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荣耀归来!5月31日-6月1日,我们江西见!
发布时间:2025-05-15 10:30:54 浏览量:2
2025年5月31日-6月1日
不止于一本中华典籍
以舞为舟,载梦远航
当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写下“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他或许不曾想到,这部记录中国17世纪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的“工艺百科全书”,会在四百年后,以舞剧的形式跨越时空,成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桥梁。
2024年5月31日,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的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艺术中心盛大首演,同年7月踏上了震撼全国的巡演之旅。
2025年5月31日至6月1日,它即将带着20座巡演城市、超7万观众的掌声“回家”,带着匠艺淬炼的荣光重回故土。用一场深情与创新交织的回归演出,为江西献上一场“文化家书”,也为新一轮全球巡演奏响序曲。
去年,我们像一粒稻种离开土壤。今年,我们带着抽穗的果实归来。截至目前,舞剧《天工开物》已赴厦门、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南昌、南宁、北京、上海、广州、分宜、长沙、深圳、福州、沈阳、重庆、昆明、成都(二巡)、上海(二巡)、宁波等近20个国内重点城市巡演49场,综合上座率超过97%,累计观众7万余人。
进京赶考反响热烈、沪上售罄火爆“出圈”、多地演出一票难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昌、长沙、深圳、沈阳、成都、福州、重庆、宁波等全国多地售罄加场,反响热烈,成为国内近两年炙手可热的舞剧之一。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500余篇,全网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
此次回归,不仅是成绩的展示,更是对江西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从“离乡”到“归巢”,艺术与乡愁碰撞出新的火花,匠心轮回深藏“文化出圈”的密码。
四百年前,赣鄱大地的匠人用双手写就“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文明密码;四百年后,一群艺术赤子以舞为舟,载着江西故事驶向更浩瀚的江海。
当舞剧《天工开物》的巡演灯光在全国各地的艺术殿堂次第亮起,当海内外观众为“江西制造”的艺术表达热烈鼓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部剧的成功,更是一个省份文化自信的展现。江西,曾因“三面环山”而略显沉默,却始终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如今,《天工开物》以舞剧之名,将江西的山水之灵、人文之韵、创新之魂推向世界。
当演出尾声《乃粒》响起,全场观众打开手机灯光,星海中有声音在喊:“江西,出圈了!”这声呐喊,何尝不是对四百年前宋应星“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的隔空回应?
这或许正是宋应星留给后人的启示:真正的文化影响力,不在喧嚣的口号,而在那些躬身耕耘的身影中,在那些将“天工”化为“开物”的双手里。
“去年我们带着江西走向全国,今年要让全球通过江西看见中华文化。”制作人罗蔚表示。据悉,在南昌首演一周年回归演出后,舞剧《天工开物》将在下半年赴美国纽约、澳大利亚悉尼、希腊雅典演出,同时,江西文演院线公司正在积极对接赴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演出交流活动。
17世纪,《天工开物》通过传教士进入欧洲,书中“乃粒”“粹精”等篇章让欧洲学者重新发现中国技术基因。而今天,舞剧《天工开物》的全球巡演,则让世界重新发现:这部典籍真正的当代价值,不在于它记录了多少“中国奇迹”,而在于其蕴含的文明逻辑——一种将技术伦理、生态意识与人文精神熔铸一体的生存智慧。
当《天工开物》的巡演地图从江西南昌延伸至世界,当新余分宜夏布织造技艺、景德镇制瓷工艺在悉尼歌剧院投射出炫目光影,世界忽然发现:这部诞生于四百年前的东方科技典籍,正以艺术之名,重新介入人类文明的未来叙事。在技术垄断、生态危机与文化割裂的今天,代表着一场跨越四百年的文明宣言——它宣告着一种不以掠夺为底色、不以霸权为终局的东方自然发展哲学。
从南昌再启程的《天工开物》,已不仅是部舞剧,更成为江西文化自信的载体。天工开物,永不止步!真正的“回归”,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以更丰盈的姿态,奔向下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