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大妈为跳广场舞不带孙子,意外摔倒骨折,儿媳:你的舞友呢?
更新时间:2025-04-10 15:31 浏览量:6
“妈,小明又发烧了,能不能帮忙照看一下?”电话那头,小李急切地问道。
“今天不行,省级比赛前的集训,一个都不能少。”刘阿姨斩钉截铁地回绝,挂断电话后,她看了眼墙上的奖状,嘴角微扬,“这次,我一定要拿第一。”
谁能想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小区中央的广场上,音乐声震耳欲聋。
刘阿姨站在舞队的最前方,身着鲜艳的红色舞衣,手持金色的扇子,舞姿优美,动作标准。
六十二岁的年纪,她的精神头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她喊着节拍,目光如炬地盯着队伍中动作不协调的舞伴。
这是她退休后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她担任舞队队长的第二年。
从一个舞蹈小白,到现在的广场舞“一姐”,刘阿姨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刘队长,今天的动作我还是不太协调,能不能再教我一遍?”一位新加入的阿姨怯生生地问道。
刘阿姨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半了。
“没问题,你留下,其他人可以回去了,下午三点不见不散!”她中气十足地宣布道。
舞伴们纷纷点头,对这位敬业的队长充满敬意。
在刘阿姨的字典里,只有广场舞,没有“将就”二字。
她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各种舞蹈教学视频。
她的客厅里,贴满了各种比赛的奖状和照片。
她的朋友圈里,除了舞蹈视频,再无其他内容。
“阿姨,您儿子又打电话来了。”舞伴小张递过手机,表情有些为难。
刘阿姨皱了皱眉,接过手机却没有回拨的意思。
“估计又是让我带孙子的事情,烦不烦啊。”她随手将手机塞进了包里。
小张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在整个小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刘阿姨。
不是因为她曾经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
而是因为她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广场舞队长。
还因为她是出了名的“不带孙子的奶奶”。
“刘老师,您儿媳妇前天在菜市场又说您坏话了。”热心的邻居王大妈边帮她拿扇子边小声说道。
刘阿姨冷笑一声,不以为然。
“她有那个时间说我坏话,还不如好好工作,挣钱请保姆。”她的语气里满是不屑。
王大妈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阳光渐渐西斜,刘阿姨依然站在广场中央,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她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执着,也格外孤独。
02小刚推开家门时,已经是晚上九点。
客厅里,小李正在给小明量体温,脸上写满了疲惫。
“妈又没接电话?”小刚放下公文包,轻声问道。
小李点点头,没有说话,眼圈却悄悄红了。
小明烧得迷迷糊糊,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
“我去找她吧。”小刚叹了口气,转身想出门。
“不用了,她现在肯定在跳舞。”小李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苦涩。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
每次小明生病,小李都会下意识地先给婆婆打电话。
然而等待她的,永远是一次次的拒绝。
“我今天请假照顾小明,被主管警告了。”小李边给小明擦汗边说。
小刚坐在沙发上,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知道母亲的性格,从小到大,她都是那么固执。
年轻时,她固执地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中年时,她固执地要把他培养成才。
现在退休了,她又固执地要在广场舞上有所成就。
这种固执,曾经让他引以为傲。
如今却成了家庭的负担。
“下周我要出差一个月,公司安排的,推不掉。”小刚小心翼翼地说道。
小李的手顿了一下,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落了下来。
“我知道了,我再想想办法吧。”她的声音几乎细不可闻。
小刚心疼地看着妻子,却也无能为力。
请保姆?
他们的工资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这笔额外开支。
辞职在家?
那未来的房贷车贷怎么办?
找母亲帮忙?
她已经明确表示过,带孙子会耽误她跳广场舞。
小刚拿起手机,再次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依然是忙音。
“你妈妈这是什么态度?我们结婚六年,她什么时候真心帮过我们?”小李终于忍不住发了火。
小明被妈妈突然提高的声音吓得哭了起来。
“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知道这不怪你。”小李赶紧放低声音,安抚着孩子和丈夫。
小刚沉默不语,他何尝不知道母亲的问题?
只是在中国的家庭里,子女又有什么立场去指责父母呢?
