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高温有些锻炼被列入“黑名单”,提醒:54岁后尤其要避开这6种方式

发布时间:2025-07-09 17:25:28  浏览量:2

别不信,真有锻炼是“热死人才”的。每年一到七八月,我门诊里就多了一堆人:头晕的、胸闷的、腿抽筋的……一问怎么回事?

“我早上出去跑了五公里”“我中午去打球了”“我去练了会广场舞”——这不是锻炼,是自虐。尤其是过了54岁,身体不像以前了,你热一热,它真顶不住。不是不让运动啊,是有些方式,在高温天就是雷区,踩了就得出事。

运动不是好事儿吗?怎么还能进“黑名单”?那是不是以后都不运动了?再说了,54岁怎么就成了个分界线?凭啥我们这个年纪就要格外小心?出了问题,难道不是年轻人也中招?这些问题,咱今天一个个掰开了说,说完你就知道,怎么动才是动得明白,动得安全。

第一种,跑步。这是夏天的“高危项目”。尤其是清晨太阳一出来就出去跑的,觉得凉快,其实早上空气湿度大,氧气少,心脑血管一紧张,容易出事。

年纪大了,血管弹性本来就差,高温一刺激,血压蹭蹭往上飙。有人说我戴心率手环监控着呢,那玩意儿啊,不是万能的。出事儿前有时候根本没预兆,突然就一黑眼,摔那儿了。

这种事我见得太多。别拿命去换汗。高温中暑不是开玩笑,特别是中暑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能直接影响心跳节律。你跑着跑着,心跳没节奏了,那不是吓人,是致命。

第二个雷区,广场舞。别不承认,跳得起劲儿,汗哗哗地流,感觉特别带劲是吧?但问题是,很多大妈一跳就是一小时,还不喝水,太阳底下人多空气又差,跳完直接头晕眼花。

这不是锻炼,是消耗。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朋友,跳着跳着低血糖来了,晃一晃直接倒地。再说了,有些广场舞动作幅度大,对膝关节压力也大,年纪上来了,软骨退化,不疼才怪。关键是,有些人穿着拖鞋就跳,这不是舞鞋,是危险信号。

第三个要避开的是爬山。有些人特喜欢挑战自我,觉得“登高望远心情好”,结果爬一半就喘不上气。高温天,空气稀薄,爬山不是养生,是折腾。

尤其是那些有心功能不全的人,山一陡,腿一软,心脏就吃不消了。你以为是累,其实是心脏缺血。还有人图方便,穿着凉鞋、拎瓶水就上山,没个备选方案,万一中途出事,连求助的人都没有。

第四种别干的,是中午打球。不管是羽毛球、乒乓球还是篮球,很多男性朋友夏天也不歇着,觉得打场球出出汗很爽。问题是,中午紫外线最强,温度高,体液流失特别快。

水喝得不及时,脱水就来了,紧接着就是热射病风险。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是全身器官功能出问题,严重的能要命。特别是一些人还喜欢在室外水泥地打球,那地面温度能烤熟鸡蛋你知道吗?你不是在打球,是在“烤桑拿”。

第五个不推荐的是“暴走”。现在流行快走、竞走,说是比跑步温和,适合中老年。但你看看那些暴走团,有人走四五公里不带停的,脚上磨出泡都不歇。

问题是,夏天暴晒,地表温度高,走得多了不光静脉曲张,还容易肌肉疲劳甚至肌肉溶解综合征。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尿液会变色,肾脏遭殃。有些人本来就有慢性肾病,再这么一暴走,肾脏功能直接恶化。

第六种,高温天别练“热瑜伽”。别看它名字听着挺高级,其实就是在高温环境下拉伸身体。年轻人练都容易头晕恶心,更别说年纪大了。人在高温下本来就容易血压不稳,再加上做各种扭来扭去的动作,血液分布不均,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

还有人练完觉得“排毒排汗”,真不是。汗里没什么毒,排的最多是水和电解质,排多了反而容易低钠血症,人会虚脱抽搐。

有人可能问了,那是不是夏天就别运动了?不是。该动还得动,但要动得明白。时间要选对。清晨5点到7点,或者晚上7点以后,这时候温度低,湿度也适中,身体负担小。

地点要选好。室内通风的健身房、有空调的活动场所、树荫下的步道,这些都比大太阳底下靠谱得多。再一个,运动前后要补充水和电解质,不能等口渴了才喝。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病人群,运动前吃饭、测好血压血糖,别硬撑。

衣服也很关键。不要穿黑的,不透气的,不吸汗的。建议穿速干衣,戴帽子,阳光强就戴个墨镜护眼。鞋子一定要合脚、透气、缓震。别图便宜穿拖鞋凉鞋,真摔了可不是小事儿。我有个病人就是因为穿洞洞鞋在公园快走,结果脚一滑,髋关节骨折,动了手术,半年没下地。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人一上了年纪,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忽冷忽热反应慢。一定要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头晕、心悸、出虚汗,别犟,立刻停下来,找阴凉地坐下,喝水,必要时去医院。别拿“我以前没事”当借口,年年岁岁人不同,去年的你不是今年的你。

如果想夏天锻炼,那就换点方式。太极、室内骑车、冷气房里走走、游泳也行(但别空腹下水)。关键是强度别太猛,时间别太长,别一上头就来个小时的“魔鬼训练”。锻炼是为了健康,不是为了显摆“我还能动”。身体不抗议才是真本事。

咱说白了:过了54岁,不是不能动,是要会动。夏天的锻炼,不是你能不能坚持的问题,是值不值得冒这个风险的问题。别拿别人的身体举例子,每个人的底子不一样,你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你夏天还坚持锻炼吗?有没有踩过这些“雷区”?你觉得最合适的夏季运动方式是哪种?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一起动得科学,活得舒坦。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23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人运动指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6):645-65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