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双节”相逢,潮州古城文旅市场热力全开

发布时间:2025-10-03 19:25:49  浏览量:1

“双节”同至,古韵飘香。潮州古城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假期中绽放出迷人光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这里不仅有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桥、牌坊,弥漫着诱人香气的特色美食,更有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热闹非凡的文旅市场背后,是潮州多年来在古城保育活化上的不懈努力,以及在非遗传承、古城格局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国庆节期间,记者走进“活着的古城”,探寻它“有景有味有特色”的奥秘。

人气爆棚 沉浸体验解锁古城魅力

连日来,潮州古城人气爆棚,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打卡。景区景点游人如织,特色客栈与精品民宿生意火爆,文旅市场活力四射。

广济桥上,游客漫步感受“十八梭船廿四洲”古韵;牌坊街中,游人穿梭于牌坊间,仿若翻阅历史典籍。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牛肉丸、腐乳饼等小食飘香,餐馆前队伍排起,游客大快朵颐解锁美食密码。

游客在古城内猜灯谜、赢奖品

住宿业也随之升温,节前热门民宿便“一房难求”。游客钟情在民宿庭院品工夫茶、听潮州故事;为提升体验,许多民宿提供旅游攻略定制、特色茶点体验等服务,“住在风景里”的沉浸式度假成了年轻游客和家庭出游的首选,既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又拉动了夜间消费。

假期期间,潮州广济桥自2007年重修后首次夜间开放。10月1日至8日,“广济桥夜间非遗秀”亮相,未来还将探索常态化开展,为市民和游客呈上传统非遗与现代演艺融合的文化盛宴。

为让游客舒心、安全游玩,潮州文旅、公安等部门及志愿者队伍协同合作,通过加强交通疏导、启用临时停车场、增设旅游服务点等举措,全力保障古城旅游秩序。

古城火爆出圈,游人共享“活着的古城”背后,离不开当地近年来对潮州古城保育活化工作。

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推动潮州古城保育活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近年来,潮州市、湘桥区紧抓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契机,积极融入潮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作,配合推进“潮人绣古城”示范区创建,打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湘桥区在改造提升及文脉传承的基础上,加强文旅产品供给,做好旅游市场监管,提供暖心服务,以“主客共享”推动古城文旅持续“热辣滚烫”。

少儿茶艺展演

古城如此活跃的文旅市场,吸引了多元社会资本入驻古城,也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平台。当地鼓励居民及社会资金修缮重建民居院落,活化为超200处客栈、茶舍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有熊酒店、踢桃咖啡等老宅改造样板。积极探索推进旅拍产业,将英歌舞、潮剧等服饰元素融入其中,引导旅拍产业与古装团队合作开展古城巡游。

群众、游客观看文艺晚会

同时,当地加强古城秩序管理,投入大量人力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摆卖、乱停乱放等基层治理顽疾,认真落实古城核心街区禁鸣限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牌坊街街区被定为潮州市首个“放心消费承诺街区”的契机,推进食品安全包保“两个责任”督导工作,开展优质商户评选工作,推广古城区全域文旅综合管理平台,做强古城“口碑经济”。

“绣花功夫”让潮州古城变身“非遗之城”

本次假期期间,潮州可谓成为了一个“非遗之城”。当地推出“满城非遗·寻迹匠心”非遗体验,在古城各大文物景点举办潮州婚俗礼仪体验、工夫茶茶艺、大吴泥塑、潮绣、英歌舞等传统文化和非遗展演体验营造假期浓厚氛围。而非遗代表性项目,早已在日常融入了潮州古城的各地。

假期期间古城内的文艺表演

记者走访中发现,湘桥区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在非遗活态保护中注重“见人见物见生活”。加强非遗传承。注重非遗传承保护,鼓励民间力量利用古城老民居打造“郡城义仓”“载阳茶馆”“凤凰茶馆”“枞馫茶馆”等潮州非遗“大观园”。

现古城区内有潮绣、木雕、手拉壶等70个非遗展览馆、6个非遗大师工作室、14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打造中山路“工艺美术一条街”,推动牌坊街府城英歌舞体验馆落地,邀请非遗大师到学校内开展培训班,通过亲身体验手拉壶、潮绣等形成“可观、可学、可购”的沉浸式空间。

古城还打响了“‘湘’聚太平 乐享名街”文化品牌,常态化邀请非遗技艺团队举办展演活动超300场次,配合开展青龙庙会、“古城雅韵·小巷艺彩”、潮州古城过大年等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期期都精彩”,营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常态化开展古城非遗文创“大客厅”、“‘湘’识非遗”展演体验活动和非遗集市,依托“府楼猴”IP推动文创聚集,提供多种沉浸式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古城文化生机与活力。

“府楼猴”迎客来

在古城整体格局保护方面,当地深入实施“潮州古城提升行动”,全面完成环城南、西、北路近3公里的立面改造工程,以“绣花功夫”完成66条主干巷道和各支巷共118条街巷的改造提升;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推进“一江两岸”韩江西岸建筑风貌提升,着力保留古城历史肌理和文化印记。

同时,当地做好文物保护单位挂牌及巡查,区域内有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8个点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民居代表性历史建筑100余处;积极配合“百家修百厝(祠)”,完成海阳县儒学宫、黄尚书府、唐伯元故居、双忠庙等一批古宅修缮,持续推进廖厝祠、铁巷陈宅等修缮工作,全面推进镇海楼(旧府衙)续建工程、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建设,推动古城成为历史建筑云集的“活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