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黄庭坚《诸上座帖》:于困境中舞出的草书绝唱

发布时间:2025-10-23 14:24:03  浏览量:1

在北宋,黄庭坚在书法和文学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在 1100 年创作的草书《诸上座帖》,更是犹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成为其草书艺术成熟期的巅峰之作。

【1】诸上座为复只

【2】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

1100 年,对于黄庭坚来说,是人生中极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被贬流放,身处困境,生活的不如意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此时的他“身如槁木”,身体仿佛已经失去了生机。

【3】恐伊执着,且执着甚么?为

【4】复执着理,执着事,执

然而,黄庭坚并没有被这困境打倒。他的心境超脱于世俗的烦恼之外,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挫折。在那个黑暗的时期,禅理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他沉浸在禅理的世界中,试图从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内心的平静。

【5】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

【6】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

草书,对于黄庭坚来说,是他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在创作《诸上座帖》时,他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对禅理的深刻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一笔一划之中。

【7】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

【8】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

从书法风格来看,《诸上座帖》的笔画纵横交错,犹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纸上跳跃、舞动。这种豪放不羁的风格,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他将被贬流放的痛苦、对人生的思考、对禅理的领悟,都通过草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9】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

【10】{以下点去十六字}

同时,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禅理的影子。禅理强调的是一种空灵、超脱的境界,而黄庭坚的草书在布局和用笔上,也追求一种空灵、自然的感觉。他的笔画有时轻盈飘逸,仿佛是空中的云朵;有时又粗壮有力,如同深山的巨石。这种虚实结合、刚柔相济的表现手法,与禅理的思想不谋而合。

【11】十方诸佛诸善知识

【12】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

《诸上座帖》之所以被称为黄庭坚草书艺术成熟期的巅峰之作,不仅仅是因为它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情感宣泄和对禅理的领悟,更重要的是它在书法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3】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

【14】好?莫未会得,莫道总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

在笔法上,黄庭坚运用了独特的“荡桨法”,使笔画富有弹性和节奏感。他的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线条的质感强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结构上,他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书法结构规律,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15】行脚,也须审谛着些子精

【16】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

此外,《诸上座帖》的章法布局也十分精妙。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世界。它的存在,不仅为北宋书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后世草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

【18】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

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一部伟大作品。它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口,更是他对禅理的深刻诠释和草书艺术的巅峰展现。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困境却心境超脱的黄庭坚,一个用书法表达自我、追求艺术真谛的黄庭坚。

【19】动者心动。但且恁么会好?

【20】别无亲于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

【21】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

【22】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

【23】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

【24】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

【25】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

【26】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

【27】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

【28】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

【29】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

【30】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

【31】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

【32】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总持

【33】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

【34】会得随类各解,恁么道莫是有

【35】过无过,说么莫错会好。既不恁

【36】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

【37】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

【38】当得人事,且究道

【39】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

【40】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41】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

【42】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

【43】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

【44】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

【45】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

【46】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

【47】山谷老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