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成:绘画是有限与无限、迷失与重逢间的永恒之舞
发布时间:2025-05-15 13:49:25 浏览量:2
“灵魂中有一束光,从未被时空触及。
凡时空所染指之处,皆未抵达此光。
人当栖居于此光之中。”
—— 艾克哈特大师
“活着意味着超越自我。”
—— 黑格尔
“艺术让我们同时找到自我又迷失自我。”
—— 托马斯·默顿
《无题》 180×360cm 2025年
能量、蜕变、生成、本真、纯粹、超脱执念、无需解释的灵魂共鸣。尽管语言永远无法企及真正艺术的精髓,我们仍可尝试通过这些概念来接近王衍成的绝对绘画——从词源学意义上理解,这是一种彻底挣脱束缚的创作,甚至超越了过往评论家对其作品的种种参照(如赵无极、朱德群、莫奈、美国色域绘画、里希特等)。这些影响如今已被完全消化,转化为一种深刻个人化的语言,一种深度融合并重构东西方对话的独特杂交体。
今年正值米开朗基罗诞辰550周年(1475年),当王衍成怀着近乎失语的敬畏走进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直面那些“终极”杰作时,这种相遇具有特殊意义。这位艺术家天生擅长与艺术史上的大师建立精神对话——在其画布上,那些闪电般的轨迹以惊人的方式重构黄金分割与文艺复兴透视法则,重新思考体积与平面的关系。在美术馆考察时,他多次深呼吸,如同清空自我以迎接与米开朗基罗的眩目相遇。这位生于中国、成于法国的艺术家说:“审美感知是无我状态中的短暂驻留;一旦自我浮现,美便消逝。”面对米开朗基罗,必须消弭小我,任由其情感地震将你带向更深的自我觉知。
《无题》 136×176cm 2025年
“米开朗基罗晚期雕塑”,王衍成走出美术馆时说,“仿佛从自然形态中萃取无限灵魂与能量,使外在形相几乎无关紧要。就像罗斯科的作品不强调表象而直指情感内核,将语言纯化至灵魂层面,生成永不消散的能量波。当其他艺术家还在模仿自然时,他已开始与神对话,摒弃一切表象,直指能量波的永恒传递。至今,他的作品仍焕发惊人生命力——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建筑,都涌动着超越可见世界的生命力,触及存在的本质。”这些思考是理解王衍成以何等心境进入这个神圣空间的关键,他带着极致谦卑在此展示作品,视之为对米开朗基罗的致敬。
对王衍成而言(结合其深厚的哲学与科学修养),生命并非静态:它是等待与行动的循环,是在整体中实现自我的永恒张力。没有绝对确定或终极目标,只有深度探索的旅程——万物在此变迁又恒常,痛苦、冲突与怀疑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着迷于“自我死亡”即重生的理念,将绘画视为有限与无限、迷失与重逢间的永恒之舞。其最高目标之一是呈现非物质能量的振动整体,恰如泰戈尔诗句:“那流过我的血脉的生命之流/日夜流过世界/以韵律起舞...我的喜悦来自永恒/此刻它正在我的血液中舞蹈!”
《无题》 100×125cm 2025年
在其哲学视野中,道家“复归于无极”的思想至关重要。正如他对评论家托王所言:“中国文化赋予我最重要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我们的佛教与东方哲学。譬如'色即是空'。或许所有能量与物质都是不同形式,连我们画作中的光色气韵也是无限的。人类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是佛,是宇宙存在的显现。”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衍成由此展开科学、灵性与艺术的振动连接,对宇宙学与神学的对话可能性充满热情。
物理学家圭多·托尼埃利指出:“精确测量显示宇宙总能量为零——这正是虚空的能量状态。如果宇宙是能量、角动量、电荷皆为零的虚空状态,那么大爆炸就是虚空的蜕变。”这颠覆了西方“虚空即虚无”的偏见。托尼埃利强调:“虚空是充满可能性的物质状态。我们愈深入,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精妙机制的组成部分。”这令人想起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所言:“决定可见世界秩序的力,可能同样作用于人类心灵的创造过程。”
《无题》 180×180cm 2025年
王衍成近年作品(尤其是2024年以来的新作)正是这种“充满扩展潜能的虚空”的体现,彻底摆脱了早期残留的自然主义痕迹。这是漫长解放历程的新阶段——如他所说“挣脱既往教育对思维的束缚”。其绘画的“大爆炸”是创造行为的生命密码,正如他对托王解释的:“接纳前意识、不可控与不完美。一切发生在自然状态中,障碍相互碰撞生成事件与能量。过去我总追求完美作品,结果适得其反。因为社会共识的'经典'标准并非真我。我的细胞与DNA特质在于放下执念,突破封印,通过绘画自由表达。最美的事物诞生于半偶然状态...作画前我竭力简化世界复杂性,使身心不受外界干扰,沉浸于美妙的能量场。创作过程既有明晰又有不确定,我更关注展现创造过程而非技术完美——一种非干预的介入,自然生发的间歇性显现。”
事件、波痕、火花、爆燃、物质化的“W”签名、线条与色彩的突然偏转、创造性意外、“地质”层积与透明气旋、时空错位、岩浆形态的悬浮……这些元素构成振动场域,记录艺术家试图连接宇宙脉动的内在生命轨迹。细观其作,每一元素(斑点、痕迹、滴流等)都以或显或隐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同时具备生物性与宇宙性的组织。一切都在不断融合与再生——意识至纯处、物质态与存在态。绘画即以这种宇宙膨胀般的胸怀培育内在生命,更新人类通过艺术表达与绝对者关系的永恒渴望。由此我们进入某种“超无限”(如难以归类的诗人约翰·多恩所启示的)。王衍成的绘画正是致力于不可见与不可言说之物,与那些不再探索形式、只关注当下议题(环保、后殖民、性别政治等)的当代艺术形成鲜明对比。
