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基础上手到人均舞蹈大神!他们从未被双脚束缚住梦想
更新时间:2024-09-05 00:42 浏览量:140
巴黎残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争金夺银。在杭州,也有一群坐在轮椅上的选手,此刻正在加紧备战,迎接属于他们的比赛。
半个多月后的杭州社区排舞大赛总决赛,这群轮椅舞者将和健全人同场竞技。Bgm一响,阵容立即成型,大家跟着韵律开始舞动,身姿婀娜、动作潇洒,充满着力与美。虽然坐在轮椅上,他们却从未被双脚束缚住梦想。
这支杭州轮椅舞蹈队,组建于2017年,如今在圈内已是“赫赫有名”。过去这些年里,他们征战国内各级比赛获奖无数,也经常组团去往各地公益表演。
去年杭州亚运会,他们还登上开幕式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曼妙舞姿。
学舞的过程自然不会是那么顺利的。尤其初学阶段,摔倒、磨破皮都是常事。
自此开始,每周两次的全队训练,几乎雷打不动。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每次还有资深舞蹈老师教学指导,专业度拉满。
不过相比于荣誉,大家更在意的,一直都是舞蹈本身。每周聚在一起的排练,除了练习技能,也是释放情绪、找到自我的过程。
“曾经刻意避开女儿家长会的她
如今靠舞蹈走出封闭的世界”
队伍走到第七年,很多人在身心上都有了巨大改变。作为队长的尹红,自己的感受就是极深的。尹红的下肢残疾是1岁左右落下的。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早早失去功能,只能靠右腿一瘸一拐勉强行走。身体的异样,身边人有意无意的指指点点,让尹红从小内心便筑起了壁垒。除了上学上班,她极少参与外面的聚会活动。
幸运的是,尹红遇到了一位好丈夫。她还记得,当年和丈夫去拍结婚照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左腿,有人在背后小声议论。丈夫也听到了那些话,但他全程一直紧握着尹红的手,让她不要受影响。那一刻,尹红确信自己一定找对了人。成家后丈夫一直对她很好,大小家务一应包干。尹红在家很幸福,只是仍然不喜社交。“其实我丈夫一直很豁达,只是我自己当时没有走出来。”从幼儿园到高中,女儿的家长会她也一直没有参加过。尹红有意避开这一切,担心同学的童言无忌,会让女儿受到伤害。“我不想让她的朋友知道,她的妈妈是个残疾人。”
当时选择加入舞蹈队,尹红初衷也是希望生活中能有些不同的东西。因为身边都是同样的朋友,在一起反倒不会有拘束。能出出汗,顺便和大家聊聊天也是好事。
没想到,舞蹈带给她的成就感实在超出想象。一开始以为做不到的动作,自己练几趟居然真能完成。镜子前的自己,原来要比想象得优秀得多。到后来,尹红的水平越来越高,很快就到了能参赛的标准。而更惊喜的转变在于,她慢慢发现自己可以走出门去,不再像从前那样惧怕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
2021年,尹红的女儿如愿考进了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这是她最自豪的事。填志愿的时候,她第一次陪女儿去了学校。“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怕去外面了。”
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尹红就送她去练舞,功底一直很好。现在排练的时候,科班出身的女儿也会当自己的“私人教练”,帮她纠正动作细节。母女俩还有个小约定,就是排练一段两个人的专属舞蹈。“等女儿有空的时候,就把动作设计出来。”去年尹红亮相亚运会开幕式,女儿的同学们也都知道了。但尹红这次很高兴,因为同学都夸她有个很厉害的妈妈,舞跳得很好。换在几年前,这样的场景她实在很难想象。“在接触跳舞之前,我一直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小世界里,但现在完全走出来了。”
有人通过舞蹈打开了内心世界,也有人通过舞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从运动健将到灵魂舞者
登上亚运舞台,就是他的梦圆时刻”
37岁的阮成,如今也是团队里的骨干成员。运动员出身的他,在团队里相当扎眼,一身健硕的二头肌看着要把T恤撑破。每次排练,他都是妙语连珠,似乎永远是团队里最乐观的那个人。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阮成先是和朋友远赴外地尝试创业,之后又当上了运动员,从乒乓球、自行车练到皮划艇,最好成绩拿到过全国第三名。
当初加入舞蹈队,阮成也是有目标的。“之前就听说轮椅舞蹈会登上亚运会开幕式,我就是冲着这个机会去的,毕竟是家门口的大比赛。”
有竞技体育打下的好底子,阮成上手舞蹈要比别人更快。尤其跳拉丁舞时,动作大开大合,力量感十足。不光自己练得好,阮成也很照顾队友们,排练时候经常帮忙指导动作。他天生就是开朗的性格,很快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去年亚运会,阮成如愿以偿和队友一起登上了亚运开幕式,那是他的圆梦时刻。不过这几年下来,舞蹈本身带来的乐趣,更让他享受其中。竞技体育,强调的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而舞蹈,则更多是展现自己。即便是参加比赛,心态也大不一样。
“一个人坐高铁+地铁来排练
接受命运,过好当下”
和尹红、阮成的情况不一样,47岁的叶百丽是后天受伤造成的残疾。2015年,因为一场意外车祸,她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
受伤前,叶白丽和丈夫的服装厂起步没多久,本来生意刚有起色。“只能说造化弄人,但也没办法,接受现实吧。”
当初进入舞蹈队,她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出事后的那段时间,自己在家休养,心态调整得还不错,但日子过得也挺单调。叶百丽住在桐庐,要来到杭州市中心,距离挺远。“以前舞蹈队有活动都是打顺风车到市区,每次来我老公都会陪着。”
2019年,杭黄高铁开通,叶百丽决定试着独自出门来市区。第一次她心里虽然也有些忐忑,但没有在家人面前表露出来,因为总要尝试一个人出来。
从桐庐到杭州,这一路比她想象中要顺利很多,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地铁,一路都有工作人员帮忙,站内有直梯、斜坡等无障碍设施,除了上下车,她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不过苦练归苦练,他们精神上还是挺放松的,“尽力比就好,成绩不去想那么多。”练舞这些年,除了舞蹈水平,大伙转变最多的就是心态。
相信事在人为,也接受事与愿违。人生不设限,你远比自己想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