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深圳特区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俄罗斯演出圆满收官,中俄文化交流再添佳话

发布时间:2025-05-02 07:30:03  浏览量:6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耿超逸 摄

当地时间5月1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第3场演出落下帷幕。至此,《咏春》在俄罗斯的6场演出圆满收官,演出纪录再次被刷新。

“Bravo!”“《咏春》,哈拉少!(俄语谢谢之意)”“再来一次!”“感谢你们带来了如此美妙的艺术!”俄罗斯观众长时间的欢呼声、掌声与不舍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动人的交响乐。从4月25日至5月1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各演出3场,成为首部在俄罗斯“双一流”艺术殿堂完成演出的中国原创舞剧。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今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咏春》圆满完成了在俄罗斯的艺术之旅。她带去一场绚烂的文化盛宴,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让中国文化的种子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涛盛赞此次演出,他说:“在中俄文化交流的长河中,这无疑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盛事。”全俄艺术体操联合会前主席伊琳娜·维纳感叹道:“能与中国文化有如此深入的交流,我感到无比幸福。功夫,这一东方文化的瑰宝,大家虽不陌生,但《咏春》却将它化作舞台上的艺术传奇,独一无二。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愿中俄友谊如松柏之常青,岁寒而不凋。”

从“文化名片”“城市名片”到“文旅名片”“外交名片”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是新时代深圳文艺“攀峰”之作。它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深圳文艺创作的标杆,更是这座城市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自2023年12月首演以来,《咏春》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赞誉,更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无数掌声,成为深圳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通过在海外的演出,《咏春》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同时,该剧还推动了深圳作为“梦想之城、青春之城、科技之城”的国际形象传播,是深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与“城市名片”。

当地时间4月24日,“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咏春》选段作为开场节目重磅亮相,为推介会揭幕。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表示,广东正携手香港、澳门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期待与俄罗斯及国际伙伴共享机遇,联合开发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两地游客双向奔赴。她还提到,将以“中俄文化年”为契机,推动粤剧、醒狮等岭南文化与俄罗斯芭蕾、交响乐等艺术的跨界对话,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互鉴。融合了“咏春拳”“香云纱”的《咏春》作为一张鲜活的“广东文旅”名片,被“委以重任”,肩负起向世界推介深圳文旅、广东文旅的新使命。

同时,《咏春》还受到中国外交界的密切关注。《咏春》多次海外巡演,均得到当地驻华使领馆的大力支持。

中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朱憬称,《咏春》是一部讲述平凡人追逐梦想的故事,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表示,《咏春》有助于英国观众了解中国武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认识中国倡导的和平、包容、和谐价值观念。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表示如果满分是100分,他会给《咏春》打110分。他认为,《咏春》为法国民众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咏春》“出海”俄罗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涛亦高度评价,认为《咏春》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还创造了历史,是中俄文化交流中值得载入史册的盛事。4月26日,深圳广电旗下英文账号Shenzhen Channel在海外社交平台X发布的《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场演出视频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官方账号转发点赞,吸引众多海外网友关注。

“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 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咏春拳祖训在《咏春》中被反复提及。从新加坡到英国、法国,再到此次的俄罗斯,《咏春》传递的“不争输赢 扶危济困”“温文尔雅 以德服人”“追光逐梦 步履不停”的精神正在成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文化名片。

世界一流剧院与世界一流作品的“双向奔赴”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每一次“出海”,所选择的剧院和场所皆是当地的文化地标。

2023年,《咏春》登上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该中心是新加坡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也是该国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之一。2024年,《咏春》在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演9天12场。这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剧院,在舞者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舞蹈界的“圣殿”。此次,《咏春》在俄罗斯的6场演出,分别于两座世界艺术殿堂——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各演3场,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剧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如今也是大多数俄罗斯人和游客“人生必打卡清单”中的一站。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启俄罗斯演出,意义深远。《咏春》俄罗斯演出经纪公司——吴氏策划项目总监张晓蕊表示:“《咏春》是第一个由莫斯科大剧院邀请、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的中国艺术团体,非常难得,值得骄傲。”

莫斯科大剧院的内部装饰以19世纪的古典宫廷风格为主,整体色调以金色和深红色为主,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奢华的氛围。剧院天花板上绘有精美的壁画,主题为“阿波罗和缪斯”,由艺术家阿列克谢·季托夫创作。大厅中央悬挂着一盏巨大的水晶花篮式吊灯,由13000多块水晶和无数小烛台组成,璀璨夺目。剧院共有6层包厢。在莫斯科大剧院的3场演出中,俄罗斯观众们皆盛装出行。男士身着西装、衬衫,头戴礼帽;女士则身穿长裙、大衣,“仪式感”拉满。对俄罗斯人而言,走进剧院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身着优雅考究的礼服表达了他们对艺术家们的欣赏与尊敬。

对俄罗斯观众而言,但凡莫斯科大剧院引进的艺术作品,一定是世界级的“优秀严选”。4月25日晚,俄罗斯伉俪叶莲娜·施耐德和丈夫米哈伊尔·施耐德在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了《咏春》俄罗斯首演。叶莲娜·施耐德称赞《咏春》不愧是莫斯科大剧院“盖章认证”的优质好剧。

