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黄豆豆、辛丽丽、谢欣都来了,公益活动润“舞”细无声

发布时间:2025-09-18 22:04:49  浏览量:1

近日,第九届中国舞蹈节“艺术加料”公共文化活动单元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天山路街道及虹桥街道“舞空间”、虹桥南丰城等长宁区核心地标开展。该单元包含作品导赏、艺术家面对面、台前幕后、社区夏令营等25场活动,吸引近1500人参与。

系列活动以“舞”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商业与文旅资源,构建起多维立体的舞蹈生态圈,达成“艺术惠民、空间赋能、产业融合”的目标。据统计,活动期间,带动长宁区龙之梦、高岛屋、南丰城等商圈消费近百万元,酒店同比营收增长3.57%。

荷花奖评奖期间,来自全国的舞蹈评论家、创作主力及学者齐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探讨舞剧创作与评奖机制的前沿议题。三场专题讨论聚焦当前舞蹈创作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着力破解荷花奖舞剧评奖细则、机制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构建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深度互促的良性发展格局。

“艺术家面对面”系列公益活动备受瞩目,多位舞蹈名家在长宁区的文化空间接力亮相。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以“舞出中国风”为主题,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520剧场分享舞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从《保卫黄河》到《林则徐》,从《庄周梦》到《大唐贵妃》,他为观众现场解码原创舞剧背后的灵感构思与文化传承。

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展开对谈,围绕舞剧创作与舞蹈人才培养,分享上海舞蹈界的实践与思考。在舞剧创作方面,上海芭蕾舞团的《哈姆雷特》《简・爱》融合多国特色,斩获多枚奖牌;上海歌舞团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李清照》等作品成绩斐然。人才培养上,上海芭蕾舞团通过《起点》平台培养编导,上海歌舞团则以“元舞际” 品牌助力青年艺术家。双方强调以优质剧目和资源支撑舞蹈人才成长,未来更多新作将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在虹桥街道“舞空间”,上海芭蕾舞团项洁艳以“探索芭蕾之美”为主题,细致讲解示范基本功,让参与者领略芭蕾的优雅。在天山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上海歌舞团邓韵重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带领舞蹈爱好者们学习经典舞段。《英歌》总编导钱鑫携主演依力凡·吾买尔、庞冠宇以剧中经典造型亮相虹桥南丰城。两位演员以“三进三退”传统阵型开启即兴表演,从人群中挥槌跃上舞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台前幕后”板块让市民走进舞剧创作的现场。两部来自“培青计划”的作品——《世说新语》和《阿姎白》的彩排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在《世说新语》的排练展示中,主创团队通过极具冲击力的分层装置艺术,巧妙解构传统文化元素。在《阿姎白》的开放排练中,编导董继兰不仅展示了剧目片段,还与观众展开互动交流,真诚听取意见。开放的创作方式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界限,让艺术创作与社会大众形成良性对话。

“仲夏夜之梦”舞蹈主题亲子夏令营公益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欢乐开启。活动首日,青年舞蹈家谢欣来到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教室,送上了“亲子肢体互动体验课程”,引导大家探索肢体表达的无限可能,让艺术成为温暖的家庭纽带。课程结束后,参与家庭走进剧场,观摩了舞剧《英歌》、肢体剧场《世说新语》。

“荷花奖”已成为长宁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鲜活注脚——彰显着“国际”的开放姿态,诠释着“精品”的品质追求,传递着“城区”的人文温度。通过润“舞”细无声的公益活动,艺术活力突破舞台边界,将舞台上跃动的灵光,编织进城市的烟火中。