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福建一阿姨每天控制不住“翻白眼”,竟是这个原因……
更新时间:2025-03-24 14:50 浏览量:7
这些年
南平70岁的陈阿姨
因“斜眼”看人的问题备受困扰
陈阿姨回忆,
十岁那年,
她就发现自己的右眼
不受控制向鼻子方向偏斜,
为此常常要忍受他人好奇的目光
她也经常被人误解为“翻白眼”……
直到很多年后,
陈阿姨才从医生的口中
第一次听到这种眼病的名字——斜视。
由于早年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对疾病认知不足,陈阿姨没有选择进一步治疗斜视,默默承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凑活”了六十多年。
随着年龄增长,斜视带来的困扰与日俱增。近年来,热爱广场舞的她因眼位问题,频繁被问询,让她十分尴尬。
“我希望把眼睛摆正了!”陈阿姨终于下定决心寻求治疗。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阿姨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先后到多家省内医院看诊,得到的结果都是建议进行手术矫正。
但子女对七旬母亲接受手术的风险心存顾虑。最终,陈阿姨妹妹的亲身经历打消了全家的疑虑——数年前在东南眼科医院完成斜视手术,术后效果显著。这一案例让陈阿姨坚定了信心。
眼球转动主要是通过眼内的六条肌肉控制,斜视手术就是通过调节这六条肌肉,实现眼位回正。
在东南眼科医院,眼眶整形科主任伏冰冰副主任医师为陈阿姨检查后发现,陈阿姨内斜视角度大且病程长达六十余年,内直肌已出现痉挛性收缩。
针对高龄患者全麻术中无法实时调整眼位变化的难点,伏冰冰通过术前精准测算,成功调整眼部六条肌肉张力,实现眼位复位。
▲术后
术后,陈阿姨的眼球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外观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未出现重影等并发症。如今,陈阿姨已重返广场舞队伍,终于能“正眼”看人跳舞了。
伏冰冰指出,门诊中像陈阿姨这样高龄接受斜视手术的患者并不多见。斜视不仅影响外观,幼年发病者更易引发弱视及立体视觉缺失,导致未来职业选择受限。
尽管陈阿姨的案例证明高龄患者仍可通过手术获益,但医生强调,3-6岁是斜视矫正黄金期,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眼位异常时,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就医,切勿因“拖延”影响视觉功能发育。
通讯员: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