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大写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5-05-04 10:50:11 浏览量:2
青年时评
奋斗,是大写的青春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尚青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这样的叩问: “青春何为?”
1919年,一群热血青年高擎炬火,以启蒙之光照亮黑暗,唤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魂。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是那一代青年对这一叩问的响亮回答。 五四精神自此深植华夏大地,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绵延不绝的回响。
如今,新的历史坐标定位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时代在变,青春底色不变,青年责任不变。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新时代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五四精神,回应“青春何为”的大问题。
在信念基石上,以青春赤诚点燃“前行路上的不灭灯塔”。五四“觉醒一代”怀揣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投身革命洪流。当代青年则以青春视角,赋予五四精神和红色文化新的时代活力。当“五四上海第一钟”成为学生感受红色基因的活化石,当一大会址、渔阳里成为巴士课堂的青春站点,当AI技术让英烈走出史册,成为跨越时空的思想挚友……“思政小课堂”融入了“社会大讲堂”,红色地标化作信仰坐标,青春血脉与红色基因“无缝对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的理想得以薪火相传。
在报国笃行中,以青春奉献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西部计划实施二十多年,志愿青年投身祖国边陲,在风沙荒漠间重塑绿洲;莘莘学子反哺乡村,以科技兴农创造生机;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施展绣花功夫的青年基层工作者,将实践得来的“金点子”变为城市治理“金钥匙”。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中的嘉许,“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在创新蓝图前,以青春创造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科技堵点的每一次打通,创新难点的每一次攻克,离不开青春创造。青年也是最富有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的群体。这份热情与动力,是科研人“实验室的灯亮着,中国芯就有光”的誓言,是航天人面向广袤太空探索永无止境的逐梦,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00后”教师用VR带着大山的孩子们体验“故宫博物院一日游”的奇思妙想,是非遗传承人将敦煌飞天的飘带舞动在数字画轴中的浪漫情怀。中国青年以科创梦托举中国梦,既有“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破”的勇气,也有造福人民、与世界共享的境界。
在开放格局里,以青春活力“把真实的中国讲给世界听”。活跃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Z世代,正以优质创作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后劲。巴黎广场优雅致远的古筝弦音,伦敦街头热情洋溢的潮汕英歌舞,米兰T台上自信挥洒的马面裙,触动着异国青年的文化共鸣。那只被赋予天命又不服天命的黑猴,那个没有路非要踏出一条路的魔童,演绎着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与执着。一篇篇跨越次元和文化语境的中国故事,正穿透信息茧房,移开成见大山,向世人讲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百余年前,五四青年以呐喊与抗争点燃星火;百余年后,新时代青年接过炬火,用自己的方式回应“青春何为”的叩问。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前夕在上海考察时寄语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这既是对青年群体的殷殷嘱托,也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使命召唤。当青春脉搏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个体的微光终将汇聚成星辰大海。
青春何为?惟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