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他们离开传统荧屏,却站上更大舞台!你熟悉的主持人为何纷纷“改行”?

发布时间:2025-10-27 21:35:36  浏览量:1

最近,「村长李锐从湖南卫视正式离职」和「月亮姐姐官宣退出少儿频道」的消息接连冲上热搜。实话实说,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俩熟面孔换了职业跑道,脑子还愣了一下:李锐?月亮姐姐?他们竟然离开了原来的平台?

你是不是也有点不敢相信?曾经的他们,像一种习惯一样,早就已经深刻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了。从《爸爸去哪儿》里那个温和的“村长”,到蓝天下的月亮姐姐,陪着我们成长、陪着我们欢笑,他们还没成为过去,怎么就“改行了”?

先说李锐吧,一个让不少人一听名字就能快速浮现面孔的人。作为湖南卫视曾经的大IP,《爸爸去哪儿》完全改变了他——原先的李锐,可以说是一名很标准的新闻类主播,早期主持过偏严肃题材的节目,像《晚间新闻》《商界惊奇》。可当他穿上村长服装,陪着那些明星爸和萌娃们闹腾、煮饭、寻宝时,我们发现,他远比起新闻桌后更接地气。那种随性、和大家混熟的轻松感,成了他的个人标识。

说实话,我看到李锐离职的时候,还真挺舍不得的,更多的是感慨吧。毕竟这个“村长”角色,我们看来可能只是个节目设定,但对很多人来说,它代表的是一种熟悉的安慰感。现在,李锐的“村长时代”真的要关闭了。

再谈月亮姐姐,她选择的路,同样特别有意思。她可是央视少儿频道的“常青树”,带着一碗流利的小儿科普通话,在《七巧板》《大风车》这些少儿节目里扎根二十多年,一路陪着孩子们成长。有意思的是,这次她没有完全离开央视,而是以主理人的身份加入了“央视频月亮姐姐工作室”,隐隐约约带着点实验性质的味道,好像是传统电视为主持人们探索的一条新路。

划重点,这仿佛也是主持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你发现没有?这几年电视主持人在变,主持节目形式甚至本质都在变。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兵,这话用到主持行业里,特别有味道。

过去十年间,我们看到了不少熟悉的电视主持人,离开原来的平台后,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先说一些选择“体系内部调整”的吧。

比如湖南卫视的刘烨,这个主持圈里的明星级别人物,2023年离开了光芒四射的湖南卫视后,没跑远,直接加入了芒果超媒旗下的小芒电商,现在成了总经理助理兼工作室负责人。她还高调现身《花儿与少年6》,看样子这是人员资源与电商流量碰撞新边界的一次尝试,心思活泛得很。

也有直接跨平台的。你还记得朱丹吗?她曾是浙江卫视的台柱子,靠《我爱记歌词》红透半边天,后来果断转身跳槽湖南卫视,主持过《中国最强音》。但换了平台后没太多亮眼成绩,转型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也说明,跨平台不仅考验主持人的能力,还需要看能不能和新平台契合。

还有一种转型方式更刺激,那就是“跨界创业”。这个风险最大,但成功了,画风也非常亮眼。比如张泉灵离开央视后,硬生生闯进了创投圈,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紫牛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栗坤呢?从北京卫视离职后,干脆当起了影视出品人,还参与了《外太空的莫扎特》,更是在2025年加入阿里大文娱团队。有点像从主持圈跳到更广阔的内容创作者领域,这路子确实挺“硬核”。

少不了“自由人模式”。李思思做到了,她离职央视后,开始在社交账号上做起了“知识型带货”,粉了几百万新粉丝,还不断接线下商演,参加综艺,生活一边是新媒体,一边是舞台;梁田也是相似画风,从湖南卫视到充满了个人色彩的小红书直播间,同样扩展了自己的可能性。

为什么越来越多主持人选择离开传统平台?不是因为腻了,而是他们发现了更大的舞台。现在的综艺市场并不再是主持人的舞台了,除了一些重要晚会和活动,节目制作似乎更偏向于“去主持人化”,推年轻化嘉宾或者跨界明星更符合受众口味。而对于主持人本人来说,传统平台的束缚多、创新空间有限,从事自媒体或者创业则可以开辟自由式的个人品牌空间,还能实现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

李锐和月亮姐姐用自己的选择,给我们和整个主持行业都带来了启发:未来的平台,不属于单一职业,而是留给那些敢于重塑自己路子的人。对主持人们来说,是危机,也是转机。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