莫斯科大学艺术系研一留学生肖艺颖、陈钰购买了4月26日晚《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门票。他们告诉记者,曾在江西大剧院看过“叶师傅”常宏基的演出,“但这次在莫斯科大剧院看《咏春》感受还是不一样。这可是莫斯科大剧院呢!看到我们中国的舞剧在这里这么受欢迎,作为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爆棚。”

位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同样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83年,当时叶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造皇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剧院在俄罗斯乃至全球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顶级的歌剧和芭蕾舞剧院之一。它不仅是俄罗斯文化的象征,也是全球艺术的瑰宝。

4月30日,《咏春》在马林斯基剧院的首场演出结束后,圣彼得堡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马米舍夫来到后台,与舞剧《咏春》的演员们亲切交流互动。他赞叹道:“《咏春》的高质量与马林斯基剧院的殿堂级地位相得益彰。”他同时表示,虽未曾到过深圳,但通过这部作品,他感受到深圳是一座文化氛围浓郁、底蕴深厚的城市,与圣彼得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俄罗斯国家音乐博物馆国际部负责人叶卡特琳娜·法蒂耶娃说:“能在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演出,充分说明了《咏春》的艺术地位。这两座剧院是俄罗斯最高艺术殿堂。”

不仅如此,《咏春》在这两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剧院演出,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撞击。俄国家杜马体育委员会主席奥列格·马特钦说:“《咏春》将中国文化与人类文明完美结合,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为古老的莫斯科大剧院带来了新的灵感,增添了新的光辉。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只有通过互学互鉴,才能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马米舍夫说:“我们见证了一部非常伟大的艺术作品在马林斯基剧院上演。深圳歌剧舞剧院的舞者们年轻而富有朝气,他们的表演非同凡响,这对圣彼得堡市的市民而言,是一份非常美妙的礼物。”

俄罗斯观众媒体深情共赞共祝中俄友谊之树常青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

202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地时间4月29日晚,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首次彩排在莫斯科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受邀亮相莫斯科街头。在此背景之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罗斯演出掀起的了“中华文化热”,意义非凡。

无论是在莫斯科大剧院,还是在马林斯基剧院,俄罗斯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皆溢于言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俄两国长期以来的睦邻友好。

中国功夫在俄罗斯拥有众多粉丝。俄罗斯推广汉学协会会长万山翠告诉记者,“功夫”在俄罗斯人心中是排名第一的中国文化符号。15岁的俄罗斯姑娘瓦伦蒂娜·维特尔是“青年龙”武术中心的学生,她学习咏春拳已经好几年,非常喜欢这门武术。4月25日晚,她与武术中心团队一起来到莫斯科大剧院观看《咏春》。她说:“咏春不仅在实战中很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很美,这台舞剧把咏春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俄罗斯观众戴安娜和她的妈妈娜塔莉娅在4月30日晚观看了《咏春》。她的妈妈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工作人员。戴安娜表示:“今天是我妈妈51岁的生日。我已经七八年没来马林斯基剧院看演出了,我对芭蕾和歌剧有点‘免疫’。我想看一些新鲜的、不同的演出。在某种灵感的驱使下,我购买了《咏春》的门票,感觉不虚此行。上半场我就已经哭了3次。”戴安娜说。

此次《咏春》在俄罗斯的演出,俄罗斯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4月中上旬,《咏春》尚未抵达俄罗斯,俄罗斯媒体便纷纷聚焦,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报道,为该剧在俄罗斯的演出“暖场”“预热”。4月25日和26日,莫斯科大剧院的3场演出吸引了“莫斯科-24”电视台、俄罗斯新闻社“今日俄罗斯”、《生意人报》《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摄影师及知名博主到场拍摄采访。他们用镜头细致捕捉舞台上流动的东方美学,持续记录这一中俄文化交流的动人瞬间。

时代通讯社称,这是首次有中国原创舞蹈团登上俄罗斯两大顶尖剧院的舞台,也是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咏春》通过艺术与舞蹈搭建起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这部舞剧宛如来自岭南的一颗文化种子,被播撒在俄罗斯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它肩负着深圳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预示着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当地时间4月28日,俄罗斯百万级旅行博主古希娜·奥尔加·弗拉基米罗夫娜在Instagram、VK、Telegram等平台发布多条《咏春》相关内容,向粉丝强烈推荐该剧在圣彼得堡场次的演出。她在视频中盛赞:“功夫与舞蹈的完美融合。”截至北京时间4月30日16时,相关视频总播放量已达15.85万次。

在马林斯基剧院的3场演出同样吸引了众多俄媒到场。4月30日,塔斯社发文称:“此次演出不仅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也是两国在2025年互办文化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咏春》的上演将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罗斯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精神,也让俄罗斯观众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温暖与力量。她不仅触动了俄罗斯观众的心灵,更在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在中俄文化年的背景下,《咏春》的演出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更是中俄友谊的象征。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照亮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让中俄友谊之树在新时代的春风中愈发枝繁叶茂,常青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