何况母亲曾经为了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
“我已经申请在家办公了,但最多只能批准三天。”小李叹了口气说。
小刚感激地握住妻子的手,心里却更加愧疚。
窗外,广场上的音乐声依然热闹。
他知道,母亲正沉浸在她的舞蹈世界里,不可自拔。
03周末的早晨,刘阿姨破天荒地来到了儿子家。
不是因为想念孙子,而是为了取放在这里的舞蹈服装。
“妈,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想和你谈谈。”小刚见到母亲,赶紧放下手中的活。
刘阿姨看了看表,有些不耐烦:“快点说,我十点还有排练。”
小李抱着小明从卧室出来,看到婆婆也愣了一下。
“奶奶!”小明挣脱妈妈的怀抱,踉踉跄跄地朝刘阿姨跑去。
刘阿姨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避开了孙子伸过来的小手。
“别闹,奶奶赶时间。”她的语气不冷不热。
小明疑惑地站在原地,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像别的小朋友的奶奶一样抱抱他。
小李见状,脸色变了变,默默地把孩子抱了回来。
“妈,下周我要出差一个月,公司临时安排的任务。”小刚斟酌着用词。
刘阿姨点点头:“嗯,出息了,公司越来越重视你了。”
“问题是小明没人照顾,小李一个人忙不过来。”小刚试探性地说道。
刘阿姨的表情立刻变得警惕起来:“你什么意思?”
“就是想请您帮忙带几天孙子,等小李安排好工作。”小刚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
“不行。”刘阿姨断然拒绝,“下周是省级比赛的选拔赛,我一天都不能耽误。”
小刚早有预料,却依然感到一阵失望。
“妈,就几天,您总不能看着小李辞职吧?”他的语气中带了一丝不满。
刘阿姨皱起眉头:“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要父母帮忙带孩子,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会带吗?”
这话一出,客厅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小李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
“妈,您这话说得有点过了。”小刚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刘阿姨却毫不示弱:“我哪句说错了?我把你拉扯大,没让我父母帮忙带过一天。”
“那时候是农村,您在家务农,情况不一样。”小刚据理力争。
刘阿姨冷笑一声:“什么不一样?不过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罢了。”
“妈,我们不是不愿意牺牲,我们是真的两边为难。”小李终于忍不住开口。
刘阿姨上下打量着儿媳妇:“那你觉得我就应该牺牲?我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了还不能有点自己的爱好?”
小李被问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妈,没人说您不能有爱好,但家人之间互相帮助不是很正常吗?”小刚试图缓和气氛。
刘阿姨从沙发上站起来,拿起自己的舞蹈服。
“我的广场舞不只是爱好,那是我的事业,我的追求!你们年轻人不懂!”她激动地说道。
小刚无奈地摇摇头:“妈,跳舞很好,但也要有个度啊。”
“什么度不度的,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拿捏。”刘阿姨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看了看表,已经九点四十五了。
“我走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儿子家。
留下小刚和小李面面相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小明趴在窗前,看着奶奶远去的背影,脸上满是困惑。
04“听说了吗?刘老师拒绝帮儿子儿媳带孙子,就为了跳广场舞。”
“可不是嘛,她儿媳妇都快被逼疯了,孩子生病了她都不管。”
“这老太太也太自私了吧,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孙子啊。”
小区的茶余饭后,刘阿姨成了热门话题。
刘阿姨对此却毫不在意,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带领舞队训练。
“刘队长,您别在意那些闲言碎语。”小张安慰道。
刘阿姨冷笑一声:“我有什么好在意的?我活了六十多年,还在乎别人怎么看?”
然而她心里明白,这些话多少还是有些刺耳的。
“现在的老年人,就该有自己的生活。”一位舞伴义愤填膺地说道。
“就是,凭什么我们退休了还得当免费保姆?”另一位舞伴附和。
刘阿姨听着这些支持自己的声音,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
“大家安静,继续排练!”她拍拍手,重新集中精神。
音乐再次响起,广场上的舞者们随着节拍摆动身姿。
刘阿姨沉浸在舞蹈中,暂时忘记了那些不愉快。
直到排练结束,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广场边缘。
“刘老师,能耽误您一分钟吗?”是小区的老支书王大爷。
刘阿姨有些意外,但还是走了过去。
“王大爷,有事吗?”她擦着额头的汗水问道。
王大爷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老刘啊,我是过来提醒你一句,做人别太过分了。”
刘阿姨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什么意思?”
