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福布斯共舞:当商业价值遇见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5-10-06 10:15:13 浏览量:1
《与福布斯共舞:当商业价值遇见文化价值》
作者~吴欢
近日,作为香港画院的院长,我有幸与福布斯中国机构进行了一次深度合作,整个过程如同一扇多棱镜,将两种运行逻辑迥异的世界清晰地折射出来。
吴欢-香港画院院长
从事后的社会民间普遍舆论反应也有所体现,例如很多网友吐槽,福布斯评奖榜单怎么把流量电影明星,说相声的跟画家放在一起,搞得不伦不类,乱评一气等等……
左起:姚玉冰、许化迟、吴欢、刘海明、吴幼麟(吴欢之子)在活动现场
事后沉淀,我本人最大的体会并非合作项目的本身,而是一个更为根本的洞察:我们与,或者说我们两者所代表的乃是两种体系,本质上是商业价值遇见了文化价值:
吴欢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作为商业媒体他们经营的当然是全球性的“生意”。
我们守护的是一种本土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
这并非孰优孰劣的评判,而是一个需要被深刻理解与相互尊重的现实起点。
吴欢与唐国强
一、福布斯的“广谱”标准:商业影响力的全球度量衡
作为全球最权威的商业媒体之一,福布斯的视野生来就是全球化的。它的核心使命,是度量并呈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向、市场趋势与影响力经济。因此,他们对流量电影明星、娱乐巨星、体育骄子,音乐歌星,甚至民间素人网红等都抱有浓厚兴趣,反而对书画家群体并未放在主要关注的位置上。
吴欢与主办方、获奖者、嘉宾等合影留念
其背后的逻辑清晰而纯粹:_
1. 影响力即资本:在这些明星身上,凝聚着这个时代最稀缺也最昂贵的资源——大众注意力。他们的名字就是流量,他们的动向就是话题,他们的代言就是消费风向标。福布斯榜单(无论是名人榜还是运动员收入榜)本质上是将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进行数据化、货币化的度量,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一份清晰的可投资“标的”图谱。
2. 标准“宽泛”的必然性: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评价体系,其标准必须是“广谱”的,即能够跨越文化、地域和政治的藩篱。商业价值、媒体曝光、行业地位、营收能力等等,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通货。相比之下,“纯艺术标准”因其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历史传统,难以被量化,更难以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因此,福布斯的“宽泛”并非其标准的降低,恰恰是其作为全球商业媒体权威性的体现——它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3. 服务于“生意”的本质:福布斯的全部活动,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商业。它通过为成功者加冕,来定义这个时代的商业成功范式,进而引导更多的资本和人才向这些范式聚集。这是一盘巨大的、围绕“影响力经济”展开的全球生意。
二、我们的“意识形态”坚守: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核的塑造
而在我们习惯的语境中,尤其是在文化艺术领域,评价体系往往承载着厚重的使命。更关注于审美导向:何为美?何为高级的艺术?这背后有一套传承自历史与哲学的美学体系。
包括价值传承: 艺术作品应传递怎样的社会价值观、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
文化自信: 如何通过艺术树立和传播我们的文化身份与精神独立?
因此,当我们以“‘艺术标准”去审视时,我们衡量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思想高度、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做的,是塑造民族的文化灵魂、构建社会的精神图谱,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价值构建与意识形态工作。
三、理解差异,方能共舞
认识到“他们做的是生意,而我们做的是意识形态”,便理解了某些看似“不合拍”的根源。
当福布斯为一位顶流明星的商业价值背书时,它看到的是其背后数以亿计的粉丝消费潜力与品牌溢价能力。
当我们推崇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时,** 我们颂扬的是其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时代精神与对社会人心的滋养。
两者本就不在同一赛道。要求福布斯用我们的“纯艺术标准”去评选,无异于要求一个全球证券交易所去评估每只股票背后的企业文化是否“高尚”;同样,用福布斯的商业影响力榜单来完全定义我们文化艺术的价值高低,也是一种认知上的错位。
总之这次与的合作,是一次 非常宝贵的,成功的“出镜”体验。它让我们跳出熟悉的参照系,从更广阔的全球商业文明的视角反观自身。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评判哪一种标准更“正确”,而在于理解每一种标准在其特定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未来,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我们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而是更为成熟的“共舞”智慧。我们可以怀着文化自信,坚守自己的价值内核与意识形态主场;同时,也能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并善用所代表的全球商业规则,将我们的文化符号、艺术价值,更有效、更合理地置入全球影响力经济的版图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给机构以高度的评价并致以诚挚的衷心的感谢!
这或许正是本次合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知己知彼中,找到那条既能守护灵魂,又能与世界共鸣的康庄大道。
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