。
“看着演员冒雨演、观众撑伞看,特别受触动。《遇见竹山》不仅把竹山的美和精神演出来了,更聚了大家对这片土地的情,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竹山。”观众周俊说。
“我是一名舞蹈演员,参与了这部剧的演出。没想到能把上庸古史、绿松石匠心这些本土文化,用音舞诗画的形式演这么活。没有生硬说教,光看表演就懂了竹山的文化根脉,这才是好的本土剧目。”参演舞蹈演员阮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