“你拒绝帮忙带孙子的事,在小区传得沸沸扬扬,影响不好啊。”王大爷一针见血地指出。
刘阿姨冷哼一声:“我自己的家事,别人有什么资格评论?”
“可你毕竟是老师出身,一辈子都是孩子们的榜样啊。”王大爷苦口婆心地劝道。
刘阿姨感到一阵恼火:“我退休了,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了吗?”
“生活当然可以有,但是家庭责任不能丢啊。”王大爷语重心长。
“什么家庭责任?我把儿子拉扯大,尽到责任了!带孙子是额外的事情,不是我的义务!”刘阿姨激动地说道。
几位路过的居民停下脚步,好奇地望着这边。
“老刘啊,你这想法不对。中国自古就是'家家有老人,个个是宝贝',隔代亲是天性啊。”王大爷继续劝说。
刘阿姨却不买账:“那是旧思想!现在是新时代了,老年人也有追求自我的权利!”
“追求自我没错,但也不能完全不顾家人啊,听说你孙子生病了你都不管?”王大爷皱眉道。
刘阿姨被戳到痛处,语气更加激烈:“他们是年轻人,有的是精力,为什么非要我来帮忙?”
“因为你是家人啊,家人之间不就是该互相帮助吗?”王大爷反问道。
刘阿姨沉默了一下,随即反击:“那为什么总是老人帮年轻人,年轻人就不能体谅老人的追求吗?”
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都什么年代了,还让老人家伺候小辈,不合理!”有人支持刘阿姨。
“再怎么说,自己的孙子生病了,奶奶不闻不问,也说不过去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争论越来越激烈,刘阿姨感到头疼不已。
“我没时间在这里闲聊,舞队还等着我呢。”她丢下这句话,转身离去。
王大爷摇摇头,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更可怜不懂珍惜亲情的人啊。”
刘阿姨装作没听见,加快脚步离开了广场。
她的心里却翻江倒海,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05省级广场舞比赛的选拔日益临近。
刘阿姨的训练强度也随之加大,每天至少六个小时。
她的舞队在小区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人专程来观摩学习。
“刘队长,您跳得真好,简直是我们的骄傲!”小区居民经过时,不吝赞美。
刘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的成就感前所未有。
这一天,她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舞蹈视频。
配文是:“老有所乐,活出自我,人生没有白活!”
点赞和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刘阿姨心情大好。
“刘阿姨太棒了,是我们老年人的榜样!”
“看到您的舞姿,我也想学广场舞了!”
“不愧是专业老师出身,底子就是不一样!”
这些赞美如同甘甜的蜜糖,让刘阿姨陶醉不已。
她开始更加频繁地更新动态,分享自己的舞蹈心得。
粉丝数量不断增加,从几十到几百,再到上千。
“妈,您能不能接个电话?”儿子的微信又一次被她忽略。
“忙着呢,有事儿明天说。”她简单回复后,继续研究新的舞蹈动作。
小区的舞蹈室里,刘阿姨独自一人对着镜子练习。
即使是队友们都已经回家休息,她依然坚持加练。
“这个转身还不够流畅,再来一次。”她自言自语道。
汗水浸透了衣衫,她却毫不在意。
在她眼里,除了即将到来的比赛,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家里的电话再次响起,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儿媳妇。
“又来烦我。”她直接挂断,继续练习舞步。
五分钟后,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
“妈,小明病情加重,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我实在抽不开身,能不能请您帮忙?”
刘阿姨犹豫了一下,还是回复道:“我明天有重要排练,实在走不开,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发完这条信息,她感到一丝不适,但很快被舞蹈的热情冲淡了。
“孩子发烧很常见,不会有大问题的。”她这样安慰自己。
舞蹈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小张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刘队长,好消息!组委会特别邀请我们参加开幕式表演!”小张兴奋地说道。
刘阿姨惊喜地睁大眼睛:“真的吗?这可是天大的荣誉啊!”
“是啊,但时间有点紧,后天就要彩排了。”小张补充道。
刘阿姨立刻做出决定:“那我们从明天开始,加训到深夜!”
她完全忘记了孙子的病情,满脑子都是开幕式的表演。
“我要设计一套全新的队形,保证惊艳全场!”她兴奋地说道。
小张犹豫了一下:“刘队长,您儿子刚才给我打电话,说找您有急事...”
