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春晚“千手观音”聋哑人领舞,被富豪苦追8年,后来怎样了呢
发布时间:2025-10-29 02:26:30 浏览量:1
2005年除夕夜的央视春晚,有支舞蹈到现在还能被很多人叫出名字,它就是《千手观音》。
领舞的姑娘叫邰丽华,和她一起跳的舞者全是聋哑人。
等最后一个动作定住,镜头扫过她们安安静静却透着骄傲的脸,全国观众愣是不约而同站起来鼓掌。
说实话,谁能想到这么整齐、这么美的舞蹈,是一群听不见音乐的姑娘跳出来的?
那一夜之后,邰丽华的名字就和“传奇”绑在了一块儿,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传奇”背后,藏着多少无声的坚持。
春晚爆红后,邰丽华收到的邀约能堆成山,连马来西亚的地产大亨都追了她8年公开献花、送珠宝,还包下剧团海外巡演的门票,媒体总爱写这是“豪门痴恋”。
但邰丽华只用手语回了一句:“我早已心有所属。”
本来想只说她爆红后的事,但后来发现,没有之前的经历,就没有春晚那个发光的她。
邰丽华1976年生在湖北宜昌,就是个普通职工家庭的孩子。
两岁那年,她发了场高烧,医生没办法,只能用链霉素。
谁知道这药的副作用这么厉害,她的听力一天比一天差。
父母抱着她跑遍了武汉、南京、上海,每到一家医院,得到的都是同一句话:“神经损伤不可逆。”
换现在谁家孩子遇到这事儿,家长都得崩溃。
邰丽华的父母没放弃,7岁的时候,把她送进了宜昌市聋哑学校。
就是在那儿,小丽华第一次见到一群用手“说话”的小伙伴。
她拽着老师的衣角,怯生生学了个手势“妈妈”。
从这个动作开始,她才算真正找到和世界沟通的方式,用眼睛“听”,用身体“说”。
学校里的律动课,成了她和舞蹈的第一次“见面”。
老师把鼓放在地上,让她脱了鞋站上去,用脚掌感受鼓的震动。
她后来回忆说,那是她第一次发现,原来节奏能被“踩”出来。
搞不清的是,当时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就能从震动里抓住跳舞的感觉?换我估计踩半天也只会觉得脚麻。
有一回,邰丽华在电视上看到了杨丽萍的《雀之灵》,一下子就迷上了。
她找来了录像带,一遍一遍跟着比划,一遍遍学习。
15岁那年,她入选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才算把舞蹈从“喜欢”变成了“要一辈子做的事”。
2000年,她带着《雀之灵》登上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了第一个在那儿跳舞的聋哑人。
卡内基音乐厅啊,那可是世界顶级的演出场所,能在那儿表演,得有多大的实力?
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她又在爱琴海的夜空下跳了一支舞,为北京八分钟“预热”。
那时候国际上不少人都记住了这个中国的无声舞者,可她没飘,还是安安静静练舞、排节目。
在艺术团的日子里,她还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李春。
1995年,邰丽华偶然遇到了华中科大的工高材生李春。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二人相遇在一个楼梯间,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这场景算不得浪漫,可爱情来得猝不及防。
为了能聊上话,俩人把笔记本横在中间,你写一句,我写一句,一直写,几个小时后,纸上满满全都是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之后三年,李春自己学了手语,邰丽华也练起了读唇,但还是放不下文字的交流,这些字成了他们最特别的恋爱记录。
相恋七年后,2003年俩人领了证,再之后便是儿子出生,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
后来有次访谈,主持人问李春“当年那么多富商追她,你不自卑吗?”李春笑着说“我负责听见世界,她负责让世界看见我们,刚刚好。”
如此看来,好的感情从来不是谁配不上谁,而是两个人能凑成“刚刚好”的样子。
后来的邰丽华,早就不只是舞台上的舞者了。
这些年她的身份换了好几个,2018年开始连任全国政协委员,到现在还在为残疾人权益发声;
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总监和团长,带着团里的演员排新节目、培养新人;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她还当了火种采集人,站在那儿的时候,特别庄重。
2024年央视春晚搞了个“听障版”无障碍直播,邰丽华是总手语指导。
她带了几十个听障志愿者,用AI实时字幕加手语一起输出,全国4300万听障人士,第一次能和大家同步看春晚、吃年夜饭。
毫无疑问,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特别有意义以前听障朋友看春晚,要么只能看画面猜剧情,要么得等事后的字幕版,这次终于能“跟上趟”了。
她还还把课堂搬到了演播厅,手把手教播音生打“有温度的手语”。
并非明智之举?才不是呢!播音生以后要面对各种观众,学会手语,就能让更多听障朋友接收到信息,这是在给无障碍传播搭桥啊。
最让人觉得暖心的是,她的家人也在跟着她做无障碍的事。
现在的邰丽华,很少再跳《千手观音》了。
“那只观音有千只手,她是其中一只,把光递得更远。”
很显然,她做到了听障朋友的手机里有了会“说话”的字幕,偏远县城的律动教室里,孩子们正把鼓面踩得咚咚响,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下,新一代无声舞者还在跟着风跳舞。
二十年前,她用一支舞让全国记住了无声的力量;二十年后,她把这份力量变成了光,照进了更多听障朋友的生活。
这哪里是在“起舞”?这是在用一辈子,把“无障碍”从口号,变成了大家能摸到、能用到的日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