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汕头发文禁止中小学参加英歌舞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20:44:55  浏览量:3

近日,汕头一纸关于禁止中小学参与“英歌舞”活动的文件,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这项被誉为“中华战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潮汕地区拥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量,担忧密集的人群可能导致踩踏,高难度的动作存在潜在风险。这一理由看似无懈可击,却迅速在公众舆论中引发了深刻的反思与激烈的讨论。安全,是否真的应该成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禁令背后,究竟是审慎的保护,还是一种简单化的管理思维?

安全从来都不是“一禁了之”的万能理由。校园内的体育活动,无论是篮球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是跑道上的全力冲刺,同样伴随着扭伤、碰撞的风险。化学实验课的试剂,物理课的电路,无不存在着需要严格规范的安全隐患。倘若以规避风险为唯一准则,那么学生的校园生活将被剥离掉多少色彩与活力?教育的核心要义,恰恰在于引导学生在可控的环境中认识风险、学会自我保护、并勇敢地挑战自我。将英歌舞拒之门外,无异于因噎废食,它回避了本应承担的管理责任,转而采取了最省事却也最消极的应对方式。

英歌舞的价值,远不止于节庆时的热闹与喧嚣。它承载着潮汕人骨子里的英雄气概,是忠、义、勇、信精神的动态演绎。当孩子们画上脸谱,手持英歌槌,他们所扮演的不仅是梁山好汉,更是在与一段厚重的历史进行对话。多少学校通过英歌舞社团,让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让体魄羸弱的学生练出了强健的体魄与昂扬的精气神。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女生也投身其中,她们喊出“跳英歌超帅”的口号,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这种源自血脉的文化认同感,是任何课堂教学都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

然则,真正的负责并非一纸禁令,而是精细化的管理与智慧的引导。国内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范本。高难度动作可以进行简化改编,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校园版”英歌舞。训练时间可以严格限定在课余与节假日,确保不与文化课学习冲突。活动举办时,完全可以建立起由学校老师、专业传承人、家长志愿者以及社区安全员共同组成的立体化安全保障网络。让孩子们从画脸谱、打手鼓开始,循序渐进地接触非遗之美,同样能起到文化浸润的效果。堵不如疏,引导孩子们爱上文化,远比强制隔绝他们与文化更为高明。

1文化的传承,其命脉在于少年一代的接棒与发扬。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失去了年轻群体的参与和热爱,无论它当下多么热闹非凡,最终都难免会走向衰微与冷清。将孩子们拒之于英歌舞的大门之外,看似是保护了他们的身体安全,实则可能在他们与文化根脉之间,悄然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这道禁令,考验的不仅仅是地方的管理智慧,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的深刻思考。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与巧思,而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唯有让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英歌舞的鼓点才能在未来敲击得更加响亮,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