刘阿姨不耐烦地摆摆手:“什么急事能比这个重要?告诉他我很忙!”
小张不再多说,帮忙收拾了一下舞蹈室就离开了。
刘阿姨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描绘着出彩的场景。
她已经能想象到,自己领舞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的景象。
“这将是我退休后最辉煌的时刻!”她自豪地想着。
夜深了,刘阿姨终于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外面下起了小雨,地面有些湿滑。
她走得很急,心里还在思考着队形变化。
就在拐角处,她没注意脚下的水坑。
“啊!”一声惨叫,刘阿姨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剧痛从右腿传来,她试图站起来,却发现根本无法动弹。
“救命!有人吗?”她颤抖着喊道,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无助。
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和头发,寒意渐渐侵袭全身。
手机就在包里,但此时的她连伸手去拿都变得异常困难。
“怎么办?”刘阿姨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和无助。
06医院的急诊室灯光惨白。
刘阿姨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
“右腿胫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医生看着X光片严肃地说道。
小刚站在一旁,眉头紧锁:“多久能恢复?”
“手术后至少三个月不能下地,然后还需要半年的康复训练。”医生实话实说。
刘阿姨如遭雷击,眼泪瞬间涌出:“那我的比赛怎么办?”
医生摇摇头:“很遗憾,您近期内不可能参加任何舞蹈活动了。”
这个打击对刘阿姨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不可能!我不信!一定有其他办法!”她激动地说道,试图坐起来。
剧痛让她立刻倒回床上,冷汗直冒。
小刚按住母亲的肩膀:“妈,您先安心养伤,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刘阿姨哭得像个孩子:“你不明白,这个比赛对我有多重要!”
“我明白,但现在您的健康更重要。”小刚耐心地劝说道。
手术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刘阿姨整夜未眠。
她给舞队的群发了消息,希望队员们能来医院看她。
“姐妹们,我出了点意外,暂时不能带队了,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啊!”
消息发出去后,群里一片沉默,只有几个简单的“节哀”和“保重”。
刘阿姨失望地放下手机,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她本以为自己在舞队中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现在才发现,没有人是真正不可替代的。
“妈,小李没法过来,她要照顾小明。”小刚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刘阿姨冷笑一声:“用不着她来,我还不稀罕呢。”
小刚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他知道母亲是在强撑,心里其实很在意。
第二天手术很顺利,但刘阿姨的情绪却跌入了谷底。
“医生说您需要有人照顾,我已经请了一周的假。”小刚对母亲说道。
刘阿姨点点头,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
“小明怎么样了?”她突然问道,声音很轻。
小刚愣了一下,没想到母亲会关心孙子。
“已经退烧了,不过医生建议再观察两天。”他如实回答。
刘阿姨沉默不语,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小李在医院照顾他,累得不轻。”小刚继续说道。
“那你去陪他们吧,我一个人没问题。”刘阿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小刚摇摇头:“不用,我们两边跑就行了。”
刘阿姨心里涌起一阵愧疚,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刘阿姨,您有电话!”护士拿着座机走过来。
是舞队的小张打来的。
“刘队长,副队长让我通知您,决定由她暂代队长一职,带队参加比赛。”小张的声音有些尴尬。
刘阿姨强装镇定:“这是正常安排,祝她们好运。”
挂断电话后,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出声。
小刚从未见过母亲如此脆弱的一面,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
“都过去了,妈,好好养伤要紧。”他只能这样安慰道。
刘阿姨擦干眼泪,苦笑道:“我付出那么多,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小刚想说些什么,手机却在此时响了起来。
“小李?怎么了?”他接起电话,脸色很快变得凝重。
“医院?什么情况?我马上过去!”他匆匆挂断电话。
刘阿姨警觉地问:“小明怎么了?”
“医院说他可能要做个小手术,小李吓坏了。”小刚急切地说道。
刘阿姨咬了咬嘴唇:“去吧,别管我了。”
小刚犹豫了一下:“可您这里...”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能照顾好自己。”刘阿姨坚定地说。
小刚感激地点点头,匆忙离开病房。
刘阿姨独自一人躺在病床上,第一次有了深深的孤独感。
她拿起手机,想给儿媳妇发个信息问问情况。
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她知道,自己没有立场去关心,也没有资格去询问。
护士进来换药,看她一个人,有些惊讶:“您家属呢?”