《无题》 122×169cm 2025年
展览路径顺应展厅直线结构,使墙面作品形成紧密对话,营造持续沉浸于绘画灵性实相的体验。如果说科学家仍在寻找统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大一统理论,那么王衍成已通过其绝对绘画以直觉方式抵达。这与爱因斯坦所称“宇宙宗教”存在某种共鸣——那种将物理现实与精神领域视为同一的新意识。正如基兰·福克斯所言,爱因斯坦的灵性是“心智与物质的近炼金术融合”。今天,我们尤其需要终结长期主导人类认知的唯物论与还原论,建立融合科学与灵性的新理论。已故物理学家埃米利奥·德尔·朱迪切指出:现行经济规则与生物学法则相悖(前者强调竞争,后者依赖协作)。“若生物体按经典物理原则运作,”他说,将支付惊人能量账单。量子物理告诉我们:惯性原理失效,宇宙中万物自发漂浮——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这不正是王衍成作品中那些共舞的形态与符号的写照吗?
“艺术作品完全独立于经验体系,”王衍成凝视米开朗基罗作品时说,“存在于超越性的维度。我们对存在真理的探索将指引我们与宇宙建立联系。人类必须与天地沟通,再返回人间。”此刻,他眼中满溢难以言表的慰藉与安宁。
《无题》 80×115cm 2025年
(来源:Art 衍)
艺术家简介
王衍成,旅法艺术家,生活于巴黎、伦敦、香港。2023年获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荣誉院士,2021年获意大利国家艺术院通讯院士,2020年荣获意大利国家米开朗基罗勋章,2015年获法国国家文化司令官勋章,2013年获法国国家文化军官勋章,2006年获法国国家文化骑士勋章,罗马美院客座教授,法国国家比较艺术沙龙副主席。
主要个展:
2024年「王衍成的艺术世界」,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
2022年「王衍成油画展」,galerie lelong 画廊,法国巴黎;
2021—2022年「王衍成收藏作品展」,皮诺收藏基金,法国巴黎;
2020—2021年「宏观与微观」,意大利罗马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
2020年「王衍成油画展」,意大利国家艺术院,意大利弗洛伦萨;
2019年「王衍成现代艺术展」,上野之森美术馆,日本东京;
2019年「王衍成绘画展」,Acquavella阿奎维拉画廊,美国纽约;
2018年「王衍成作品展」,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
2017年「衍—王衍成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5年「激情的抽象」,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尼斯;
2015年「米兰世博会」,米兰世博会KIP国际组织馆展,意大利米兰;
2014年「王衍成油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台湾;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圣马力诺,意大利威尼斯
2011年「王衍成近作展」,Calerie Louis Carre & Cie路易·卡雷画廊,法国巴黎;
2010年「王衍成作品展」,蒙巴纳斯美术馆,法国巴黎;
2010年「王衍成油画展」,上海世博会法国大区馆,中国上海;
2009年「王衍成近作展」,Galerie Patrice Trigano画廊,法国巴黎;
2008年「王衍成近作展」,Galerie Protee画廊,法国巴黎;
2006年「王衍成作品展」,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巴黎;
2000年「王衍成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中国深圳;
1999年「王衍成作品展」,深圳画院,中国深圳;
2000年「王衍成作品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0年「王衍成作品展」,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
主要艺术博览会:
瑞士巴塞尔art basel艺术博览会(2015-2024)中国香港、瑞士巴塞尔、法国巴黎、美国迈阿密、韩国首尔(纽约阿奎维拉画廊Acquavella Galleries、法国勒隆画廊 Lelong Galleries) ;法国巴黎艺术展Art Paris(2001—2024)特加诺画廊Galleries Patrice Trigano、Galleries Protee;法国FIAC国际艺术博览会(2017—2018);英国伦敦弗里兹Frieze Masters艺术博览会,美国纽约弗里兹Frieze Masters艺术博览会(2017—2020)。
主要作品收藏:
法国皮诺基金会(巴黎)、中国美术馆(北京)、意大利国家现代美术馆(罗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山东省美术馆(济南)、广东省美术馆(广州)、深圳市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