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获雨果奖十周年,科幻如何影响青少年的人生选择?
发布时间:2025-09-05 16:11:35 浏览量:1
1920年,科幻三巨头之一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于俄罗斯,但在3岁时就随父母移民至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并在家里承接的杂货店中帮忙打杂,也因此得以接触到店里售卖的科幻杂志。
阿西莫夫在9岁时成为科幻迷,11岁开始写作,14岁发表了第一篇作品,17岁时考虑成为职业作家并开始撰写科幻小说,19岁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灶神星畔受困记/Marooned Off Vesta》——顺带一提,阿西莫夫未满16岁就完成了高中学业,19岁从哥伦比亚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
1941年,21岁、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化学硕士学位的阿西莫夫写了一篇小说《环舞/Runaround》并在次年正式发表;在这篇小说中,他首次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一词以及后来广为流传的「机器人三定律」;虽然「机器人」的想法早在1920年就初具雏形,但是能够代替人工的「机器人」在阿西莫夫创作这篇小说时尚未出现,属于纯粹的科学幻想。
1950年,25岁、同样是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没多久的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偶然读到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I, Robot》(其中收录了《环舞》等9篇与机器人有关的小说),他对这位哥大校友的科幻小说中所提到的「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6年,恩格尔伯格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发明家乔治·德沃尔,德沃尔在2年前注册了一项名为「可编程物料传送器」的发明专利,让恩格尔伯格想起了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同一年,恩格尔伯格所在的部门因公司被收购而就地解散,失业的恩格尔伯格找到德沃尔一起开始创业,并成功地从他老东家的收购者那里搞来了天使投资。
1958年,恩格尔伯格和德沃尔的第一台「机器人」原型问世;1961年,他们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向通用汽车公司出售了一台名为Unimate的机器人(其实仅仅是台机器臂,如下图所示);恩格尔伯格也因此被称为「机器人之父」。
1982年,在《环舞》发表40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售出21年后,阿西莫夫在他最新的一本机器人短篇小说集的前言中写道:
您可知道,在那些老早、老早的日子里,我创作我的机器人故事时,并未怀有那样的雄心壮志。我希望的只不过是将它们卖给杂志社,赚几百元稿酬帮我负担大学学费——此外,就是看到我的名字印成铅字。假使当时我从事的是任何其他文学领域的创作,我得到的便仅止于此。 但因为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也唯有因为我写的是科幻小说,我——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一连串正在改变世界面貌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