“他们有事,我一个人挺好的。”刘阿姨强颜欢笑道。
护士点点头,不再多问,轻手轻脚地为她换好药离开了。
夜深了,病房里安静得可怕。
刘阿姨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她的手机屏幕始终没有亮起,没有任何人来询问她的情况。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自作自受”。
07第三天早晨,小刚顶着黑眼圈回到了母亲的病房。
“小明没事了,虚惊一场。”他疲惫地说道。
刘阿姨暗自松了一口气,却故作镇定地点点头。
“你应该多陪陪他们母子,不用管我。”她轻声说。
小刚摇摇头:“我已经安排好了,上午陪您,下午去看小明。”
刘阿姨突然问道:“小李...她还好吗?”
小刚愣了一下,随后苦笑道:“她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了。”
刘阿姨低下头,不知该说什么好。
“妈,您要不要去看看小明?我可以安排轮椅。”小刚试探性地问道。
刘阿姨的眼睛亮了一下,又很快暗了下去。
“算了吧,小李肯定不想见到我。”她自嘲地笑了笑。
小刚犹豫了一下:“其实...我有件事一直没告诉您。”
刘阿姨疑惑地抬起头:“什么事?”
“医院说要有家属全天候陪护,我去照顾小明,本想请您的舞友来帮忙。”小刚停顿了一下。
“然后呢?”刘阿姨追问道。
“我给好几位阿姨打了电话,她们都说有事走不开。”小刚轻声说道。
刘阿姨的脸色瞬间苍白,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被单。
“舞队今天有紧急排练,为比赛做准备。”她干巴巴地解释道。
小刚点点头,没有评论。
“那你请谁来照顾我?”刘阿姨声音有些发抖。
“我请了一位钟点工阿姨,但她要到下午才能来。”小刚回答道。
刘阿姨勉强笑了笑:“没关系,我一个人也挺好。”
小刚的手机再次响起,是医院的号码。
“怎么了?好的,我马上过去。”他挂断电话,一脸歉意。
“小明需要做个检查,我得马上过去一趟。”他解释道。
刘阿姨挥挥手:“去吧,别担心我。”
小刚离开后,病房里再次陷入寂静。
刘阿姨拿起手机,想给舞队的姐妹们发消息。
翻开对话框,她却发现群里热闹非凡。
“今天的编排太棒了,副队长太有才了!”
“比赛一定能拿冠军,我们要加油啊!”
“晚上八点继续排练,大家别迟到哦!”
没有一个人提到她,仿佛她从未存在过。
刘阿姨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她默默地退出了群聊,眼泪无声地滑落。
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走了进来。
是儿媳妇小李,手里还拎着一个保温桶。
“听说您一个人在医院,给您送点吃的。”小李的语气平静,看不出情绪。
刘阿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不用担心小明,他已经没事了。”小李补充道,声音依然冷淡。
刘阿姨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谢谢。”最终,她只憋出了这两个字。
小李点点头,拿出保温桶里的粥和菜,放在床头柜上。
“趁热吃吧,我先走了。”她转身要走。
“等一下!”刘阿姨突然叫住了她。
小李停下脚步,转过身,表情平静地等待着。
“小明真的没事了吗?”刘阿姨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就是肺炎引起的高烧,现在已经控制住了。”小李简短地回答。
刘阿姨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沉默再次笼罩了病房。
“我听说...您的舞队没人来看您?”小李突然问道。
刘阿姨的脸色变了变:“她们很忙,比赛在即。”
小李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可不是嘛,忙着呢。”
这句话刺痛了刘阿姨,但她无法反驳。
“小李,我...”刘阿姨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小李抬起手,制止了她的话:“您不用说了,我们都明白。”
“什么?”刘阿姨不解地看着儿媳。
“您选择了广场舞而不是家人,这是您的权利。”小李平静地说道。
刘阿姨感到一阵刺痛:“我没有不要家人...”
