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佳抗糖运动来了,不是跑步!建议常做3种运动,或有效果
更新时间:2025-01-13 16:51 浏览量:2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提到抗糖,很多人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就是跑步,毕竟,跑步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大家总觉得它能有效地消耗糖分,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每次与患者讨论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时,我都会遇到不少困惑,大家往往会提到“跑步对抗糖的效果是不是最好的?”或者“为什么不推荐跑步?”这类问题。
很多人并不清楚,实际上并不是每种运动都能对抗血糖,甚至一些看似健康的运动也可能引发血糖波动。
比如,长时间的跑步可能对一些体力不支的中老年人造成过多的压力,反而引发血糖不稳定的问题,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却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分水平,让你事半功倍。
有一位常年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听说跑步能帮助降低血糖后,每天跑上几十分钟,起初,他的血糖确实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疲劳感越来越强,血糖波动也开始变得更频繁。
最终,我给他的建议是改变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运动对抗糖,实际上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才能在抗糖路上走得更远。
我曾接待过一位40多岁的患者,他是一名办公室职员,平时缺乏运动,身体开始逐渐发福,血糖也开始有所波动,根据他的饮食习惯,糖分摄入并不是非常过量,但是他的血糖却总是偏高。
起初,我给他推荐了常见的有氧运动,如慢跑,但他告诉我,由于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负担较重,跑步对他来说非常吃力,往往刚开始就感到关节和膝盖不适,这使得他没有坚持下来。
于是,我提议他可以尝试深蹲这项运动,因为深蹲对关节的压力远低于跑步,而且对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非常有效。
许多人并不清楚,增强肌肉不仅能促进脂肪消耗,还能直接影响我们对胰岛素的反应,深蹲可以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血糖波动。
他开始按照我的建议,每天进行三组深蹲,每组15次,三个月后,他的血糖不仅控制得更好了,体重也有所下降,感觉整个人的活力也比以前充沛了。
许多人把瑜伽与放松、冥想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你可能不知道,瑜伽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还能对抗高血糖,尤其是对一些压力大、情绪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瑜伽简直是个神奇的选择。
我有一个患者,她是一名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巨大,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下,血糖一直不太稳定。
最初,她尝试过跑步、游泳等高强度运动,但始终感到非常疲惫,跑步时容易上气不接下气,游泳时则总是筋疲力尽,看着她这么焦虑,我建议她不妨试试瑜伽。
经过几个月的瑜伽练习,她的身体变化非常明显,瑜伽对她的压力缓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反应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瑜伽的深呼吸和冥想练习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减缓交感神经的紧张状态,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对于很多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波动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瑜伽不仅能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内分泌失调,还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帮助我们达到更理想的抗糖效果。
如果说深蹲和瑜伽是偏向静态或低强度的运动,那么广场舞就是一项集娱乐和运动于一体的极佳选择。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群体来说,广场舞不仅仅是一个放松的方式,更是帮助控制血糖的“运动神器”。
有一位患者已经年过六十,长期受血糖波动困扰,她曾经尝试过多种运动,但由于膝关节问题和体力下降,跑步和骑车这些高强度运动并不适合她。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小区看到了一群人跳广场舞,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也加入了其中,刚开始她跳得并不熟练,每天的舞蹈时间也较短,但她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体重有所下降,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
广场舞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娱乐性上,它的舞蹈动作结合了全身的大肌肉群,能够有效消耗热量,增加身体对糖的利用率。
而且,广场舞的节奏适中,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群体,在提升心肺功能的同时,帮助调节糖代谢,因此,广场舞成为了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抗糖运动之一。
而且,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它还能够帮助人们保持愉快的心情,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
在我多年的医学实践中,看到过很多因为运动而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也见过一些尽管运动量巨大,却血糖依旧失控的人。
有些人,可能每天跑五公里,或者每周去健身房练好几个小时,但他们的血糖还是控制不好,为什么?
我曾接待过一位患者,是一位40岁的银行职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她在过去两年里体重增加了不少,并且开始出现餐后血糖偏高的情况,她很焦虑,觉得自己得了糖尿病。
给出的建议是加强运动,于是她开始了每天跑五公里的运动计划,时间长达两个月,然而,尽管她跑步如此勤奋,血糖依然居高不下。
通过细致分析后,我发现她跑步的方式并不科学,她总是选择空腹跑步,认为这样能加速脂肪燃烧,可事实上,这样不仅对体重减轻效果有限,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没有帮助她的血糖控制。
事实上,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关键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做得是否科学、合适,比如,深蹲和其他无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肌肉对糖的吸收能力,减少血糖波动。
正确的运动方式应该是在饭后1小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或是结合深蹲等力量训练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抗糖的过程中,并不是量越多越好,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要找准自己的“方法”和“节奏”,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合适的运动时间、合理的强度以及科学的恢复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抗糖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最佳抗糖运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