“但您确实把我们排在了最后,不是吗?”小李反问道。
刘阿姨无言以对,只能低下头。
“我来是因为小刚担心您,不是因为我原谅了您。”小李的声音依然冷静。
“我明白。”刘阿姨苦涩地说道。
小李深吸一口气:“您受伤的事,不关我的事,就像小明生病不关您的事一样。”
这句话像一把利剑,直插刘阿姨的心脏。
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走了,您保重。”小李说完,转身离开了病房。
刘阿姨望着关上的门,泪水再次涌出。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08康复期比想象中更加漫长和痛苦。
刘阿姨不得不面对每一个孤独的日日夜夜。
舞队的朋友们只来看望过一次,还是集体匆匆来匆匆去。
“刘队长,我们拿了省级比赛的第三名!”小张兴奋地告诉她。
刘阿姨勉强挤出笑容:“恭喜,真为你们高兴。”
“都是新队长的功劳,她的编排太有创意了。”另一位舞友补充道。
刘阿姨的笑容有些僵硬:“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短短十分钟的探望结束后,舞友们便匆忙离去。
“下周有市级联谊活动,我们得去排练了。”她们解释道。
刘阿姨点点头,目送她们离开。
病房门关上的那一刻,她第一次深刻理解了“人走茶凉”的含义。
接下来的日子,小刚成了她唯一的陪伴。
“妈,医生说您恢复得不错,再过两周就能出院了。”小刚带来好消息。
刘阿姨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出院后我该去哪儿?”
小刚愣了一下:“当然是回家啊。”
“我一个人在家怎么照顾自己?”刘阿姨苦笑道。
小刚犹豫了一下:“要不...您搬来和我们一起住一段时间?”
刘阿姨摇摇头:“小李不会同意的。”
“其实...是小李提出来的。”小刚小心翼翼地说道。
刘阿姨震惊地抬起头:“什么?”
“她说您现在行动不便,一个人生活很危险。”小刚解释道。
刘阿姨的眼圈瞬间红了:“她...她不恨我了?”
小刚叹了口气:“妈,她从来没有恨过您,只是失望罢了。”
刘阿姨低下头,泪水滴在被单上。
“我真是个糟糕的婆婆,糟糕的奶奶。”她自责地说道。
小刚握住母亲的手:“现在醒悟还不晚。”
两周后,刘阿姨终于出院了。
小刚和小李一起来接她,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小明也来了。
“奶奶!”小男孩奔向她,却在看到她的腿时停了下来。
“没关系,过来,奶奶抱抱你。”刘阿姨张开双臂,眼含热泪。
小明小心翼翼地靠近,给了奶奶一个轻轻的拥抱。
“奶奶什么时候能和我一起玩?”他天真地问道。
刘阿姨看了看儿媳,发现小李的眼神也柔软了许多。
“很快,宝贝,奶奶很快就能陪你玩了。”她哽咽着回答。
回到儿子家,刘阿姨发现客房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您的东西我都帮您整理好了。”小李平静地说道。
刘阿姨感激地点点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谢谢...对不起...”最终,她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小李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离开了房间。
刘阿姨知道,要重建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康复期间,刘阿姨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她看着小明在家里跑来跑去,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
“奶奶,这个给你。”小明递给她一张画,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一家人。
“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我,这是奶奶。”他一一指给她看。
刘阿姨注意到,画中的“奶奶”正牵着小明的手。
她的眼泪再次落下,抱住了孙子。
“奶奶爱你,宝贝,奶奶非常爱你。”她哽咽着说道。
小李站在门口,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晚上,刘阿姨主动敲开了儿媳的房门。
“小李,我能和你谈谈吗?”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小李点点头,让她进来。
“我想向你道歉,为我之前的所有自私行为。”刘阿姨诚恳地说道。
小李沉默地看着她,没有说话。
“我曾经以为退休后应该完全为自己活着,把广场舞看得比家人还重要。”刘阿姨继续说道。
小李依然沉默,但眼神已经有所松动。
“现在我明白了,人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平衡。”刘阿姨的声音充满了悔意。
“您以前总是说,我们年轻人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会带。”小李终于开口了。
刘阿姨惭愧地低下头:“我错了,真的错了。”
“你知道吗?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和婆婆关系融洽的家庭。”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刘阿姨抬起头,惊讶地看着儿媳。
“我从小没有母亲,一直希望婆婆能像妈妈一样疼我,可是...”小李没有继续说下去。
刘阿姨的心如刀绞:“对不起,我太自私了,从来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
小李深吸一口气:“您知道吗?我不是反对您跳广场舞,我只是希望您能在家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刘阿姨点点头:“我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我不会拦着您去跳舞,但是...”小李看着婆婆的眼睛。
“但是家人应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对吗?”刘阿姨接过话头。
小李默默地点了点头。
两个女人相对而坐,中间的隔阂似乎正在一点点融化。
09三个月后,刘阿姨已经能够拄着拐杖慢慢行走了。
她的广场舞群已经沉寂许久,偶尔有人问起她的情况,但很快就被新的话题淹没。
小明放学后,刘阿姨会在家门口等他。
“奶奶!”小男孩远远地看到她,就兴奋地跑过来。
“慢点跑,小心摔倒。”刘阿姨慈爱地叮嘱道。
小明乖乖地放慢脚步,牵起奶奶的手。
“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刘阿姨笑着问道。
小明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学校生活。
刘阿姨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点头或发问。
回到家,她会帮着小李准备晚餐。
虽然行动不便,但她坚持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您坐着休息就好,我自己来。”小李劝说道。
刘阿姨摇摇头:“闲着也是闲着,让我帮点忙吧。”
小李看了看婆婆,不再坚持。
两个女人在厨房里忙碌着,偶尔交换一个会心的微笑。
小刚下班回来,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妈,医生说您下周可以开始做康复训练了。”他放下公文包,告诉母亲。
刘阿姨点点头:“那就按医生说的做吧。”
“对了,您的舞队昨天给我打电话,问您什么时候能回去。”小刚又说道。
刘阿姨愣了一下:“真的吗?”
“是啊,说是下个月有个老年人文艺汇演,希望您能参加。”小刚解释道。
刘阿姨沉思了一会儿:“我想先把腿养好再说吧。”
小李在一旁听着,突然开口:“其实,您康复后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活动,对身体有好处。”
刘阿姨惊讶地看着儿媳:“你...你不反对?”
小李摇摇头:“我从来没有反对您跳舞,只是希望您能记得,您还有一个家。”
刘阿姨的眼睛湿润了:“我不会再忘记了,永远不会。”
晚饭后,小明拉着奶奶的手,要她讲故事。
刘阿姨看了看时间:“已经八点了,你该睡觉了。”
“就一个嘛,一个就好。”小明撒娇道。
刘阿姨无奈地笑了:“好吧,就一个。”
她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明听得入迷。
小李靠在门框上,默默地看着这温馨的一幕。
“小李,你也过来听吧。”刘阿姨朝她招招手。
小李犹豫了一下,走过来坐在床边。
“我小时候啊,最喜欢听奶奶讲故事了...”刘阿姨继续讲着,眼中满是怀念。
小明不知不觉睡着了,小李轻轻地给他盖好被子。
“您以前也给小刚讲故事吗?”她小声问道。
刘阿姨点点头:“当然,每天晚上都讲,直到他上初中。”
两人相视一笑,走出了房间。
“您知道吗?其实我一直有个心愿。”小李突然说道。
刘阿姨好奇地看着她:“什么心愿?”
“我也想学跳广场舞。”小李害羞地说。
刘阿姨惊讶地睁大眼睛:“真的吗?”
小李点点头:“看您跳得那么开心,我也想试试。”
刘阿姨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等您完全康复了,可以教我吗?”小李期待地问道。
刘阿姨握住儿媳的手:“当然可以,我很乐意!”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追求个人的极致,而在于与家人共同成长的过程。
六个月后,小区的广场上。
一老一少两个身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妈,这个动作我还是做不好。”小李有些沮丧地说道。
刘阿姨耐心地纠正她的姿势:“手再抬高一点,对,就是这样。”
小明坐在一旁的长椅上,为她们鼓掌喝彩。
远处,小刚拎着水果走来,看到这一幕,满脸幸福。
刘阿姨已经不再是舞队的队长,而是选择了每周只去两次。
其余的时间,她宁愿在家陪伴孙子,或者教儿媳妇跳舞。
“接下来换一首《最炫民族风》怎么样?”刘阿姨提议道。
小李点点头:“那首我一直想学!”
音乐再次响起,祖孙三代沐浴在阳光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阿姨终于明白,人生最美的风景,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辉煌,而是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广场舞依然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再是全部。
家人的笑容,孙子的成长,儿媳的信任,这些才是无可替代的珍宝。
夕阳西下,温暖的余晖洒在广场上。
“妈,回家吃饭了!”小李亲切地喊道。
“好,回家!”刘阿姨微笑着回应。
“回家”——这两个字,从未如此温暖,如此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